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年夜饭必须有的一道菜

文摘   2025-01-28 11:02   山西  

图|谦德君 


文 | 南怀瑾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道德经》

以这个无为之治,“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的精神与原理,来修身齐家,家庭自然得幸,这个道德行为的结果是“乃余”。

这个“余”字,要特别注意,我们中国很多古老的家庭,在厅堂或大门前悬挂的匾额是“家有余庆”。还有一些地方的习俗,在除夕或喜宴时,最后一道菜一定是鱼。此时客人酒尽席散,绝不吃那个鱼,意思是要留给主人,表示主人喜庆有余(“鱼”与“余”同音)。那是以前的事,当然现在一定把鱼吃光了再说。

这个古老的风俗,是一项重要的居家之道,目的在教育后代如何把这个精神道德建立起来,传给后代的子孙。因为道德积余比财产积余价值超过千万倍;道德的余庆,才是真正的“家有余庆”。“余庆”就是剩余下来可庆的道德阴功,但是如果求有余,就必须省用少用;与其省用少用,更不如不用,都给后人。所以说无为之道,就是“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这个道理扩充下来,就是“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这几句的“真”、“余”、“长”、“丰”、“普”,字虽不同,道理都是一样,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乃至平天下。

由扩充个人的道德修养,影响到家庭乡里以及社会,更提升社会道德,影响到国家,使这个国家欣欣向荣,再以这个道德精神修之于天下,整个的世界才可能进入普遍道德的和谐。




道德经


结缘价¥18元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阅读经典好书】




《道德经》

(珍藏版)


结缘价¥88元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阅读经典好书】


  

古人如何过春节

至除日,禁中呈大傩仪。并用皇城亲事官、诸班直,戴假面,绣画色衣,执金枪龙旗。教坊使孟景初身品魁伟,贯全副金镀铜甲,装将军。用镇殿将军二人,亦介胄,装门神。教坊“南河炭”丑恶魁肥,装判官。又装锺馗小妹、土地、灶神之类,共千余人,自禁中驱祟,出南薰门外转龙弯,谓之“埋祟”而罢。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译文]:到了除夕,宫中举行大傩仪。参与傩仪的全都是皇城亲事官、殿前司诸班直的士兵,戴着假面具,身穿刺绣或绘画的彩色衣服,手执金枪、龙旗。教坊使孟景初身材魁梧高大,穿戴全副镀金铜制盔甲,装扮成将军。又选两个镇殿将军,也穿戴盔甲,装扮成门神。教坊之人“南河炭”相貌丑陋,高大肥壮,装扮成判官。又有人装扮成锺馗小妹、土地神、灶神之类的模样,共计千余人,从宫中驱逐鬼祟,送出南薰门外的转龙弯,称为“埋祟”,大傩仪方才结束。这个夜晚,宫中的爆竹声、欢呼声,宫墙外面也能听到。士大夫和普通百姓家围着火炉坐成一圈,通宵达旦都不睡觉,称为“守岁”。
出自《东京梦华录》
(《东京梦华录》全书仅不到三万字,以回忆口吻记述北宋末年东京汴梁城的情况,包括城市建筑布局、官署衙门分布、朝廷礼仪庆典、民风习俗、时令节日、饮食起居、歌舞百戏等,与同时代画家张择端所作《清明上河图》一样,描绘了开封这座12世纪上半叶最繁华城市中王公贵族与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生活与民俗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
点击结缘:


南怀瑾:这是自幼至老毕生奉行的修养 否则造了恶业也不自知
星云大师:惠能大师的这一首无相颂 指示我们如何在家修行
这部书凝聚了古人1500年的智慧,读完格局都不一样了
《金刚经》:记住这四点,福德自然来
这本书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记载了中国文化的源头
早就想读《群书治要》却总是望而却步,不妨先读它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经典好书

谦德读书
谦恭修仁道,德泽被寰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