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寒君 湘潭大学法学院非洲法专业硕士
导读
●加纳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的主要流程
●加纳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的方法
●加纳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的主要内容
●中资企业应对加纳PPP物有所值评价体系的建议
加纳是非洲重要经济体之一,与中国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存在着长期合作关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纵深发展,加纳与中国进行工程项目合作越来越多地采用PPP模式。然而,并非所有项目都适合采用PPP模式。在项目各个阶段,政府需审慎评估PPP模式的适用性。物有所值作为PPP项目的核心理念和一种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PPP模式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与传统政府采购模式下项目建设、经营的总成本进行比较,以凸显PPP模式的价值优势。2020年,加纳正式颁布了《公私合营法》(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Act,以下简称《PPP法》),并将物有所值原则条款纳入其中,这一举措为中加两国在 PPP项目合作上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思考。
加纳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的主要流程
加纳PPP项目的物有所值评价工作主要遵循四个步骤:首先是进行前期准备,奠定评价基础。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预先准备好物有所值评价所需的详尽材料,遴选专家团队成员。随后组织专家组会议,确立定性评价的相关具体流程,精确设计好各项相关指标及其权重,汇总各方意见形成结论。然后经过评价会议讨论探究开展后续定量评价的必要性。第二步是通过会议确立的具体评价流程以及各项相关指标及其权重开展定性评价,深入剖析PPP项目的潜在优势。第三步是进行定量评价,用具体数据衡量PPP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后进行结果研讨,确保物有所值评价结果的精确性和科学性。
加纳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主要关注点在于PPP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政府采购方式所展现出的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增加项目产出、风险转移分担、推动技术创新以及促进公平竞争等多个层面。对PPP项目进行定性评价时,必须全面考量项目中难以用货币量化方式评估的要素。因此,确立清晰的评价指标是定性评价的核心步骤。在进行此步骤前,必须对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行细致地分解,设定详尽的评价标准。随后,基于这些标准展开物有所值的定性分析。最后,经过多轮会议严谨审核与反复验证,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
在对PPP项目进行了初步的定性评价后,才开始进入定量评价环节。进行定量评价时,需要将PPP项目中可以进行量化的各项要素进行赋予权重指标后的量化分析。依据加纳《PPP法》的规定,物有所值定量评价的核心标准在于将传统政府采购的成本与PPP模式下的采购成本进行量化对比,以此来判断该项目采用PPP模式是否会降低该项目的成本,或者在成本差异不大的情况下,采用PPP模式是否可以提升其项目成果的质量。这一对比结果是评判一个PPP项目是否达到物有所值要求的重要参考依据。
加纳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承包商资质、合同形式以及合同价格分析。
加纳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对承包商资质的评估涵盖了多个关键维度,包括历史财务稳健性、承包商经济实力及经营规模、承包商项目履历以及企业人员专业能力等。因此,首先PPP项目承包商需提供最近三年经过审计的资产负债表,以证实其当前的财务状况处于健康状态,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丧失盈利能力。其次,为验证承包商具备充足的流动资产、信贷额度、未抵押的实体资产以及其他资金来源,承包商需提交资产负债表以证明其流动资产或资产净值足以覆盖扣除其他承诺后的生产建设现金流需求,此部分需达到合同总金额的50%。
再者,承包商需提供三年内损益报告或付款记录,证明其年均最低营业额达到本合同预期年生产额的1.2倍。此外,承包商必须提供相应资料证明其在过去五年内作为主承包商、合资方或分包商,已成功且实质性地完成了至少两份与本合同相近规模和性质的项目,这些项目的累计价值至少要达到本合同金额的六成。最后,为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承包商还需提供其主要员工的简历,以证明团队中拥有足够的且具有相关项目经验的合格员工。
选择适当的合同形式也是PPP项目成功的关键一步。因此要对本合同选择的合同形式是否合适,以及合同内容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了双方风险与回报的合理平衡进行物有所值评估。首先,合同应明确规定该项目的目标和目标达成的具体指标,例如服务水平、质量标准、成本效益等,以便对项目进行评估和监控。其次,合同应明确规定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在项目实施、运营和维护中的职责划分,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营。同时,合同应规定各方对项目相关信息的披露和共享要求,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以便监督和评估项目的实施情况。合同还应设立争端解决机制,规定各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时的解决途径和程序,以确保争端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不影响项目的正常进行。
进行合同价格分析的目的是评估合同价格是否符合公平的市场定价。在加纳物有所值评估中,合同价格分析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即评估合同价格是否与项目的预期收益和效益相称。该分析着眼于PPP项目的长远影响,不仅包括经济效益,还深入探讨PPP项目在社会和环境层面的效益。第二,进行风险评估。在PPP项目中,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评估至关重要,这些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法律风险。根据风险程度的不同,合同价格可能会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反映项目实际运作情况和市场变化情况。第三,进行市场竞争分析。对市场上以及国际上类似PPP项目的价格水平进行比较评价,以确保所支付的合同价格与市场价格相比具有竞争力,并与国际实践相符合。
加纳PPP项目中物有所值评估需要对承包商资格、合同价格条件等内容进行详尽的审查,这要求中资企业在PPP项目中更加注重成本控制,确保投资产生的效益与成本相匹配,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投资。具体而言,中资企业在PPP项目投资前,应首先强化项目预算管理。这要求企业制定合理、精确的预算方案,并在项目周期内持续监控和调整预算,以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高效性。此外,项目支出的严格管控也至关重要,必须防止预算超支现象的发生。同时,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的优化也不容忽视,中资企业需通过寻找具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降低采购成本,提高整体效率。当PPP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后,运营成本的管理成为确保项目经济性和高效性的重要环节。这包括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设备维护的定期执行以及能源消耗的有效控制等多个方面。最后,对技术和创新成本的管理也至关重要。中资企业应确保在技术和创新方面的投入能够产生相应的效益,并不断探索更为高效的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以推动PPP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加纳PPP法律制度的日益完善及物有所值评价体系的健全,对中资企业的合规性要求将不断提升。因此,在中加合作过程中,加纳政府可能会加强对中资企业的合规审查与监管。为确保企业在PPP项目中的活动符合加纳当地的法律法规,中资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加纳PPP项目相关的法律规定。此外,在加纳PPP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物有所值原则还反映出一种特点,即对于本土企业或贫困弱势群体存在政策倾斜与保护。这种政策导向在PPP项目实践中可能会转化为对中资企业的具体要求,比如,加纳在PPP项目实践中可能会要求中资企业在项目中为加纳本土员工提供就业及培训机会,对当地员工进行技能转移,进而增加加纳本土就业机会和提升当地人员的技能水平。因此,中资企业需对加纳的政策环境保持高度敏感,密切关注加纳的本土化政策倾向,合理调控企业内部员工与本土员工的比例,以确保与当地政策的契合,避免潜在的劳资纠纷。
物有所值原则要求在PPP项目中合同双方应在公平分担风险的基础上达成共识。然而,目前加纳《PPP法》的相关配套条例仍在制定过程中,这导致在实践中,加纳PPP物有所值评价指标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加纳可能会对PPP项目的风险分担机制提出更高的标准,这意味着中资企业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项目风险。例如,加纳政府可能会根据物有所值原则,调整PPP项目合同中的风险分担条款,将更多的风险,如项目运营阶段的收益风险、政府补贴变化带来的金融风险等,转移给中资企业。此外,随着全球对环境和社会责任的要求日益提高,加纳政府也可能在PPP项目中提高对环境和社会责任的要求,这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中资企业所需承担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因此,面对这一挑战,中资企业需要制定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必要时与当地政府和其他合作方重新谈判风险分担方案。在与加纳政府进行合同谈判时,中资企业应积极参与风险分担条款的讨论,力求达成更为合理的风险分担安排。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非洲国家和地区法律文本的翻译、研究与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20&ZD181)阶段性成果】
编辑 | 青 禾
校对 | 闫建军
设计 | 大 米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