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谦德君
文 | 楼宇烈
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呢?中国有句老话,叫作“开卷有益”,意思是读什么书都是可以的。但是,我们最好还是要有所选择,因为我们会被书中负面的内容所干扰。
书籍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可读之书非常多,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可分为甲、乙、丙、丁四类,或者叫经、史、子、集四类。经书可以说是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经典。
所谓“经者,常也”,它是讲贯穿古今、万物,认识天道、地道、人道最根本的道理,这就是经。
先秦时就提出了“六经”的概念,即《诗》《书》《礼》《易》《乐》《春秋》。经书后来又有所扩展,增加了《论语》《孟子》《孝经》《尔雅》。除了《仪礼》这部经典之外,又添加了解释礼的书《礼记》。《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后来出现了解释《春秋》的《左传》《穀梁传》《公羊传》。
通过读经书,我们就可以明天理,晓人道,知道应该怎样做人、做事,我们的言行举止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矩。
史,即历史,是明古今之变的。司马迁讲天下的学问无非两大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是探究人跟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通古今之变”,就是来了解人类社会的人事变动、朝代更替的经验教训。
子书就是各种不同的学派对天道、地道、人道的认识。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人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也会有不同的解释,这就是我们常常讲的文化的多样性、多元性。《孟子》里有一句话:“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习近平主席讲到文化多元性时曾引用过这句话。通过学习诸子百家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集部就更复杂多样了。
集部里又分总集、别集、专集。读集部的书,可以长见识、养情性。文学、艺术作品等都归在集部中。集部的书,让我们从各个方面去体悟人生,可以让我们成为一个有艺术生活的人。我希望每个人多一点业余爱好,在艺术的人生里去发掘、学习人生的艺术。干巴巴的人生是总结不出人生的艺术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整体性的道理“古今一也,万物一也”,似乎没有太大变化,其实它充满了变化。我们要用智慧把这个“一也”打破,把它运用到万事万物中,这才是真正的创造。
很多事情不能照搬,只能借鉴,推广典型,所谓的标准化,都是不可取的。典型永远都会有局限性,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地方,而标准化其实泯灭了人的个性,因为教育不只是背标准答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的同时,知晓天道人道变化的根本规律。读书要读出智慧来,不要读成知识的奴隶。
《诗 经》
(全二册)
《淮南子》
全二册
《荀子》
全本全注全译
《给孩子讲论语》
全四册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更多经典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