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见|这个专业毕业生为啥吃香?

时事   2025-01-25 12:25   江苏  


正值春运,不少归家心切的人遇上了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那春节期间还有雨雪吗?


1月24日,记者从2025江苏春节天气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预计25日-27日南京市有一次雨雪和大风降温天气过程。春节假日前期,27日-30日以多云天气为主,27日-28日气温偏低,1月30日夜里-2月1日还有一次降雨过程。


气象专业博士生小意,最近频繁收到各种花式“问候”,当然,问得更多的是她所学的专业怎么如此火爆?


天气预报中出现的温度、风力、晨练指数、穿衣指数等信息,都是基于同个学科——“大气科学类”分析得出的。气象学这几年的就业形势实在是太好了,用人单位“抢人”大战频频上演,这背后又有哪些底层逻辑呢?



01

未出校门

先定前程


锐见


在众多毕业生当中,博士研究生小意是幸运的一个。作为南信大大气学科长望实验班的学生,阳历新年还没到,她通过校园招聘会已经拿到长三角某知名省级气象局的offer。与她同宿舍的女生,就业方向也都不错,分别在北京、上海、四川省局找到了与气象对口相关的工作。


回想起当年填报大学志愿的初衷,小意回忆说:自己家乡在浙江台州,台风天特别多。每年夏天都要接受多路台风的洗礼,印象最深的是2004年14号台风“云娜”,它的登陆点距离台州比较近。当时台风在浙江温岭附近登陆,中心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最大风速达到58米/秒,相当于17级。温州全境普降暴雨,这场台风造成当地286个乡镇、316.8万人受灾,死亡65人,失踪6人,直接经济损失40.45亿元。




凭着对特殊天气的研究爱好以及对理科的擅长,小意选择了气象专业,并于大三顺利保研本校的气象学。

本科毕业生卓文也是喜讯连连,参加完学校举行的秋季招聘会后,他顺利拿到了家乡葫芦岛市气象局的岗位。比起很多考研的同学,只有本科学历的卓文显得很“务实”。他说,家乡气象局的工作有编制,收入不高,但因为是24小时工作制,加班值班都有津贴,离家又近,很适合自己。


02

260家单位带着2400多个编制

  来南京“抢人”


锐见


小意和卓文口中的校园招聘会可不是小范围普通“校招”,这是去年11月中旬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的全国气象部门2025年度人才招聘会。招聘会带来的岗位“成色十足”,中国气象局在京单位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部门260家单位参与,提供超过2400个事业编制岗位。




其中气象类岗位数约1500个,针对气象发展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信息技术类、数学物理类等学科专业计划也增加了200余个。全国各地的气象局局长到南信大亲自选才,17个省份当天在校内举行笔试和面试。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山说了大实话。50%以上的全国各级气象局领导、70%以上的业务骨干都是“校友”,有南信大求学经历。近年来,气象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学校气象及气象相关专业的各类毕业生人数每年近3000人,大部分学生是没毕业就被“预定”。


本硕均就读于南信大,博士在兰州大学攻读的刘娇娇应聘了贵州省山地气象科学研究所。她表示,气象人才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一次性可以跟很多的单位企业交流,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气象技术与工程是大气科学类相关的三个专业。这几个学科已从过去的百叶箱+天气图模式,进入到自动化、智能化、雷达和卫星遥感三维立体化探测,以及互联网+、大数据和超级计算机数值模拟时代。

随着公众和社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元,大气科学专业的发展迎来新机遇,高校相关毕业生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


南信大气象类专业毕业生近三年就业率均超过96%,体制内就业率更是接近60%。



03

  气象专业有哪些隐藏技能?


锐见


从微观讲,天气变化影响百姓的衣食住行。从宏观讲,气候变化牵动经济发展。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天热了,空调啤酒雪糕就卖得好;天冷了,取暖器羽绒服更畅销。越来越多的人和单位在经济活动中开始考虑气象条件,将气象预报用于经营决策中。




1:98,经济学中的“德尔菲气象定律”
按照西方经济学中著名的“德尔菲气象定律”,企业气象投入与产出比为1:98,即在气象信息上每投资1元,便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气象经济学就此产生。


智能手机自带实时更新的天气预报,将降雨时间精准到小时。跟为个人提供免费气象预报服务不一样,越来越多的企业购买定制版气象预报。


茶产业是南京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南京茶园面积稳定在12万亩左右,干茶年总产量维持在1400吨左右,茶叶综合产值近10亿元。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用三年时间逐步建成全市茶园气象观测网。在南京产茶的重点区域安装多要素的茶园小气候站,除了可以观测气温,还能监测茶树冠层温度变化、茶园相对湿度和日照等气象因子,了解它们对茶叶生产的影响。


精准提供气象服务,减少自然灾害影响
2023年,@南京气象 首次发布樱花花情预报,预计盛花期较常年偏早。这是南京气象部门首次以“天”为单位,精准预测樱花花情。


日出、星空、云海、雾凇……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很多5A景区拥有如梦如幻的自然景观,因为缺少专业气象服务,游客能否看到绝美的气象景观,得看运气。


“出游一趟很不容易,我是提前看天气预报说这两天有云海,所以才来的。”入夏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频频出现雨后云海景观。当地通过提前发布精准气象预报,吸引不少游客打卡。


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也能为各类特色作物生长提供全方位的“贴身服务”:3月到4月是茶叶的春梢期,监测预报出“倒春寒”就得赶紧提醒茶农采摘;7到8月是桃李等林果果实膨大关键期,一次强对流带来的大风、冰雹就能让农户“血本无归”;大棚草莓8月下旬到9月初移栽定植,其间很怕30℃以上的烈日暴晒……


把握发展趋势,看“天”挣钱
如今,气象服务在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从交通出行到农业生产,从工程建设到防汛救灾,都有它默默提供保障的身影。


同样,正在高速发展的低空经济也离不开气象观测的保驾护航。目前南京全市获批空域已有35个片区,总面积1388平方公里,适飞空域达1670平方公里,同时,获批航线118条,总里程1473公里。为保障低空经济“飞行畅达”,南京市气象局在全国率先开展低空飞行气象观测试验,致力于解决低空飞行气象保障中的关键问题,建立低空适飞气象条件业务规范,研发精细化气象预报技术。其中,南京低空飞行气象保障平台能满足不同飞行场景需求,实现强大的预报预警功能,实现精准放飞、安全调度。


气象专业中最受欢迎的三个方向——大气科学、气象与环境工程、航空气象学,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具有重大价值,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广泛的就业需求。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普及,气象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对绿色能源、低碳经济的关注将推动气象与环境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


“看天挣钱”不再是一句玩笑话,它能发掘更多与气象相关的隐藏技能,为各领域带来真金白银的发展与应用。



敏锐观察 洞见前沿








精彩回顾


发放牌照,全域开放!南京将重点发展这一产业

锐见|全国首个!就在南京这个村

今天凌晨,南京首条“自动驾驶环线”开了





撰稿:高菲    编辑:张力伟    主编:王辉
部分图片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广电·牛咔视频记者:赵雪子 王智 
制作:南京广电融媒新闻中心



































北极阁瞭望
高端政经资讯 权威时事观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