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见|让“民生清单”变“幸福账单”

时事   2025-01-16 14:55   江苏  


“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20万个”“提升14个银发助餐点服务质量”“新增12家普惠托育机构”“改造138个老旧小区”“扶持70个农村初创主体”……这些具体而细微的民生项目,充分彰显了“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理念。


在昨天闭幕的南京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经人大代表票决,2025年十类42项民生实事项目正式出炉,这无疑是一份详尽的任务清单,更是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


从助力就业创业,为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搭建逐梦舞台,到推动教育惠民,为莘莘学子的成长筑牢根基,再到深化为老服务,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这些民生实事项目涵盖了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了政府对不同群体、不同生活需求的全面关注。



回顾2024年,南京第15次荣获“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这份荣誉背后,是一年又一年承诺的兑现,是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过去一年,南京地铁7号线全线开通,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更大便利;市妇幼保健院丁家庄院区启用,进一步丰富了医疗资源的供给;城镇新增就业21.9万人,有力保障了居民的收入稳定;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224张,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有保障;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为市民创造了更加宜居的环境……这些“关键小事”,如同细密的针脚,一针一线地编织出了市民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共同构成了城市的幸福感。


然而,民生改善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在“十四五”收官之年,“民生为本”依然是今年市两会的鲜明底色。南京的民生蓝图在代表委员们的热议与谋划中,不断增添着融融暖意。“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通过更加精准的培训,有力促进就业”……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无不写满了对民生的深切关切。而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处处传递着“民生温度”。


如何将两会的“热点”转化为幸福的“新起点”?关键在于真抓实干。这需要政府部门聚焦每一项民生任务,针对每一个具体问题,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持之以恒地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把精心制定的“民生清单”切实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账单”。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而人民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将两会的“热点”转化为幸福的“新起点”,离不开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所有人都想着为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座城市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敏锐观察 洞见前沿






精彩回顾


发放牌照,全域开放!南京将重点发展这一产业

锐见|全国首个!就在南京这个村

今天凌晨,南京首条“自动驾驶环线”开了





撰稿:张鸿燕    编辑:张力伟    主编:王辉
制作:南京广电融媒新闻中心




















北极阁瞭望
高端政经资讯 权威时事观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