“为什么我们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这句话像咒语一般,总能成为我们“不想事”“不做事”的借口。
然而,真正彪悍的人生,从来不需要为自己的失败和无能找借口:
他们始终心怀一颗感恩的心,学会了珍惜,珍惜那些陪伴他们从困境中走出来的人,珍惜那些能引领他们向上的人,珍惜那些惺惺相惜的人,并将这些美好的感情,内化为前行的动力,一步步成就更好的自己。
01
珍惜给予你安定生活环境的人,懂得“大河涨水小河满”的道理,才能不忘本。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写道:“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意思是说,国家政治措施如果符合大道,那么连跑得很快的马也可以拉回去种地;国家的政治措施如果违背了大道,那么连怀孕的母马也要用来作战,以至于在战场生子。
由此,可以体悟到,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和平的国家。
看过一则令人心酸的新闻,一位来自异国战区的小男孩,刚刚走下车门,在面对记者举起的照相机“咔咔”拍照时,他下意识地举起了双手,眼神中满是惊恐和哀求,传递着“我投降,别伤害我”的意思。
这让很多人为之泪流满面。
这个世界,依旧存在战争、冲突,只不过在离我们很遥远的地方。只是,战争的残酷,我们早就在历史课本中熟知,“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的悲苦与耻辱已深深烙印到在我们的骨髓里。
当下的我们,何其幸运,拥有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才能恣意地挥霍所拥有的一切。
所以,正在求学的你,如果感到厌倦和疲乏,不如回想一下电影《无问西东》中西南联大全校师生徒步迁徙,躲在深山里重建校区的场景,他们在防空洞里上课,在轰炸声中下课,在大雨滂沱中“静坐听雨”,仍不改“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追求。
所以,当正在工作的你,总在抱怨领导苛刻、同事冷漠时,不妨看一看作家萧红与萧军共同生活的那段时光,萧红没有收入,萧军时常失业,他们陷入贫困的泥潭,时常食不果腹,萧红饿得都想吃桌椅草褥。工作岗位为我们提供了养家糊口的来源,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
所以,当你还在为虚度时光而感到愈发疲倦,日渐沉沦在浑浑噩噩的生活中时,不妨对比那些身处泥淖中,依然还在仰望星空的人,他们为着追逐梦想而熠熠闪光。
02
珍惜不计回报护你周全的人,懂得“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才能勇向前。
不管你走多远,总有人在等你回家。那个人不是爸爸,就是妈妈。
从古至今,不论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一旦为人父母,此生便有了不舍的牵挂。
从《触詟说赵太后》中,我们看到了赵太后不顾国家安危,也要避免长安君作质子之苦;更看到了一位母亲,在听取了大臣触詟“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后,转而放手让长安君为质,以求他日后能够顺理成章地继承王位。
所作所为的一切,都是在为儿女成人成才铺路,天下父母,莫不如是。
在《楚归晋知罃》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被俘虏十年的知罃,在即将被放还回晋国时,面对楚共王威逼利诱时的忠君爱国、不卑不亢,更能体会到隐藏在文章背后的知罃父亲所做的重重努力。
春秋时期,晋楚争霸,在经历了“邲之战”后,楚国大胜,楚庄王称霸。
也就是在这次战争中,知罃被俘虏了,这对晋国来说,可是一件大事。
原来,在当时,知罃的大爷荀林父是晋国的军政一把手(中军将),知罃的父亲荀首是下军司马,也算是军中的高级干部了。而知罃也因能力出众,被他的父辈们当做接班人去培养。
知罃的被俘,于国于家都是奇耻大辱。
噩耗传来,知罃的父亲荀首立刻就率领部队回头杀去,将楚国公子穀臣抓了回来,并且射死了楚国的连尹襄老,杀退了楚国的追击,很大程度上挽回了晋国的大败之局。
然而,他就是没有救回自己的儿子,知罃就在楚国当了十年俘虏。
这十年,知罃的父亲荀首没有一天不再想着如何挽救自己的儿子,他积极要求进步,从下军将,到上军佐,再到上军将,从五把手一步一步地晋升到了晋国的三把手。
而楚强晋弱的对抗局面,也随着楚庄王的轰然离世而出现反转。
楚庄王死后,年仅十岁的太子审即位,是为楚共王,由其叔父子重、子反辅政。很快,楚国立刻就陷入了内乱局面,之前收服的小国又纷纷倒戈。晋国晋国发动了鞍之战并获胜,楚晋之间的强弱开始易位。
与此同时,荀首也成为了晋国的二把手——中军佐。他终于获得了足够的权力,可以去动用整个国家的力量去换回他的儿子了。
于是,晋国以放还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体,交换回了知罃。
知罃果然不负众望,回国之后,就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迅速地进入到了晋国政坛,因其父子被封到了“知”这个地方,他和他爹荀首正式从荀氏家族拉出来分支单过,知氏也成为了晋国首屈一指的大族,这也为后来的“三家分知”奠定了基础。
看了知罃的故事,我们不得不佩服他十年俘虏仍不改其志,而支持他勇往直前的,是他的父亲和整个家族的奋力托底。
所以,你不妨大胆一些,不妨坚韧一些,学好本领,做好自己喜爱的、擅长的事情,并以此当作人生目标,不要害怕失败,因为,父母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是你随时可以停靠的港湾。
03
珍惜与你风雨同舟的人,懂得“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深情,才能走天下。
这一生,总有人陪你风雨走一程,即便无法想扶相持一生,人生也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而多了几分温暖,多了几分力量。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送别他的好友元二的恋恋不舍。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送别好友董庭兰时的殷殷鼓励。。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写给朋友们的临别赠言。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这是白居易和元稹神仙友谊的写照。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是陆凯对范晔的心意。
“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这是柳宗元和刘禹锡“缓急可共,生死可托”的情谊。
诗人们,从来都不缺朋友,他们以诗会友,以酒会友,志趣相投,共赴荣辱,在或为盛世、或为动乱的年代里,成为照亮彼此的星,相互陪伴,相互慰藉。
作为平凡人、普通人,我们也要懂得珍惜出现在身边的朋友,也许,那些淡淡的、若有若无的友情,总是容易让人忽略,但忙碌过后、紧张之时,他们的一声问候,一次助力,便犹如雪中送炭,让我们从沉沦的泥淖中挣脱出来。
所以,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妨谨记孔子教导的“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去结交那些能成为你的榜样的朋友。也不妨学学苏轼,他的朋友遍天下,他说自己:“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人生失意时,朋友为你加油鼓劲,助你一臂之力。人生得意时,朋友分享你的快乐,激励你再上新台阶。离别时的长相送,重聚时的把酒言欢,分开始的常惦念,都让一个人孤寂的生活,有了情感的共鸣,有了心灵的休憩地。
所以,交三五个好朋友,觅得一二知己,是此生很要紧的事。
04
结束语:
李白曾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一生,你将如何度过,或许答案还不够确定,需要用一生去探索。
但请记得,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珍惜那些在乎你的人,和你你在乎的人,为着自己,也为着他们对你的期望,好好地学习,好好地工作,好好地生活!
唯有如此,等到你老去的那一天,你才会发现,这一生,尽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