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课程化”?“课程游戏化”?傻傻分不清!

文摘   2024-10-30 21:01   河南  

2096

学前微主编出品

主编说


在学前教育领域,

“游戏”与“课程”的交融,

如同大米与绿豆的相辅相成,

滋养着幼儿成长的沃土。


游戏课程化与课程游戏化,

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

而是因材施教的智慧融合。


让我们以幼儿为中心,

在玩乐中启迪智慧,

在学习中融入乐趣,

共绘幼儿教育的斑斓画卷。


——2024年10月30日


在学前教育领域,“游戏”和“课程”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特别是“游戏课程化”和“课程游戏化”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更是让一线幼教工作者困惑不已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什么是“游戏课程化”和
“课程游戏化”?

其实,这两个概念并不难理解。我们先来搞清楚什么是“游戏课程化”和“课程游戏化”。
游戏课程化:

简单来说,就是把游戏看作一种课程形式,把游戏融入到课程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发展。这种课程模式强调的是游戏的价值和意义,认为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应该把游戏作为课程的基础。

在游戏课程化中,教师需要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兴趣、需求和发展水平,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设计课程活动,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这一概念由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王振宇教授提出,是建立在浙江安吉游戏基础上的思考。

课程游戏化:

则是把课程的内容、目标融入到游戏中,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达到课程目标。这种课程模式强调的是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认为游戏只是一种手段或工具,用来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课程游戏化的理念最初由教育学家马克·吐温提出,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最佳方式,并主张将游戏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程游戏化中,教师需要把课程目标、内容和游戏相结合,设计出既符合课程目标又具有游戏性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达到课程目标。

幼儿园的实际课程与实施
在幼儿园的实际课程中,如何实现游戏课程化和课程游戏化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课程游戏化的案例

案例一:亲子游戏活动

某幼儿园设计了一系列亲子游戏活动,旨在通过游戏增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亲密接触,并为幼儿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活动类型多样,如“戴帽子”游戏,孩子骑在爸爸的脖子上,待口令发出后跑向对面的妈妈,妈妈将手里的帽子戴在孩子头上,然后三人一起返回,继续游戏;“兜兜水果”游戏则是爸爸妈妈抓住床单的四个角成兜状,孩子站在对面将水果从筐子投向兜里,家长可移动兜兜来接水果,但不超过规定的平行线,在规定时间内接得水果多者为胜。

这些游戏不仅寓教于乐,还增强了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互动。

案例二:幼儿园活动区游戏

某幼儿园在活动区投放了丰富的材料,如各种模型、积木、画笔等,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游戏。幼儿可以在活动区里自由搭建城堡、桥梁等建筑,或者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教师则在一旁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这种游戏化的课程方式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还促进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社交技能的发展。

游戏课程化的案例

案例:沙水游戏“跨江大桥”

湖北省宜昌市梧桐邑幼儿园在沙水区开展了“跨江大桥”的游戏课程化实践。

幼儿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和游戏同伴,共同建构“跨江大桥”。在建构过程中,幼儿们通过讨论、尝试、调整等方式,不断解决遇到的问题,如桥梁的连接、水流的通过等。这次活动不仅让幼儿们体验了游戏的乐趣,还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获得了关于科学、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同时,教师也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了解了他们的兴趣、需求和发展水平,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们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和游戏方式,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在游戏中不断尝试、探索、调整,不仅建构了一座完美的“跨江大桥”,还通过游戏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这种游戏课程化的方式不仅让幼儿们在游戏中学习、发展,还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游戏还是课程?
大米还是绿豆?
关于游戏和课程的关系问题,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朱家雄老师曾经用大米和绿豆来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
他说,游戏就像是大米,课程就像是绿豆。大米和绿豆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它们都是幼儿成长所必需的营养。同样地,游戏和课程也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它们都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游戏课程化”和“课程游戏化”到底哪个更好呢?
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绝对的答案。

因为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所以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来满足他们。
有时候,游戏课程化可能更适合一些幼儿,因为这种方式强调游戏的价值和意义,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探索、自主学习;而有时候,课程游戏化可能更适合另一些幼儿,因为这种方式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能够让幼儿在有目的的游戏中达到课程目标。

因此,我们不应该把游戏和课程对立起来,而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整体。

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幼儿的需求和兴趣来灵活运用游戏和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避免一些误区。

比如,有些教师可能会把游戏仅仅看作是一种娱乐手段,忽视了游戏在幼儿学习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有些教师则可能会过分强调游戏的地位,忽视了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做法。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游戏和课程的关系,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结语
总之,“游戏课程化”和“课程游戏化”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概念,而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它们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提出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幼儿的需求和兴趣来灵活运用这两种方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享受学习的乐趣。

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希望每一位幼儿教师都能成为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陪伴他们一起走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时光。


编辑:学前微主编
作者:孙敏(《学前微主编》创始人),部分内容由AI根据自有观点辅助生成。
图片:微主编素材库

特别说明 :

《学前微主编》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学前微主编》
《学前微主编》是中国学前教育最有文化属性的行业媒体平台。
以“讲述幼教人自己的故事”为内容宗旨,以与“100000+园长共成长”为发展目标,以“在行走中发现中国幼教”为传播属性,以“为中国幼教贡献中国智慧”为教育愿景。
《学前微主编》立足河南,影响全国,目前已形成“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
“一体”即以公众号为核心,“两翼”即线上直播与线下研学。
目前下设:《主编探园》《幼教人物志》《托幼连连看》《新学前公益课》《文化的力量》《节气讲堂》《幼教研学团》《人文教育之旅》《微主编训练营》等栏目或项目。
截至2024年9月底,已有公众号粉丝100000+,视频号粉丝30000+,覆盖园所5000+,日阅读量5000+,驻园编辑部500+。
“以微光,聚星河”
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开通365微光会员
⬇⬇⬇

学前微主编
为中国幼教贡献中国智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