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语文老师无视课改要求,搞刷题应考老一套,是不行的

文摘   2024-11-19 00:00   贵州  

转自:教研记
如何用好教材?若无视课改要求,我行我素,就是刷题应考老一套,这恐怕不行。但在推动改革前提下,还是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老师不是“被课改”。“学习任务群”并非搞什么“大语文”,“单元教学”不排斥精读精讲,加强实践性和综合性并不意味着就是组织“活动”,“情景教学”也不是声光电表演,集体备课不能代替个性化教学。总之,不要一刀切。拙文《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材修订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做法》在《课程. 教材. 教法》杂志今年第9期发表,摘录其第6节部分内容如下:

当前语文界新名词、新概念、新方法很多,体现了语文学界和一线对语文学科的关注,是研究深化的一种表现。对一线教师来说,一方面要认真学习、领会,更新自己的观念;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辨识、选择,懂得化繁为简,为我所用。比如,新课标提出“学习任务群”,把课程内容结构化,使之更便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修订版教材贯彻了“学习任务群”的精神,体现了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全部80个基础性活动,但并不机械地按“群”编书。又如,修订版教材明显增强了教材内容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但使用教材时要从实际出发,不要一概组织活动性的学习而不读书,不宜动辄把不同的教学环节或者要点“合”在一起。所谓“实践”,不独指“活动”,学生自己的读书、写作等都是重要的“语文实践”。至于“情境化教学”,自有其道理,修订版教材也有意加强。建构主义主张知识在活动和交往中自我建构,“情境化教学”可以增进这种自我建构。但使用教材时教师也要心中有数,“情境化教学”只是多种教学方式中的一种,是否采用,哪些课型可以采用,如何采用,不能定于一律;不要把所谓“情境化教学”简单理解为就是预设某种情境,处处都要学生进入某种角色,更语文课程的确需要改革,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寻找改革的有效途径。新课标所提出的课改方向值得肯定,也需要跟进。教材落实新课标,有个“转化”的过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引导等方面都做了多样化、多层级的设计,没有 “一刀切”,尽可能留出空间给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校的教师去选择与发挥。可以说,教师只要认真研究教材,使用好教材设计的单元导语、习题、阅读提示等,就可以备课,进入教学程序。在这里笔者还是要强调以前说过的三句话: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 教师一定要脚踏实地,防止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

教师在使用修订版教材时,要结合新课标的学习,抓住新课标中的主轴概念,即“核心素养”。这是语文学科的规定性所在,指明语文“教什么”“学什么”,也指明了方法,那就是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同时,把思维训练、审美能力培养和文化自信“带”起来,就是所谓“以一带三”,笔者曾经有专门文章论述过。新课标中有这样一句话:“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实际上这就是“以一带三”的具体表述。

学习新课标,要特别关注其中规定每个学段必须达到的那些“标准”。至于采取什么方法去落实这些标准,那主要是教学的事,教师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情,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材没有,也不必设计、规定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而是要以带有开放性、选择性的设计,尽可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让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具体学情来设计教学。我建议教师放手去使用教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很多学校都搞集体备课,群策群力,这是有价值的,但不宜也不能取代教师个人的研究和备课。我们应该把教学的主动权交还给教师,这样教师才有课改和教学的积极性而不是依赖性,顺大流,被课改。

邓木辉语文视界
语文教学与研究。目前主要方向:语用规范、教材规范、课改理论、高考攻略、高考测评、高考语文题型改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