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统编教材总主编:不要把“情境化教学”简单理解为预设某种情境,更不能搞成声光电表演……
文摘
2024-11-18 00:00
贵州
转自:教研记
2016年开始使用的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材由教育部组织编写,其中有多年来语文课改经验的积淀,借鉴吸收了“一纲多本”时期各版本教材的精华,经过这些年的使用,获得普遍好评,获得了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特等奖”。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材(以下简称“修订版教材”)并非推倒重编,而是“稳中求进”,保留原教材的特色,大多数课文、单元组织、结构框架,都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是在原有基础完善提升。
本次教材修订,一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有关人才培养、教育发展的精神,突出立德树人和文化自信,服务国家战略;二是体现《义教语文课程标准(
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精神。修订版教材更加适应形势发展,凸显时代性,同时贴近新课标的要求。教师使用修订版教材,也应当多关注这两个方面的变化和要求,努力在教学中跟进和落实。
一、课文的变化
语文教师非常关心课文的变动,社会上关注教材,主要也是聚焦课文。这次修订要让教材更加鲜明地体现时代性,凸显立德树人,凸显文化自信。因此课文的增删、调换,主要也是遵循这方面的要求,其核心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选篇进行充实提升。具体而言即调整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篇、充实革命文化选篇、增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选篇。就选篇数量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篇数稳中有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选篇则有了显著增长。
修订版教材新增的不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选篇主要凸显新时代、新风貌、新成就,时代性比较强,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起到比较好的教育效果。编辑组创新工作机制,除了传统的
“选文”,还邀请作家实地采风,专为教材创作了表现新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的新课文。在教材试教试用过程中,这篇新课文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教材编写中课文的调整是大事,争论也比较多。因此我们调整课文非常慎重,每删去或者新入选一篇,甚至调整文章在教材中的具体位置,都要经过编委会、修订组反复权衡讨论,集体决定,之后还要经过各方面专家多轮审核,才能最后确定。编委会、修订组选文调整方面的共识是:要从教育工作全局、教材
“国家事权”大局这两方面考虑,还要顾及社会的接受程度,寻求共识,减少争议。修订版教材的课文,仍然坚持经典性强、文质兼美和适教利学的标准。大部分课文仍然是传统的、几代国人所熟悉的。应当说,基本课文,特别是古诗文和鲁迅、郭沫若、老舍、冰心等经典作家,以及宗璞、史铁生、魏巍、刘慈欣、金波等当代作家的作品,都保留了。教材课文增删、调换的比重不是很大,新入选课文占课文总数的大约8%。新选入的课文中,也不乏巴金、孙犁、袁鹰等名家的经典作品。
教材是最重要的公共文化产品,肯定要适合时代的要求和国家政策的需要,要从政治上把好关。就语文教材来说,其公共文化产品的各项功能,主要就体现在选文中。修订版教材的课文,与学生的生活贴近了,时代性加强了,文化自信突出了。我们希望,通过选文的调整,使教材的文化视野开阔一些,文化胸襟广博一些,也更有趣味、更活泼一些。使用教材,特别是教学新课文时,要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努力做到润物无声,让课程思政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机部分,很自然地融入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之中,通过文章的熏陶和感染来实现。当然,强调文化自信,意味着我们要有开放的心态,理解多样的文化,懂得尊重与包容,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文化的精华。
二、单元结构和相关栏目的调整
修订版教材在明确而切实地体现了新课标精神。新课标的纲领性概念,是
“核心素养”,并且提出“学习任务群”来整合学习任务、情境、资源和评价。这次修订,教材的框架结构没有大的改动,这是经过认真考虑和深入研究的。原有教材采用了“双线组元”的方式,即兼顾和融会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这两个方面,每个单元都承担语文学习的某些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训练。通过将每个单元的“双线”要素与新课标,特别是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内容作逐项比对,我们认为这种单元组织方式,和新课标的要求是吻合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这次修订基本也保留了下来。
具体来说,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方面的具体要求,可以在教学中作为要点来把握。可以说,每个单元都是基于
“学习任务群”的学习专题,都承担一个或多个任务群的学习要求。为了让基于任务群的这些学习要求更加具体,鲜明,好操作,这次教材修订在各个单元的导语(特别是小学教材的单元导语)上花了不少心思,作了较多的修改,可以说表述更加明晰,要求更加聚焦了。其中有人文主题的提示,提纲挈领,有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学习的重点,虽然篇幅不长,甚至只有三四句话,却如画龙点睛,既有助于教师找到设计教学的抓手,也便于学生明了学习的重点。。
为了更好体现新课标有关加强语文教学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要求,方便教师教学,此次修订对小学高年级教材原有的
“语文园地”进行了调整,将某些习题和活动重新设计,增加了体现单元学习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的内容。
初中教材每个读写单元增加 “阅读综合实践”,设有三个从不同角度贯串整个单元的学习任务。这三个学习任务的设计指向是有分工的。一般来说,有一个任务主要结合课文探究思想内容和人文价值等,也就是指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另外两个任务分别侧重阅读方法、阅读策略的学习,课文内容的整合,以及语言文字知识的综合运用等。这些任务都起到反刍单元学习、延伸语文能力的作用,综合性和实践性明显加强,具有鲜明的素养导向。
对初中语文教材来说,
“阅读综合实践”是个新生事物,到底是学完一个单元之后去安排,还是作为“任务”放到单元学习之前作为引导,或是分散到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去实施,教材并没有作规定,教师可以根据单元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学情去灵活运用,主动权在教师。笔者认为,一般来说,学完单元的课文之后,扎扎实实作好单篇的教学之后,再完成“阅读综合实践”为好。当然,也可以“拆散”并安排到课文的教学过程之中。
初中语文教材每册有一个
“活动·探究” 单元,其中有课文,又安排了三个“活动任务”,以任务导引阅读写作。这种单元类型,修订之前就有,颇具前瞻性地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以情境任务驱动语文学习的理念。此次修订,将这个类型的单元由八、九年级扩展到七年级。此外,每一学期还安排有两次专题学习活动(相比过去的三次有所减少),强调是“活动”,围绕某一个语文学习的专题,开展自主性和合作性结合的读书、调查、讨论、写作、制作等活动,让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语文生活中。这一类单元怎么上,也应该由教师根据学情来决定。
在教材修订过程中,有专家曾建议把所有单元全都设计成类似
“活动·探究”单元或“专题学习活动”的结构。后来经过反复研究,决定还是采取现有的“双线组元”单元为主,也就是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着力于阅读学习和写作实践,适当增加综合性和实践性。一册安排一次“活动·探究”单元和一两次专题学习活动已经足够,安排太多,也不切合教学实际,因为实际教学中没有那么多课时去搞活动。此外,综合性和实践性也并非只是通过“活动”或者“任务驱动”才能体现,即使采用似乎很“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多联系学生的语文生活,同样能起到“综合”与“实践”的效果。
作为供全国使用的教材,要面对非常复杂的学情、教情,在体现先进理念时要考虑这一点,单元教学早已有之,整合学习也有很多实践,但很多经验尚未沉淀下来,修订版教材没有轻易地作
“一步到位”的设计,而是在教材中分层、分类地体现新课标理念,这一做法是比较稳妥的。
三、知识
—能力的落实与分项—综合的设计
在原有的统编教材的使用过程中,一线教师反馈这套教材的知识点、能力点、思维训练点,其实也就是
“核心素养”的一些学习、训练要点,都比较清晰。从小学到初中,每个单元都有语文学习的要点或者要求,在单元导语、练习或者任务设计中都进行了有效落实,在配套的教师用书中也加以提示。笔者不主张抓住知识点“反复操练”,但也认为不能回避“训练”这个词,没有这些必要的训练,也难以学好语文。修订版教材教材保留了原有教材的这些特点,并更进一步,努力做到更好地适应不同学段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充分体现小学和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性、阶段性,并兼顾衔接性。修订版教材比原有教材,教学的“梯度”更加清晰。教师使用修订版,可以多一些关注“梯度”问题,以作到胸有成竹。
同时,这次教材修订还很重视回应一线教学以及社会上所反馈的语文知识方面问题。比如,拼音教学是否内容过多,有些读音统一之后(比如古诗词中某些字词的读音)留下的教学疑问,某些注释的规范性与准确性问题等,还有一些课文中相关知识的争议,等等,都经过认真讨论,作了一些必要的调整、修改或灵活处理。
自统编高中教材投入使用以来,
“分项—综合”的问题就广受语文学界和一线教师关注,新课标颁布后,如何在“分项—综合”的层面上整体构架小学、初中、高中教材的内容,就成为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修订版教材在原有教材基础上,更加注重处理好“分项训练”与“综合学习”的关系。基本的思路是:小学阶段重在言语经验和语文知识的积累,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时学生仍然需要多一些分项学习训练,比如拼音、认字、写字、初步的阅读学习,等等,大都以分项形式呈现。其实分项中也有综合,比如课文的学习就是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自信的综合,“口语”练习和“习作”在教学中是经常结合的,甚至“词句段运用”也和“口语”“习作”有所交融,这是教学的常态。小学低、中学段的分项学习训练更多一些,没有安排主题统领、任务驱动的综合学习活动之类的内容。到小学高年级才开始逐步安排一些带有综合、探究意味的教学内容。
与上面所说的思考相适应,修订版教材将小学中高年级的
“交流平台”栏目改为“梳理与交流”,适当控制栏目的活动量,有些活动或者探究过于强调综合性,难度过大,学时又不够,实际上完成不了,教材修订在总量上作了控制。
初中教材在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的基础上,逐步增加一些综合性、实践性的栏目。这个阶段的学生仍然需要进行分项学习训练的,即使综合中也要适当体现分项,比如
“阅读综合实践”专设一类语言运用的任务,抓住语言这个关键进行专门的学习。又如,除了“活动·探究”单元,初中教材的写作也有专门的体系和序列,并不与阅读部分作“强整合”。但是,比起小学阶段,初中教材更注意分项与综合的融会贯通,培养探究能力。
到了高中阶段,就更强化单元综合实践,更多尝试在学习任务引领下的综合性、实践性学习。修订版教材从小学到初中,还考虑到高中,各个学段的差异和彼此的逻辑关联更加清晰,螺旋式上升,彼此有机衔接。使用修订版教材,要有整体观,对每个学段、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知识内容,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的逻辑递进,要做到心中有数。
四、减轻教学负担,全面完善教材
一是教材结构的微调。除了上文说到的增设
“阅读综合实践”等比较显著的变动,教材还有其他相对细部的调整,甚至各种栏目是否在目录中呈现等,这些安排都有讲究,也都颇费思量。修订版教材(特别是小学教材)调整各种栏目的思路,是化繁为简、眉目清晰,以更好教学操作。小学低年级教材原有11个栏目,现在减少到8个,有些名称作了改动,“语文园地”的内容面貌也改观了。诸如此类细节的调整,教学中可以关注,理解其修订者的用心,也便于在教学中权衡轻重,适当安排。
二是做好幼小衔接,适度降低小学一年级的学习难度。这也是这些年来教学一线和家长呼声比较高的。修订版教材将汉语拼音由
2个单元拆分为3个单元,将阅读单元由4个减少为3个,识字课由10课调整为8课,识字量由300字减少为280字,降低了教材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是适当缩减了初中整本书的阅读量。语文学习没有捷径,只能靠大量阅读积累,原来教材大量增加课外阅读,指定许多
“名著导读”书目,应当说是一个很好的导向。但是社会可能一时还适应不了,普遍反映学业负担重。这次教材修订,一方面把原来的“名著导读”根据新课标改为“整本书阅读”,和高中的相关设计统一;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删减了原来“名著导读”中的“自主推荐书目”。要准确理解这一变化。这并不意味着要减少阅读量,更不意味着不再提倡多读书,而是为了突出重点,强化“一本带一类”的功效,同时也把学生自主阅读选择的空间扩大,将主动权交给师生。使用修订版教材,要注意将“整本书阅读”的要求适当降低,实行“目标管理”。既要引导学生读书,但无需处处指向写作或考试,不要挤压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和兴趣。
此外,修订版教材还有其他一些改动。包括:小学各个栏目与单元教学内容的匹配度得到加强;全面梳理了初中的语文知识补白,强化语文知识与课文的关联;调整部分课文的旁批,增加了趣味性和启发性;部分注释,尤其是古诗文注释,也请众多专家进行严格把关;打磨了编写语言;优化调整教材的插图和封面;等等。经过这些修订,教材的质量有了全面的提升。
五、依旧要抓多读书这个
“牛鼻子”
这次教材修订的原则是
“稳中求进”的,所谓“稳”就是维持统编语文教材原有的特色。原有教材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就是多读书。从吕叔湘先生开始,大家都抱怨语文教学“少慢差费”。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复杂,想要回答语文教育的“吕叔湘之问”,也不是那么简单。但是,我们还是要有所平衡,有所改革,其关键就是抓住学生读书少这个“死穴”,在这方面做点儿改变。不读书,读书少,任何课程改革的措施都可能沦为纸上谈兵。所以统编语文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以读书为本,读书为要。从小学教材开始,就在课文之外增加了很多阅读延伸的文本和线索,也就是所谓“1+X”阅读模式。每学一个单元,都延伸阅读更多的相关内容:小学低年级设“与大人一起读”栏目,一至六年级都设有“快乐读书吧”栏目,指导学生系统开展课外阅读;初中有“名著导读”(也就是现在的“整本书阅读”),不少课文后还有“1+X”课外阅读推荐篇目;这样就构成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教材的这些原来的优点和特色,在这次修订时都保留下来了。记得2016年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材刚投入使用时,笔者曾接受记者采访,文章发表时说新教材“专治不读书”。这其实就抓住了教材的特色。这个特色,在教学实践中是得到肯定的。在使用修订版教材时还是应当注意坚持“读书为本”,抓住培养读书兴趣这个教学的“牛鼻子”。
六、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
“被课改”
教材编出来了,怎么使用是关键。要提高语文课程改革的水平,关键在广大教师。这里,笔者想对教师如何使用修订版教材、提高教学质量谈一些看法。
当前语文界新名词、新概念、新方法很多,体现了语文学界和一线对语文学科的关注,是研究深化的一种表现。对一线教师来说,一方面要认真学习、领会,更新自己的观念;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辨识、选择,懂得化繁为简,为我所用。比如,新课标提出
“学习任务群”,把课程内容结构化,使之更便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修订版教材贯彻了“学习任务群”的精神,体现了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全部80个基础性活动,但并不机械地按“群”编书。又如,修订版教材明显增强了教材内容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但使用教材时要从实际出发,不要一概组织活动性的学习而不读书,不宜动辄把不同的教学环节或者要点“合”在一起。所谓“实践”,不独指“活动”,学生自己的读书、写作等都是重要的“语文实践”。至于“情境化教学”,自有其道理,修订版教材也有意加强。
建构主义主张知识在活动和交往中自我建构,“情境化教学”可以增进这种自我建构。
但使用教材时教师也要心中有数,“情境化教学”只是多种教学方式中的一种,是否采用,哪些课型可以采用,如何采用,不能定于一律;不要把所谓“情境化教学”简单理解为就是预设某种情境,处处都要学生进入某种角色,更不能搞成声光电表演。
语文课程的确需要改革,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寻找改革的有效途径。新课标所提出的课改方向值得肯定,也需要跟进。教材落实新课标,有个
“转化”的过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引导等方面都做了多样化、多层级的设计,没有 “一刀切”,尽可能留出空间给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校的教师去选择与发挥。可以说,教师只要认真研究教材,使用好教材设计的单元导语、习题、阅读提示等,就可以备课,进入教学程序。在这里笔者还是要强调以前说过的三句话: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教师一定要脚踏实地,防止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
教师在使用修订版教材时,要结合新课标的学习,抓住新课标中的主轴概念,即
“核心素养”。这是语文学科的规定性所在,指明语文“教什么”“学什么”,也指明了方法,那就是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同时,把思维训练、审美能力培养和文化自信“带”起来,就是所谓“以一带三”,笔者曾经有专门文章论述过。新课标中有这样一句话:“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实际上这就是“以一带三”的具体表述。学习新课标,要特别关注其中规定每个学段必须达到的那些“标准”。至于采取什么方法去落实这些标准,那主要是教学的事,教师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情,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材没有,也不必设计、规定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而是要以带有开放性、选择性的设计,尽可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让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具体学情来设计教学。我建议教师放手去使用教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很多学校都搞集体备课,群策群力,这是有价值的,但不宜也不能取代教师个人的研究和备课。我们应该把教学的主动权交还给教师,这样教师才有课改和教学的积极性而不是依赖性,顺大流,被课改。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zY0NzM2Mg==&mid=2247515593&idx=2&sn=c54ad26d64a8fcb9583caf60e3d96ba4
邓木辉语文视界
语文教学与研究。目前主要方向:语用规范、教材规范、课改理论、高考攻略、高考测评、高考语文题型改革......
最新文章
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的2首诗
千古奇文《俗话歌》全文,道尽了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百态万象……
60年前那场毛刘争斗
温儒敏:很多《春》的教学讲得可能比较死,只是扣着“手法”解读,忽略了感受与想象
老舍:世界上必有那么一天,人类把忙从工作中赶出去
杨立华:孔子认为人的本质倾向是追求幸福
鲁迅:作文秘诀
《红楼梦》必背的38个名句,一句比一句经典,你读过几句
俗语“朽木不可雕也”,其实下一句骂人更毒,堪称骂人的最高境界
张静:1966年, “红八月”掀起改名潮
罗学蓬:没有牺牲在对敌斗争战场上,却死于自己人刀下一一张国焘川北苏区“肃反”纪实
莫言及其主要作品概述
温儒敏:守旧与形式主义都是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林语堂: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你知道吗?毛泽东晚年有5个“神秘小组……
胡乔木谈毛泽东发动文革:搞文革所依据的阶级斗争“理论”是捏造出来的,是无中生有的东西
茅奖得主刘亮程:一些语文老师讲解我的课文,经常会把文学讲死
温儒敏:语文老师无视课改要求,搞刷题应考老一套,是不行的
改革开放后,大寨的谎言才被彻底揭穿
赫鲁晓夫: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陈独秀的火气、骨气和运气
丁玲、陈企霞“再批判”:“奇就奇在以革命者的姿态写反革命的文章”
原创稿在今日头条首发,有必要标示“首发”吗?
统编教材总主编:不要把“情境化教学”简单理解为预设某种情境,更不能搞成声光电表演……
陈平原:语文之美和教育之责
打砸抢杀,实在可恶!类似悲剧,不应再演!
孙绍振:情节就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朱自清:论诚意
陈小鲁:我为什么要公开道歉【下】
杨光祖:论《平凡的世界》中的创作误区与文化心态
赵志伟: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类书
20个出自《诗经》的成语,优雅且文艺
中国政坛不倒翁:连任七届中央委员 ,绝无仅有!
罗瑞卿大将一家在“文革”中的遭遇
大将张云逸的“文革”岁月
油画《开国大典》因何一改再改?
文革十年在文艺领域开展的大批判
《苦菜花》等优秀作品曾被认定为“大毒草”!
陈小鲁:我为什么要公开道歉?【上】
陈云三句话让华国锋主动辞去中共中央主席职务,叶剑英当场落泪!
林彪坠机前后的当事将领们
博古之子谈1946年“四八”空难之谜
潘汉年和董慧最后的日子:蒙冤27年的革命夫妻,劳改农场苦度余生
解读神秘的潘汉年系统
莫言:如何寻找写作灵感
莫言的“魔幻现实”是蒲松龄的还是马尔克斯的?
杨尚昆:违心批判彭总后,一直很内疚(中)
毛泽东探望病中的林彪,叶群献媚说:林彪读了您的书,病就像减轻了许多……
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175位艺术家……
土改是把双刃剑:一位老干部笔下的“非主流”叙事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