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涵 天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王战 天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才教授
导读
●当前非洲医疗器械需求分析
●投资非洲医疗器械产业的机遇
●中国投资非洲医疗器械产业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非洲大陆拥有14亿人口,且全球每4个疾病患者中就有1个来自非洲,因而非洲也成为全球疾病负担最重的大洲,民众对于基础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十分显著。随着非洲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各国政府对于医疗卫生的费用支出持续增长,非洲医疗卫生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据世界银行数据,2002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政府人均卫生支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为32.07美元,2010年这一数据达到58.92美元,而截至2023年4月7日,这一数据已经达到77.09美元。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医疗卫生支出是为了应对埃博拉、霍乱、登革、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对于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病和其他慢性病的医疗支出严重不足。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持续提升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以及逐步扩大的非洲医药市场规模使得非洲越发成为全球医疗器械产业的重要潜在市场。
近年来,在我国政策扶持下,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基础发展日趋成熟,中低端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甚至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国内企业出海拓土已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在全球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占有率较高,尤其附加值较低的耗材占据着主导性地位。2023年,在中国对非洲市场西药类产品出口贸易额同比下降22.19%的背景下,中国对非洲医疗器械类产品出口却表现亮眼,出口额达到19.66亿美元,同比增长3.03%,诊断与治疗设备、医用耗材、保健康复用品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中国出口到非洲的医疗器械产品种类丰富,涵盖医用影像设备、手术器械、体外诊断设备、康复辅助器具等多个领域,平均价格普遍低于非洲同类产品平均进口价格,满足了非洲国家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多样化需求,市场份额有望继续提高。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向非洲延伸以及中非“八大行动”不断落实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医疗器械产业有望迎来更大机遇。
非洲横跨赤道,气候炎热,蚊虫孳生,传染病多发,罕见、新发及输入性寄生虫病层出不穷,因而对很多类别的医疗器械都有着持续而广泛的需求。如一些常用诊断设备和急救器械等是大多数非洲医院急需进口的医疗器械产品,这些品类包括黑白/彩色B超、高分辨率X线机、64排CT机、医用小型制氧机、产科器械、牙科椅和牙科器械、义齿产品、裂隙灯等常用眼科检查器械、各种理疗器械、康复器械、肾透析机、超声波体外碎石机、插管(引流管)、输液泵和输液器等。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非洲医疗器械需求既存在普遍性,又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经济较发达的国家需求接近欧美国家,大多数非洲国家普遍更为需要普及型产品。以经济较发达的非洲国家南非为例,其进口的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有植入性心血管支架、外科植入性假体材料、手术罩衣、外科手术巾、心电图仪、螺旋CT机、高端医用电子成像诊断仪、手术机器人、电动急救器械、眼科手术用裂隙灯、小型制氧机和电动按摩仪等,其医疗器械进口需求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不大。但是,绝大多数非洲国家最需要的还是一次性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普及型产品。大多数非洲国家迫切需要价格低廉的一次性注射器、安全度较好的自毁式注射器、一次性医用乳胶手套、一次性医用导管、一次性(无纺布)手术巾、手术罩衣、住院服、病床床单等普及型医疗器械。
首先,非洲医疗器械市场持续增长,尤其是在应对基础病所需的医疗器械领域潜力较大。非洲有世界上最高的人口增长率,预计2050年人口将达25亿,本世纪末,非洲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将接近40%,有希望在未来成为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中的重要基数。此外,由于非洲医疗业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和国际捐助,客观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医疗系统是专为应对重大传染病和健康危机而设的,但综合性的医疗体系以及应对基础病的产品和相关服务都尚未建立起来,尤其是对于糖尿病、心血管病和其他很多慢性病的患者提供的服务较少,而这也恰恰成为非洲医疗器械行业的重要潜在增长点。
其次,非洲本土医疗器械制造业匮乏,进口依赖程度高的局面短期不会改变,长远看也可利用非洲国家推动行业本土化的优惠措施进一步扩大合作。在非洲,除南非和埃及等国家具有一定基础的医疗器械制造业之外,90%的非洲国家缺少医疗器械制造业,因此,非洲95%左右的医疗器械产品都依赖于进口,且这种局面短期内仍将持续。在中长期内,中国企业也可抓住非洲国家推动医疗器械行业本土化的机遇,积极扩大合作,获取更多的政策红利。以埃塞俄比亚为例,该国对医药企业合资方进口的药品和器械投资给予免税,包括生产设备、QA设备、化学制品、原材料API和包装耗材等。
最后,包括医疗器械在内的卫生健康领域是中非合作的重要方向,投资非洲医疗器械行业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保障。随着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断提高,民众对于现代医疗的认知和需求在不断提升,政府也更倾向于在医疗器械行业投入预算。非盟《2063年议程》中明确提出,非洲各国应加强协作,持续扩大卫生健康领域的财政支出,同时也进一步激发私营经济在这一领域的投资活力。此外,近三届中非合作论坛的“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项工程”等合作举措,均把卫生健康合作列为重点领域,推动医疗器械本地化生产、医疗卫生援助、医疗监管体系合作等利好医疗器械合作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第一,非洲各国对进口医疗器械的准入要求和认证标准各不相同,企业需要投入一定资源来调研和满足各国的合规要求,特别是在签订合同时注意规避风险。以海关合规为例,除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等少数非洲国家对医疗器械产品征收极低关税(1%至2%)之外,绝大多数非洲国家对含医疗器械产品在内的进口制成品关税税率在15%至25%之间。又如,东非共同体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国家相互间实行零关税政策,但这些国家对来自共同体外国家的进口制成品关税税率通常为25%,埃及对所有进口棉制卫生材料征收50%的高额关税。此外,非洲国家在医药产业政策、标准制定、监管准入及产品消费等方面各具特色,加之各国医药工业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客观上给医药投资准入、产品认证、产品销售带来了不少困难。因此在签订国际贸易合同时一定要对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产品要求做出明确且具体的约定,以避免承担因约定条款模糊而可能产生的违约、侵权等法律责任。
第二,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驱动性质决定了产品创新是企业出海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在进军非洲市场时要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同非洲国家的医疗体系、医疗需求、消费习惯、竞争格局、价格水平和渠道分布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企业需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市场的特点和机会,制定合适的市场策略和定位,同时不断投入研发,提高产品性价比,以更好地适应本土需求。此外,企业还需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防止技术泄露和侵权。需要指出的是,有些非洲国家如安哥拉并未加入非洲任何一个知识产权组织,既不是非洲地区工业产权组织(ARIPO)成员又不是非洲知识产权组织(OAPI)成员,因此企业往往只能通过该国国内流程或者递交PCT国家阶段申请的方式来获得知识产权保护。
第三,企业需要重视医疗器械产品的服务保障环节,建议建立本土化的售前、售中和售后团队,以加强品牌推广,树立良好的口碑和信誉。本土经销和分销商是中国企业快速打入非洲市场的重要依托,因而企业需要逐步建立本土化销售团队、打造产品分装和物流中心,从而实现对非洲市场的高效率、大规模销售渠道构建。此外,企业也应格外注意医疗器械的售后服务保障。医疗设备尤其是对安全和技术要求较高的大型医疗设备,其使用技术复杂、资金投入量大、运行成本高,维修或保养不当甚至会有医疗风险,直接关系医疗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因对设备的平稳运行和故障的及时排查维修有较高要求,也经常会面临市场监管局的飞行检查,因此设备的售后服务的管理要更精细化、规范化。
卫生健康作为中非贸易的重要领域,其数额在逐年增长,而当下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医疗器械产业更是具有多方面优势。从合作基础上看,中非在卫生健康领域上有悠久的合作历史,彼此间已经缔结了良好的互信基础。各类医疗援助和技术培训巩固了我国与非洲的卫生医疗合作情谊,这也为中非医疗器械产业合作提供了天然的发展土壤。从政策导向上看,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的机制化运行以及各类合作倡议的走深走实,中国和非洲正成为越来越紧密的贸易伙伴,非洲各国对中国医疗器械投资持更为开放的态度,在改善投资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度上做出了诸多建设性努力。从市场需求现状来说,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与非洲市场的需求基本契合。加之国内竞争激烈,中低端医疗器械产能略显过剩,企业需要寻求更为广阔的市场来支撑投资循环。从未来发展潜力来说,随着非洲大陆经济逐步发展,尤其是像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南非等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作为国民首要需求的医疗器械产品需求会持续增长,这也中国产品走进非洲提供了绝佳契机。综上,中国企业应顺应非洲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发展量好态势,抓住各类投资机遇,扩大在非市场,尽快将更多的优质国产医疗器械惠及非洲民众。
编辑 | 青 禾
校对 | 闫建军
设计 | 大 米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