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不是幼儿教育的目的,儿童发展才是

文摘   2024-10-31 21:00   河南  

2097

学前微主编出品

主编说


游戏不是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
而是实现儿童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游戏不是幼儿教育的真谛,
儿童发展才是。
我们要正确认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
而不是教育的全部。
让游戏成为儿童成长的助力,
而不是束缚他们发展的枷锁。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


——2024年10月31日


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然而,这种提升在某些情况下似乎走向了极端,不少幼儿园和教育工作者过于强调游戏,甚至将游戏视为幼儿教育的唯一目标。

这种现象引发了我们的深思: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真正价值是什么?它是否已经成为了幼儿教育的本质?我们是否因此忽略了儿童发展的其他方面?

不可否认,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探索世界、认识自我、发展身心的重要方式。然而,将游戏视为幼儿教育的全部,甚至把游戏当作一种目的而非手段,这无疑是对游戏价值的误解和对幼儿教育目标的偏离。

游戏只是一种方式
而非目标

我们必须明确,游戏不是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而是实现儿童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儿童发展的内涵丰富多样,包括认知、情感、社会交往、身体发育等多个方面。游戏只是促进这些方面发展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全部。

过于强调游戏,可能会导致对其他教育方式的忽视,从而影响儿童的全面发展。

例如,集体教学活动在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认知能力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一些极端强调游戏的幼儿园中,集体教学活动被边缘化甚至被完全排除在外,这无疑是对儿童发展多样性的忽视。

陈鹤琴:小孩子是好游戏的

陈鹤琴先生,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曾在其著作《家庭教育》中深刻总结了孩子的七大天性:“小孩子是喜欢称赞的;小孩子是好游戏的;小孩子是好模仿的;小孩子是好奇的;小孩子是喜欢成功的;小孩子是喜欢野外生活的;小孩子是喜欢合群的。”

这些天性不仅揭示了儿童内在的心理需求,也为我们理解幼儿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其中,“小孩子是好游戏的”这一观点尤为引人注目。

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不仅是儿童的天性,更是他们学习、成长的重要途径。然而,他并未将游戏视为幼儿教育的全部,而是强调游戏应与其他教育方式相结合,共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不仅是儿童的天性,更是他们学习的有效方式。在游戏中,儿童能够自由地探索、发现、尝试和创造,从而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我。

但同时,他也强调,教育者的任务是根据儿童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教育环境,包括游戏、教学、生活等多种形式的结合。

朱家雄教授的观点:
大米绿豆说

朱家雄教授认为,幼儿教育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既要包括游戏等自由活动,也要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这两者在幼儿教育中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游戏可以为儿童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教学活动则可以帮助儿童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关于幼儿教师特别关注的“游戏”与“教学”,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朱家雄教授曾经用“大米”和“绿豆”做比喻,生动形象的诠释了“游戏”与“教学”之间关系。

幼儿园游戏是什么?朱家雄教授这么说:

  • 有幼儿,就有游戏。

  • 游戏顺应幼儿自然发展。

  • 一个不知道游戏重要性的幼儿园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

幼儿园教学是什么?朱家雄教授这么说:

  • 有教师,就有教学。

  • 一个不知道教什么的教师是做不好教师的。

  • 教学赋予文化意义、社会价值、时代要求。

  • 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发生在除本体性游戏以外的所有教育活动中。

幼儿园教育活动,从广义上讲,是幼儿园一切活动,包括计划好的和没有计划好的活动,从狭义上讲,是幼儿园游戏与教学不同的结合。换句话来说,就是“大米”和“绿豆”谁多谁少的问题。

在朱家雄教授看来,“大米”多一点,还是“绿豆”多一点,是基于不同情景、不同条件和不同环境的不同做法,并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区别。

最重要的是,“大米”和“绿豆”的材料源头要有益于儿童,而不要有害于儿童。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游戏视为幼儿教育的全部,也不能因为强调游戏而否定其他教育方式的价值。相反,我们应该根据儿童的发展需要和教育目标,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方式,为儿童创造一个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

对当前幼儿园和
部分专家观点的反思

当前,一些幼儿园和部分专家过于强调游戏的价值,甚至认为幼儿园里就不应该有集体教学等活动。这种观点看似符合儿童的天性和教育理念,但实际上却陷入了片面性的误区。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儿童的发展是全面的、多样化的。

游戏虽然能够为儿童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和创造性的机会,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教育方式。集体教学、小组活动、生活实践等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同样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我们要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

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发展速度、兴趣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我们不能一刀切地强调游戏的价值,而忽视其他教育方式对不同儿童发展的作用。相反,我们应该根据每个儿童的具体情况和需要,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最后,我们要明确幼儿教育的目标。

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在游戏中度过愉快的时光。因此,我们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式,包括游戏、教学、生活实践等,为儿童创造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结语
让游戏成为成长的助力

游戏不是幼儿教育的目的,儿童发展才是。

我们要正确认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教育的全部。

陈鹤琴先生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尊重儿童的天性,但不拘泥于天性。我们应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式,包括游戏、教学、生活实践等,为儿童创造一个充满爱、快乐和成长的教育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全面发展。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幼儿教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同时,我们也应该与家长和社会各界密切合作,共同为儿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最后,我想引用一位教育家的名言来结束本文:“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幼儿教育中,游戏和其他教育方式都是点燃儿童内心火焰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综合运用这些手段,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引导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让游戏成为儿童成长的助力,而不是束缚他们发展的枷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


编辑:学前微主编
作者:孙敏(《学前微主编》创始人),部分内容由AI根据自有观点辅助生成。
图片:微主编素材库

特别说明 :

《学前微主编》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学前微主编》
《学前微主编》是中国学前教育最有文化属性的行业媒体平台。
以“讲述幼教人自己的故事”为内容宗旨,以与“100000+园长共成长”为发展目标,以“在行走中发现中国幼教”为传播属性,以“为中国幼教贡献中国智慧”为教育愿景。
《学前微主编》立足河南,影响全国,目前已形成“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
“一体”即以公众号为核心,“两翼”即线上直播与线下研学。
目前下设:《主编探园》《幼教人物志》《托幼连连看》《新学前公益课》《文化的力量》《节气讲堂》《幼教研学团》《人文教育之旅》《微主编训练营》等栏目或项目。
截至2024年9月底,已有公众号粉丝100000+,视频号粉丝30000+,覆盖园所5000+,日阅读量5000+,驻园编辑部500+。
“以微光,聚星河”
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开通365微光会员
⬇⬇⬇

学前微主编
为中国幼教贡献中国智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