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心无旁骛地倾听儿童的声音,不受任何干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儿童的兴趣、需求和潜在的成长空间。通过专注认真的倾听,教师可以深入了解每个儿童的个性、独特性以及真实想法、存在瓶颈等,从而为其提供相适宜的支持、指导和帮助。
辉辉带了一辆玩具车到幼儿园,兴奋地跑到教师面前说:“老师,看我的新车,它有四个轮子,可以跑得非常快,能……”教师微笑着用眼睛看着他,认真倾听他的话,没有打断他,也没有急于发表评论,而是让他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倾听时,教师不但要用耳朵听幼儿在说什么,眼睛也一定要看着,跟幼儿保持目光交流。你对幼儿所讲的是否感兴趣,你是否真正在听他说,幼儿能从你的目光里感受到。
通过倾听辉辉,教师了解到了他对玩具车的喜爱,以及他对速度和运动的热情。教师从中意识到辉辉是一个热爱探索和挑战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机会来表达自己和尝试新事物。于是,教师决定组织一场活动,让幼儿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车,一起进行比赛。这引起了幼儿的极大兴趣,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以其生动而形象的描述,展示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所面临的艰难险阻,表达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无奈。
由此描述出了倾听的第二种境界——就是在认真专注地倾听的基础上,运用大脑深思出事实背后的故事,听出说话人的情绪情感,听出情绪情感背后隐藏的需求和价值观。
对教师来说,就是要对儿童进行深度聆听——不仅用耳朵去倾听,更要用心去感受,捕捉儿童话语背后的故事、行为暗藏的玄机,进而了解他们的情感和情绪,洞察他们需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理解、支持他们。
小班幼儿正在各区域内自主游戏,平时比较内向的玲玲引起了教师的注意。玲玲站在科学区那里欲言又止,眼神里充满了渴望。教师微笑着走过去询问玲玲情况,她有些紧张,但还是断断续续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她想参与科学区游戏,但不知道如何开口。对此,教师悄悄告诉玲玲,你可以这样和小伙伴们说:“我想参加你们的游戏,可以吗?”“我对你们正在玩的游戏很感兴趣,能让我加入吗?”等。通过观察和倾听,教师发现了玲玲的异常表现和内心需求。教师不仅给予了玲玲及时的关注和鼓励,还帮助她克服了内心的恐惧,让她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用心深度倾听的方法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这句诗歌出自明朝人编著的《增广贤文》,意思是要了解鱼的习性,就需要靠近水,要识别鸟的声音,就要靠近山。由此描绘出倾听的第三种境界——就是在倾听出话外之音的基础上,能用心有意识地对听到的重点信息进行分析和思考,明白说话者传递出此种信息需要达成什么目的。教师要用心有意识地对听到的幼儿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思考,幼儿有些看似无意义的言语实际上可能包含着重要的信息。教师拿出黄色的香蕉问坤坤:“这是什么颜色?”坤坤回答:“橙色。”坤坤的回答表面上看是错误的,因为香蕉是黄色的。但进一步观察发现,坤坤穿了一件橙色的上衣,所以他可能将香蕉的颜色与上衣的颜色混淆了。 如果教师只理解到这一步,那么并没有真正的听懂儿童。其实,坤坤的回答并非毫无意义,他可能是在尝试将颜色与特定的物体联系起来。他的回答暗示了他对颜色的认知可能与成人不同,这可能是因为他还没有完全掌握颜色的概念。因此,幼儿看似无意义的言语可能需要更多的背景信息和上下文来理解。在教育幼儿时,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走近儿童,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发展阶段,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学习和成长。“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宋代政治家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深层意思是指视野达到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由此描绘出倾听的第四种境界——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解说话者表面表达的字面意思上,而应该通过观察他们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态势语,来捕捉到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真实、深沉的信息。对教师而言,幼儿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坐姿、声音的抑扬顿挫以及所呈现的作品和游戏状态等,都在默默地传达着某种信息。教师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话语,还要深入挖掘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原因。艳艳在幼儿园会经常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或者突然大声哭闹,甚至会推搡其他幼儿。教师起初认为她心理上有问题,或在家里受到了不良的影响,但通过观察和其家长交流,教师发现艳艳在家里并没有表现出类似的行为,而且心理发展也相对正常。经过深入了解和分析,艳艳质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行为,是因为她缺乏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例如,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不懂得与其他幼儿友好相处的做法,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幼儿的行为举止能直接、真实地表现其心理活动和真实思想。若幼儿的行为举止出现了不合适的情况,教师应先了解其背后的原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幼儿的情感和社交发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支持。无论何种情况下,教师不要“不听“(儿童说儿童的,我做我的)“假装听”(听了儿童说的,但做还是按我预设的);“选择性地听”(听自己想听的,不想听的自动过滤掉);“不听完”(赶时间不让儿童说完,或者听几个儿童说说,不能兼顾全体),并真正做到“用耳听”“用脑听”“用心听”“用眼听”这四种倾听境界,从而达到 “听得见、听得进、听得清、听得懂”幼儿的倾听目的。《学前微主编》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学前微主编》是中国学前教育最有文化属性的行业媒体平台。以“讲述幼教人自己的故事”为内容宗旨,以与“100000+园长共成长”为发展目标,以“在行走中发现中国幼教”为传播属性,以“为中国幼教贡献中国智慧”为教育愿景。《学前微主编》立足河南,影响全国,目前已形成“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一体”即以公众号为核心,“两翼”即线上直播与线下研学。目前下设:《主编探园》《幼教人物志》《托幼连连看》《新学前公益课》《文化的力量》《节气讲堂》《幼教研学团》《人文教育之旅》《微主编训练营》等栏目或项目。截至2024年9月底,已有公众号粉丝100000+,视频号粉丝30000+,覆盖园所5000+,日阅读量5000+,驻园编辑部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