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梦华录》:一部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文摘   2025-02-01 18:02   山西  

靠兵变夺取江山的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异数,它在开国之初就显露出衰落的先兆,崇尚重文抑武的治国方略,造成了它“国强兵弱”的政治局面。虽然北宋的军队数量极为庞大,但军事实力却不占优势,先后与辽、西夏对峙,都处于下风。

积贫积弱是北宋政权的明显特征,官僚冗余,军队羸弱,国库空虚。作为中原大国,却难以在军事上与周边少数民族抗衡,不得不通过长期进贡来维持和平。这些使得北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软弱的一个朝代”

但在科技、文化、艺术方面,北宋却算得上是空前绝后,它是中国历史上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繁荣的朝代之一。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虽于东汉由蔡伦改进,但其普遍盛行和技术的提高发展,则是在宋代;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虽都出现在唐代,但这二者真正被广泛采用是宋代以后的事;指南针于宋代制成,并用于航海事业。

而北宋的首都——东京开封,更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最为繁荣的城市之一。一幅《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向后世完美呈现了清明时节东京汴河周围的生活景象。

如果说《清明上河图》是用画笔以图像的方式来形象地描绘北宋都城的风貌,那《东京梦华录》就是用文字描述的方式抽象地记录了当时都城的盛景。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东京梦华录》记录了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京都的社会生活,为我们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京都的上至皇亲国戚、高门大族,下及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
包括京都的城市布局,内城宫殿及宫廷内外的机构设置,城内的街坊名称及主要寺院道观,店铺、酒肆及勾栏等场所,伎艺表演、娶亲、生子等风俗习惯,当时的饮食起居以及一年当中各个重大节日的习俗等等。这些内容为后世的人们了解北宋后期都城的社会生活、经济文化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

作者孟元老,号幽兰居士,生卒年待考。宋代文学家。据《宋会要辑稿》及苏辙等人的记述,推断他是北宋孟昌龄的第四子孟钺,曾任开封府仪曹。孟元老在序中说,他于崇宁二年(1103)随父到东京,住在州西金梁桥西夹道之南。

靖康癸未(1126),徽宗、钦宗被金军掳去北方,山河巨变,史称“靖康之变”。宋代的历史从此改写。

第二年,孟元老南下,避居江左,终老此生。他在南渡之后,常常忆起东京的繁华,在南宋绍兴丁卯(1147)撰成《东京梦华录》,并自己作了序。因古代传说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的典故,所以将本书取名为《梦华录》。

之后,一些相关著作常引录《梦华录》中所记载的内容,如吴自牧所撰《梦粱录》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成书,《西湖老人繁胜录》于南宋宁宗时期(1195—1224)成书,耐得翁所撰《都城纪胜》于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成书,周密所撰《武林旧事》于元朝初年成书。这几种著作中有很多内容都引自《东京梦华录》,特别是涉及朝政礼仪、节日风俗等方面,而且文字叙述方式都与《梦华录》大体相同。后世著作中一旦涉及北宋时期的礼仪制度、节令习俗以及伎艺表演的,常能看见《梦华录》的身影。

本书原文以1934年静嘉堂文库刊行的《东京梦华录》为底本,同时参考其他版本进行校对整理,并对原文作了注释翻译,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方便阅读的读本。

对于研究宋代历史的学者来说,它是必读书,它是反映宋代经济社会具体情况的翔实资料。

对读者来说,它又是一幅有温度的风情画卷,能够让我们深刻体验宋代的文化特质,全面感受宋代的城市特点以及宋人的生活态度。

(本文为谦德国学文库《东京梦华录》全本全注全译一书前言,标题为编者所拟。)


文字版清明上河图 一幅宋代有温度的风情画卷


东京梦华录全本全注全译


原价48

结缘价¥26元

*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购买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本书

谦德读书
谦恭修仁道,德泽被寰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