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这两个中心落地南京!

时事   2024-12-27 17:40   江苏  

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高校是科技成果的“富矿”,但在推进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难题。

如何让科技成果转化不再难,
推动高校与企业“双向奔赴”?

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上,南京作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之一,南京生物医药信息通信两大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生物医药南京分中心



    首批创客已入驻    



江北新区龙王山下,11栋白色楼宇就是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的运营载体。

今年九月份,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明确由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具体承建后,围绕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的建设,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忙碌起来。对外,前往全国各地高校沟通对接具体转化需求;对内,根据现有公共服务平台情况,进一步布局建设18个功能子平台。就在不久前,中心迎来了首批“创客”——东南大学器官芯片研发团队,同时,集萃中医药应用技术研究所项目、中国药科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实践基地、药大毕业生团队的靶向蛋白稳态调控药物项目也已确定入驻。


分中心负责人吴昊介绍,目前生物医药南京分中心已经确定与来自全国的25所优秀高校达成首批共建,并已对接了超过10家的高校转化项目,这些项目有些将直接入驻生物医药谷园区平台的孵化实验室进行孵化,有些将直接与园区企业开展联合研发或技术转让合作。

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高校是科技成果的“富矿”,但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必须解决不能转、不好转、不会转等问题。

今天,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发布了十二条支持政策,“5项资金支持政策+7项创新服务政策”贯穿高校科技成果从课题到落地产业化的全过程。




“5项资金支持政策包括早期项目启动资金管理办法、早期项目融资担保支持措施等,主要满足不同阶段的项目在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相比于现在的天使基金,我们早期的项目资金支持还要更靠前。”分中心负责人吴昊表示。




当天,联合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多家高校成立的脑机交叉平台、东南大学江北医学科研转化中心等8转化平台也正式成立。



“它是我们和高校合作转化的一种类型,我们的转化平台未来不仅仅是我们双方合作,大家一起去研发的平台,我们还可以在这个平台里面嫁接一些商业的资源,也可以说是借助这些平台去积极地拓展一些高校的资源,这其实是一个双向的互动。” 吴昊说。





围绕原创新药研发与转化、精准医疗与产品创新创制、高端医学装备研发与转化3大方向,分中心将建设基因与细胞、原创化学药、生物药、AI制药、合成生物学、模式动物、脑机交叉、医工交叉、高端试剂、高值耗材等10个技术平台,全力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加速集聚转移转化。上个月,生物医药南京分中心运营公司也已正式成立,并初步完成了技术经理人团队的搭建。

信息通信分中心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双中心”


结合产业基础、科教资源、营商环境等优势,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信息通信分中心落户江宁区紫金山科技城,聚焦信息通信产业方向开展建设试点,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双中心”。


目前这里已经集聚了以紫金山实验室为龙头的11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形成了信息通信类千亿级产业规模,拥有紫金山实验室、东南大学等创新资源,集聚了国博电子、中软国际等各类经营主体超3000家。同时组建了由院士专家、企业家等组成的13人专家委员会,从技术验证、工程熟化、商业验证、市场验证等方面,为全国高校搭建开放共享的“一站式”“全链条”公共转化平台。


围绕双中心的定位,南京信息通信分中心也已经与全国25所高校建立了联系,并有12项成果正在对接落地。分中心计划将建设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展一批技术转移服务、打造一批开放应用场景、落地一批成果转化项目、培养一批产教融合人才,贯通信息通信领域科技成果“发现、归集、验证、转化、应用”全链条,全力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加速集聚并转移转化。



孔永祥
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负责人


5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以为早期的科技项目提供概念验证,如果我们通过专家团队判断出来,这个技术适合转化,那我们会从资金、人才团队、应用场景建设等各方面给它进行加持和赋能。



朱辉
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副总经理


重点是要解决高校科研团队不敢转、不想转、不能转的这三个核心问题。聚焦这三个问题,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我们是打造了5+N+1的这样一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帮助降低高校科研团队研发成本。其次我们打造了概念验证中心,解决很多科研团队需要进一步论证产业化的可行性的问题。再次的话我们还有拨投结合资金池以及未来产业天使基金这样一些金融政策体系,全方位地来解决这三个核心问题。


未来,信息通信分中心还将围绕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 探索与高校、企事业单位建立平台共建共享机制,同时计划用3年时间组建一支不少于200人的技术经理人团队。


按计划,到2025年,信息通信分中心将初步建成并投入运营,建成国内首个6G概念验证中心,累计发布重大创新成果20项,成立全国校企联合研发中心20家,累计布局建设2家市级及以上概念验证中心及中小试基地,培育孵化企业100家、对接高校科技成果100项



精彩回顾


发放牌照,全域开放!南京将重点发展这一产业

发力新赛道!南京市委书记、市长动员部署

超百亿元项目签约!南京市委书记见证





南京广电·牛咔视频记者:原玲 赵雪子
制图:吕贵平 彭硕
编辑:张力伟
执行主编:洪云菊     主编:王辉




















北极阁瞭望
高端政经资讯 权威时事观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