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你好!去跑吧,张钧甯跑步17年后说:反正回来你肯定不会后悔

体娱   2024-11-01 11:09   广东  

天赋,就是你看不见的努力。演员张钧甯,大学二年级接触表演,不过她说,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应该怎么表演,也不知道该如何努力,直到32岁才突然找到感觉走上正轨。她的母亲曾感慨:“从台北到北京用3个小时,钧甯从台北到北京来发展,她用了10年。”



最近她再次以「女主角」身份获奖,这或许已经代表了观众对她的认可,也让我们看到长期主义者精进的意义。与事业一样,跑步健身也陪伴了她十几年,付出体力,收获力量,42岁的她依然美丽、自信、阳光。今天的「干货」在第2部分




1982年出生的张钧甯,父亲是法学博士,母亲是文学硕士,这让她从出生开始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8岁考入台北大学历史系,就读一年后转为法律系,同期开始接触表演,2010年获得硕士学位结束了为期10年的大学生活。



因为在学业和事业不能兼顾,当时不得不选择休学了两年。为了缓解压力,张钧甯就这样在姐姐的建议下开始了跑步


质疑跑者,成为跑者。没开始跑步时,她对也是刚刚才开始跑步的姐姐满是不解。仅仅一个「早晨七点起床」,就成了巨大的挑战,虽然「七点钟」很多大众跑步者的晨跑早都已经结束了。


姐姐坚持跑步3个月以后,张钧甯出于好奇,跟着姐姐进行了一次晨跑,清晨的街道和公园让张钧甯获得了新奇的体验。跑步多年后她说:“你起不来的早晨,有人能起。



她独自一个人跑,也和姐姐一起跑;她自己探索跑步技术,也向专业教练求教;她享受过程,也追求速度;她热衷轻松跑,也喜欢马拉松赛道


张钧甯对跑步运动多年的坚持,让她拥有了充沛的体力和好看的身材,就连彭于晏都对此称赞有加。在跑步健身中获益匪浅的张钧甯时常鼓励大家:“去跑吧,反正你回来肯定不会后悔。”




向「做到了」的人学习。跑步习惯保持17年,除了坚持与热爱,还能说明跑步者没有太多的跑步运动损伤。张钧甯多次分享她的跑步经验,我们或许可以获得一些启示。



1.适当跑快一点。张钧甯开始跑步之后,参加了一场半程马拉松。当时她的配速是每公里10分钟左右。备赛过程中,他的跑步教练,在循序渐进增加跑步数量和力量训练的同时,也给她加入了配速每公里6分钟左右的快速跑


慢跑是愉悦身心,改善身体素质的很好方式。但是要在跑步距离和配速中得到突破,就离不开训练刺激,因为「疲劳-再生」的过程,才能进一步提高体能和运动水平。



Max心率的85%至90%的混氧跑步,和Max心率的90%以上的无氧跑步,都能锻炼跑步者的心肺功能和排乳酸能力,从而提升跑步者的速度耐力。


2.跑与不跑,都要拉伸。俗话说「筋长一寸寿延十年」,除了跑步前后的拉伸运动,张钧甯还积累了很多可以随时进行的拉伸动作。拉伸除了增强肌肉弹性,还能延缓肌肉流失,从而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但在跑步拉伸中,我们要注意这两件事


一是避免疼痛。疼痛是一种刺激,这会让肌肉形成条件反射地「收缩」,刺激越强烈,肌肉越紧张,这和拉伸的真正目的适得其反。


二是避免长跑后立即拉伸。尤其是马拉松长跑刚结束的时候,肌肉还没从紧张的工作中放松下来,对外力非常敏感,再轻柔的拉伸也会加剧它的紧张。



所以,长距离跑步结束以后,降速慢跑一会,或者散步十几分钟,让肌肉先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再进行缓慢的拉伸也不迟。


3.力量训练。张钧甯分享最多的是腰腹力量训练。这不难理解,腰腹是身体的核心部位,核心力量决定运动时的稳定性和效率。再者,腰腹部位直接影响身型美感


不过,对于跑步者来说,只训练核心力量还不够,跑步力量训练清单还应该涵盖上肢、下肢、臀部,以及踝关节部位训练。



另外,力量训练是让肌纤维变强壮的过程,这是有效对抗衰老,保持体能的方式之一。也就是说,力量训练不单单能让你跑得更好。




也许是张钧甯学习法学的原因,她在运动和生活中都非常热爱思考,也说过很多引发跑者共鸣,值得认真品味的话。



1.人无法回避孤独。张钧甯曾在一部马拉松纪录片的开场白中说:“我是张钧甯,我是个runner。好像是说这是一个和很多人一起参加的活动,大家一起训练,跟老师一起训练,跟姐姐一起训练,可是我觉得在里面我感觉到最多的是自己。”


长跑的人群无论如何热闹,最终的体验都指向跑者的内心,这种孤独感别人无法感知,也无法代替。这是长跑和人生中的必然过程,也可以说,如果你没有体验过孤独,就没有真正关照过自己的内心。



2.跑得越远离自己越近。跑步者会欣喜于自己体能的提升,因此也会追求「挑战」,但应该知道如何坚持,也应该知道何时放下


张钧甯说,每次跑步多踏出一步的时候,都让人相信,在下次可以变得更勇敢。这是无数跑者的切身体验,也正因此很多跑者开始在跑步中变得更加自律,只为成为更好的跑者。


3.为自己而跑才能跑下去。张钧甯曾经对一位喜欢跑步的女孩说:“现在虽然跑步很流行,但是很多人只是为了打卡和炫耀,认为这样很酷。运动不应该用来炫耀,尤其是跑步,更应该是为了自己而跑。”



她还说:“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自己热爱的事情,而不是勉强活着,生活应该从热爱开始。”


很多时候,兴趣只负责开局要达到一定水平,或保持相当长时间的稳定状态,努力和付出必不可少,痛苦和迷茫自然会伴随其中。所以无需纠结,能够坚持,就是热爱。




低碳饮食,很多减重者会想到这个方法,而这恰是一个很大误区。饮食中减少碳水化合物,的确能快速减重,但研究表明此时减的大多不是脂肪,而是水分。



我们身体每储存1克碳水化合物,就需要同步储存最多3克的水,节食的话,身体就会调动「糖原」开始工作,体液随之流失,体重由此出现明显下降。


也就是说,当我们开始控制碳水摄入,减掉的大多是身体里的水,而不是脂肪。张钧甯也不提倡节食减肥,她认为「节食」的结果往往是「暴饮暴食」。以下5个减重的实用建议供大家参考。


1.长距离慢跑减重效果最好。


减重跑建议单次30分钟以上,根据个人能力可选择40至150分钟,注意时间不是越长越好。跑步的强度可以选择轻松跑或马拉松配速。



可以参考这样的感觉:能说话,但不像走路说话那样轻松,或者说感觉可以读一首小诗,但不能持续唱歌。


2.有氧运动形式要多样。


持续减重要经常结合不同形式的有氧运动,例如HIIT、跑步、单车、跳绳等等。每次时间尽可能保持在40至60分钟。这样就能走出舒适区,身体产生不适应性才能消耗更多热量,燃烧更多脂肪。变换有氧运动形式还促进体能恢复,提高跑步水平



3.力量训练不可少。


深蹲,引体向上,箭步蹲,卷腹,平板撑、俄罗斯转体等经典动作可以纳入训练清单。如果徒手,不妨找背包或弹力带进行负重,相对用力才能够消耗更多热量,对肌肉的重塑效果才好


当然,跑步专项力量训练对于跑者来说更是不错的选择


4.给自己留出休息时间。


训练计划永远因人而异,但「运动恢复」人人需要。给自己留出一定随机时间,可以进行休息和灵活调整。



5.饮食计划同样重要。


三分练,七分吃。过度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不利于健康和可持续减重。可持续的饮食计划很重要,但也不必精确到克来计算


所以不妨先在你现在的饮食基础上进行调整如下:



如果两周以后你的体重有所下降,说明这样的运动和饮食计划适合你,可持续,如果反之,就再耐心调整。




村上春树说,缺点和缺陷,如果一样样去数,势将没完没了。可是优点肯定也有一些。我们只能凭着手头现有的东西去面对世界。



一个人的落脚点永远在自身。只有行动者了解自己的需求、欲望、能力和局限,才能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长期目标,并找到合适的方式继续下去。公众号回复「半马」获取半马130训练参考计划。


荐读:
生物学家施一公重拾跑步16年:运动与运动并不相同,为了健康要选择耐力运
马拉松长跑:3个好处,1个「不要」

健身好?还是跑步好?强健的体魄才是人生的底气


今日话题:10月再见!11月你好!



作者 | 小Q
图片 | 网络
封面 | 张钧甯
编辑 | 小Q



跑步就是跑步
跑步就是跑步,过程就是目标。「跑步就是跑步」强调回归运动本身和专注自我,星标我们,一起跑步,一起读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