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服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踔厉开创海事现代化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一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天津海事局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部党组、部海事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年工作成果丰硕、亮点纷呈。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回顾这些亮点工作吧!
目前,大港海事局辖区仍然处在港口建设的发展期,涉水工程数量多、参建作业船舶多,海上风电场、航道提升、港区配套基础设施等十余个涉水工程建设同时进行,监管压力较大。传统监管模式占用大量执法力量,远程感知手段受限。2024年下半年以来,大港海事局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组织关于一体化工作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一体化建设走深走实,实现了海事通APP业务申报100%、动态执法APP使用100%,编制海事监管任务一体化实施路径“明白纸”37份、建立重点船舶分组26组,实施巡航892次,实施各类检查463次,初步形成了大港港区“全覆盖、全模块、全场景”的海事智慧监管形势。特别是针对涉水工程,组织了专项力量进行了对两个app的全流程探索、全场景深挖。截至目前,基本实现以一体化建设成果赋能水工监管模式,构筑了全链条涉水工程监管服务体系。
聚焦监管环节
推进全链条监管服务一体化
联合辖区重点建设单位成立包含“主要领导、部门主管、业务骨干”三级架构的水工一体化监管服务工作推动机制,梳理监管要点和企业需求,针对系统上涉水工程审批、建设、运维阶段的10个大项35个小项的功能进行全面测试应用,编制“明白纸”9份。辖区内13项工程、78条施工船舶全部纳入一体化监管,实现了行政许可申请、施工船舶检查、出海人员核查、预警信息传递、通航要素维护等链条的智能、统一、协调、高效。
聚焦船舶安全
推进全周期监管服务一体化
一是在智慧监管平台上对入场作业施工船舶根据不同工程、不同水域、不同时段进行船舶分组,建立包括船舶入场时间、作业内容、船舶证书、船舶安全状况等信息的子清单25项,依据船舶历史检查情况、水工作业情况进行赋码分级管控,实现了施工船舶“分类管控、一图全览”。二是在入场、施工、撤场等不同环节,通过平台有效建立现场登轮检查任务正面派发与船舶安全隐患反馈机制,构建了船舶安全问题闭环快速应对流程,实现了“重大问题不碍航、轻微问题不停工”。截至目前,大港海事局已通过智慧海事系统开展施工船舶任务派发65次,问题反馈38次,及时化解船舶安全隐患45项。
聚焦配员适任
推进全方位监管服务一体化
一是关注船员需求,协助船员及参与施工人员全面安装海事通APP,并安排执法人员手把手指导船员使用,确保船舶进出港报告、证书申办、考试预约等功能“人人知用、人人会用、能用尽用、无事漏用”。二是利用涉水施工船舶资料清单对配员适任情况进行远程核验,建立施工船舶人员进出场上下船“日点周核”、资质核查自主登录自动比对等借助平台实现的安全管控机制,同时针对涉水工程周期长的特点,点对点提供证书换证提醒等服务。在两个app的加持下,基本实现施工现场人员“管理时时可控,服务事事在线”。截至目前,辖区涉水施工船舶船员利用海事通APP高效办理业务195项,提供点对点提醒服务15次。
聚焦交通组织
推进动态感知一体化
针对海上风电场、10万吨级航道提升等涉水工程监管重点,通过交通组织模块对作业区通航安全情况开展全方位扫描分析,全面、精准掌握通航情况,初步实现三峡风电、航道提升工程、工业区处理水排海口工程3个港外重点水域通航秩序的“电子可视化”智慧监控。同时结合VTS服务,对涉水施工船舶开展精准化交通组织,协助企业提升施工船舶周转效率,进一步提升涉水施工效能。
聚焦预警预控
推动应急处置一体化
一是及早预防,做到安全提醒“全面覆盖”,发送安全预警信息600余条,提醒船舶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二是智能盯防,实现船舶“智慧管控”。通过预警预控模块设置安全作业区,实时掌握船舶动态,监测交通流异常。及时纠正未经许可驶入施工作业区等不安全行为46起。三是把握重点,对辖区船舶“逐船点名”,逐艘了解船舶落实通航安全保障措施情况。
下一步,大港海事局将继续完善涉水施工船舶分类分级管控模式,不断探索信息化建设对水工管理的有效支撑,逐步提升水工工程预警预控智能化水平,进一步铸牢“主角”意识,坚持一体化引领海事发展新格局、拓展海事融合发展新局面、创新海事监管服务新体系,持续助力天津海事“六高”现代化一流强局建设。
供稿:赵阳 审核:张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