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现象级产品助力我国游戏品质跃升,但产业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
●借力现象级产品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多元化国际传播矩阵
2024年8月20日,万众期待的第一部国产3A单机大作《黑神话:悟空》正式上线。其带来的不仅是一场游戏盛宴,更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次有力展现,我国游戏产业也终于迎来了期盼良久的“古腾堡”时刻。在全球文化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游戏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一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并强调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加快推动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文化软实力、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韧性具有重要意义。
现象级产品助力我国游戏品质跃升,但产业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
“四年磨一剑”,《黑神话:悟空》自发布首支预告片以来,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现代游戏技术的创新应用,迅速“引爆”舆论,引发各国玩家的广泛关注。其每年预告片都被誉为“游戏界的春晚”,尤其是8月20日正式上线,全球玩家蜂拥而至,首日同时在线人数破200万,位居Steam历史第二。一款游戏使得中华文化资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展示与传播。然而,这一现象级产品的成功依旧难掩我国游戏产业在原创力、文化IP开发、核心技术、人才培养和社会认知等方面的不足。
(一)我国游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但原创力与国际影响力仍显不足
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GPC)发布的《202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0年以来我国游戏市场销售收入持续上涨,2023年达到3029.64亿元,增长13.95%,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用户规模达到6.68亿人,增长0.61%。产业规模扩张带动就业不断增长,截至2023年,我国游戏产业提供了超过7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产业结构呈现“头部集中、长尾分散”特征。以腾讯和网易等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占据了70%以上的“游戏生态位”。米哈游等新兴企业快速崛起。同时,90%以上为中小微企业,其中50人以下企业占比达三分之一。然而,在全球游戏市场中,我国游戏企业的原创IP和3A级大作数量仍然偏少,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Newzoo全球游戏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前100大游戏公司中,中国大陆仅有10家企业入榜,收入占比不足20%。虽然以《原神》《黑神话:悟空》为代表的少数现象级产品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一定轰动,但整体而言,我国游戏产业的国韵承载能力、文化输出实力与经济体量不相匹配。
(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随着云游戏、VR/AR等新技术的应用,游戏产业正在经历新一轮技术革新。我国在移动游戏领域虽已具备较强实力,但在高端游戏引擎、图形渲染等核心技术上与国际领先水平尚有差距。尤其是在引擎开发、色彩渲染等核心技术方面仍高度依赖国外。以游戏引擎为例,GDC数据显示,全球超过80%的游戏在使用Unity、Unreal引擎开发,而国内自主研发的Messiah、Flexi等游戏开发引擎合计市场占有率不足5%。在高性能图形处理单元(GPU)领域,我国与国际巨头存在明显差距。Jon Peddie Research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NVIDIA和AMD在全球独立显卡市场的份额合计超过95%,而国产GPU厂商份额微乎其微。
(三)人才培养体系滞后,高端人才匮乏
我国游戏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与产业需求存在明显脱节。脉脉高聘发布《2023游戏行业中高端人才洞察》报告显示,2023年1~7月,游戏行业人才供需比达到2.32,高于新经济行业人才2.02的供需比,求职竞争异常激烈,高端技术人才供给紧俏。同时,我国游戏行业从业人员总数超50万人,高端人才占比却不足10%。相比之下,美国有超200所高校设有游戏设计和开发相关课程。而我国开设游戏相关专业的高校仅30余所,远远不能满足产业需求,引擎开发、3D建模、AI算法等领域的专业人才缺口巨大,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匮乏。
(四)社会认知存在偏差,舆论环境亟待改善
尽管游戏产业已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社会对其认知仍存在偏差。一些媒体和公众仍将游戏视为“精神鸦片”,忽视其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显示,有超过40%的受访者认为游戏对青少年有负面影响。负面舆论不仅影响该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制约着优秀文化作品通过有效载体向外传播。
《黑神话:悟空》的成功为我国游戏产业指明了深度挖掘中华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游戏技术相结合,实现文化与科技的双重突破的发展方向,更体现出游戏产业作为数字经济重要支柱的巨大收益潜力。然而,面对全球文化市场的激烈竞争,仅凭单一作品难以巩固和扩大文化出海的影响持久力。建议构建多元化国际传播矩阵,全面提升我国文化产品国际影响力,乘势而上补足游戏经济性创新短板。
(一)深化中华文化IP开发,打造“游戏+文创”融合新模式
一是尽快制定“中华文化IP游戏化开发指导意见”,鼓励游戏企业深入挖掘历史、神话、民俗、文学等领域的优秀IP资源。二是建立中华文化IP资源库,为游戏开发者提供优质素材。三是设立中华文化游戏开发基金,支持具有文化传播潜力的游戏项目。四是组织中华文化游戏创意大赛,促进业内交流,激发创意灵感。五是推动游戏、动漫、影视等领域跨界合作,打造IP全产业链。六是设立中华文化游戏精品工程,对优秀作品给予资金和政策等支持。
(二)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为产业发展注入全球视野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制定“游戏产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一是优化高校专业设置。鼓励高校增设游戏设计、游戏编程、数字艺术等专业,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到2030年,力争将开设游戏相关专业的高校数量提升至百所。二是建立产学研协同培养机制。推动高校与龙头游戏企业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鼓励企业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支持高校与国际知名游戏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引进先进课程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国际游戏开发竞赛,拓宽国际视野。四是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游戏产业人才评价标准,设立“游戏产业领军人才”称号,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
(三)加强技术创新,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
核心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制定“游戏产业核心技术攻关计划”。一是组建国家游戏技术创新联盟。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资源,重点攻关游戏引擎、图形渲染、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设立联合实验室,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二是设立游戏产业技术创新基金。重点支持自主游戏引擎、高性能GPU等领域的研发,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到2030年,力争使国产游戏引擎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0%以上。三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游戏相关专利、版权保护,打击盗版和侵权行为。建立快速维权通道,降低企业维权成本。四是推动技术标准化。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游戏技术标准制定,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四)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是制定《游戏产业促进法》。明确游戏产业的法律地位、发展目标和支持措施。将游戏产业纳入国家文化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规定政府支持措施,如,税收优惠、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二是优化监管体系。建立游戏分级制度,实现精准化管理。完善版号审批机制,提高审批效率。加强行业自律,支持成立行业协会。三是改善社会认知。加强正面宣传,展示游戏产业在文化传播、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开发教育、文化类游戏。四是建立游戏社会价值评估体系。定期发布“中国游戏社会价值报告”,客观评估游戏产业的社会贡献。
编辑 | 青 禾
校对 | 闫建军
设计 | 大 米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