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碧水
常驻美丽南京
狠抓源头减排,深入治气贯穿始终。
紧盯“关键少数”,严格落实大户减排,全力推动治气项目落地见效,聚焦VOCs全过程治理,多举措推动移动源治理,推进淘汰国三柴油货车1159辆,淘汰国四柴油货车5739辆;强化用车大户环保门禁监管。强化扬尘污染防治“十达标”落实,规范整治餐饮服务单位。
巩固治理成效,全域治水持之以恒。
组织实施水源保护、污染减排、生态修复、风险防控等四大类90余项重点工程。组织开展漆桥河双固桥、北十里长沟东支红山桥等重点断面溯源。开展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开展石臼湖生态修复路径研究,深入推进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质分类处理,全市域入河排污口已基本完成排查并初步建立底数清单。
擦亮绿色名片,生态修复持续推进。
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生态空间保护区域的监管,江宁新济洲、浦口老山、六合金牛湖、溧水无想山、建邺江心洲5个“生态岛”试验区入围省试点项目。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六次会议(COP16)第八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上,南京市入选“自然城市”平台。
守好安全底线,筑牢屏障严防风险。
不断强化土壤环境安全监管,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管理,加强危废全生命周期监管,完善辐射安全标准体系,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安全与应急管理“强基提能”三年行动,有力应对滁河浦口段客水污染事件,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长江,守牢环境风险底线。
提升现代化能力水平,服务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和“重大项目环保服务保障八条措施”,对506个省、市重大项目全程开展环评指导服务。强化助企帮扶,不断提升企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完善地方标准体系,出台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办理工作指南》《石化行业高架火炬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均为相关领域的全国首个地方标准。
四个统筹 四个坚持
美丽南京建设这样做
统筹当前目标和长远规划。兼顾“十四五”目标完成和“十五五”全面谋划,既紧抓当前当年任务,又稳步推进“双碳”等中长期规划实施。
统筹加强监管和优化服务。当好“裁判员”也做好“服务员”,帮扶企业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做到监管有力度、执法有精度、服务有温度。
统筹强本固基和创新添彩。既深入推进补短板的基础性工作,又打造出更多诸如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天幕工地、秦淮河美丽河湖等省内领先、全国知名的南京特色亮点。
新闻多一点
持续扩能。“十四五”以来,全市共完成城南、江宁城东等11座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7万吨/日。
下一步将加快推进主城城东、江宁谷里等污水处理厂建设,进一步增强全市污水处理能力,预计至“十四五”末全市生活污水处理总规模可达368万吨/日。
改造提标。对照新标准,全市共有城东、城北等32座污水处理厂需提标,目前已全部完成方案编制,正有序推进提标工作,力争今年年底前完成,以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充分发挥其污染物减排效益,保障水环境安全。
打造标杆。2024年南京桥北污水处理厂以其“厂网河湖”一体化等方面的优良举措和实践应用,入选全国首批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名单。
目前,我市城东污水处理厂正按照绿色低碳标杆厂的标准实施扩建。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