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市领导再聚首,“扬”帆都市圈

时事   2024-12-22 15:08   江苏  


凝心聚力,奋楫扬帆。2024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12月21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


南京都市圈“8+2”成员城市齐聚运河之畔,回顾三年来的发展成果,共同谋划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蓝图。




























共发展  生产总值近4万亿

2021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作为首个获得国家层面批复的跨省域都市圈,今年以来,南京都市圈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今年前三季度,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近4万亿占全国比重约4.1%,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都市圈力量。


区域联动聚合力



2021年来,江苏、安徽两省通过制定省级年度重点任务,推动协调重点事项近百项


都市圈建设办公室及综合协调、规划协同、科创产业、公共服务4个工作部,每年编制都市圈年度工作要点,累计落实重点领域任务200余项


都市圈“8+2”成员城市今年举办各类活动超100场次


枢纽功能畅联通



启动编制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推动跨区域规划有序衔接。


编制完成都市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在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的基础上,年内推动南京北站开工建设,宁淮城际及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按时序推进,宁滁高速、G328国道建设提速,龙潭过江通道即将通车。


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都市圈跨境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外贸企业“绿色出海”综合服务平台,助力长三角27个城市、200余家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创新发展强产业



落实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开展科研任务若干举措,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成功突破芯片制造关键技术。


借助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宁工品推”等平台,全力推动产业链协同配套和跨区域合作。


布局低空经济赛道,开展溧阳-禄口、禄口-扬州短途接驳验证航线飞行。


南京浦口与滁州南谯共同推动跨界园区共建,首个合作项目华瑞微半导体IDM芯片一期项目竣工投产。


持续推进宁淮、宁滁结对合作帮扶,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累计签约企业41家、投资规模近150亿元


聚焦服务惠民生



搭建包含120家优质医院在内的都市圈预约挂号平台,实现成员城市全覆盖。


建成覆盖苏皖两省29市的就业招聘专区,推动都市圈各城市近50所学校开展校际结对共建共享。


推行都市圈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办理异地贷款近260笔、金额超2亿元200个高频政务事项实现都市圈“一网通办”。


南京江宁与马鞍山博望实现用水一体供应、电力互济互助。


开展跨地域多部门“长江禁捕、打非断链”联合执法行动,查处违法案件200余件。



























齐攻坚  互联共通初具成效


今年联席会议前,与会人员现场考察了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和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会议“成果发布”环节,展示了南京都市圈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成果南京都市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2024—2035年)南京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研究成果


引领科技创新一体化


近年来,南京聚焦科创圈建设,放大南京首位度城市溢出效应,南京科创圈科技创新整体能力和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从2021年到2023年,南京都市圈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数从145家增长到580家,高企异地投资企业从511家增长到1386家,城市间输出技术合同金额从68亿元增长到153亿元


01

按产业类别汇聚重点企业、科研机构、科技政策等数据的南京都市圈科技创新生态图谱汇集数据超60万条。


3年来,四大共性产业企业数增长4千余家、七大个性产业企业数增长5千余家。

02

打造南京都市圈“政产学研金”交流对接平台实现摸需求、汇成果、找项目、促合作的关键作用。

03

依托长三角(南极都市圈)科技合作计划,支持30余家科技服务机构做强桥梁纽带,征集都市圈企业技术攻关、融资、人才等需求3500余项,促成技术合作380项,达成技术合同成交额4亿元,帮助企业实现项目融资贷款等12亿元。

发力“轨道上的都市圈”


根据《南京都市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2024—2035年)》,未来都市圈各城市之间客运将实现南京都市圈同城化示范区1小时通勤、南京与各城市之间1小时通达。货运做到南京都市圈内当日达国内1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到2035年,南京都市圈将全面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都市圈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构建沪宁通道、宁合通道、京沪通道、宁杭通道、宁蚌通道、沿江通道(安庆方向)、沿江通道(南通方向)、宁淮通道、宁宣通道九大通道。


构筑三大枢纽集群,打造宁镇扬—宁马滁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芜湖—宣城共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和淮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构建深度互联的交通网络,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优化高效衔接的干线公路网、建设通江达海的干线航道网、建设功能完善的过江通道的“三网一通道”。


当前,在南京都市圈内建设用地主要沿长江两岸向外拓展,大部分城市呈现向南京集聚的趋势;南京与滁州、马鞍山、镇江之间的人口流动性最高,宁马滁同城化效应明显;依托省际之间的合作园区,制造业合作已形成一定规模;已局部建成6条都市圈快速轨道,在建3条,“轨道上的都市圈”初具成效。




























同向行  谋在长远干在当下


作为全国最早起步建设的跨省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下一步将:



1. 更加注重协同发展顶层设计。加强都市圈各成员城市、各专委会的对接联系,排定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建设项目、治理项目,确保苏、皖两省关于都市圈建设的年度任务和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确定的重点任务按计划推进。



2. 更加注重关键领域协同共建。发挥紫金山实验室、集成电路EDA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功能,推进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联合布局低空经济、基因细胞等新赛道,争取更多改革试点、重大项目和资金支持。积极探索在都市圈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清单,推动都市圈社保卡“一卡通用”、异地就医结算免备案试点等工作。



3. 更加注重重点区域深度融合。推进落实新一轮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共建产业园区为抓手,持续推进宁淮、宁滁帮扶合作。抓好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跨界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在基础设施、社会共治等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探索与上海、杭州、合肥等都市圈在产业分工、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协同谋划、错位发展。



以目标为引领,精准发力抓落实。今年联席会议上,都市圈成员城市——


签署南京都市圈低空应用场景协同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推进南京都市圈建设金融领域合作框架协议、南京都市圈数据安全联盟合作协议、南京都市圈“菜篮子”联保联供联盟章程、南京都市圈商会合作联盟协议、南京都市圈城市党校共建共享合作协议等。

凝心聚力,奋楫扬帆。推进都市圈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叠加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的南京都市圈,区位特殊、责任重大。


南京都市圈“8+2”成员城市将各自优势整合转化为整体区域优势,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展现更担当,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不断谱写南京都市圈发展新篇章。







精彩回顾


发放牌照,全域开放!南京将重点发展这一产业

发力新赛道!南京市委书记、市长动员部署

超百亿元项目签约!南京市委书记见证





撰稿:陈震坤 制图:陈德轩
南京广电•牛咔视频记者:陈震坤 马瑞 张鸿燕 陈德轩
编辑:罗小白
执行主编:高菲     主编:梁娜


































北极阁瞭望
高端政经资讯 权威时事观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