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晚年,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为了他的健康,党中央为他专门成立了一些提供专门服务的“秘密小组”,这些小组承担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任务。
一直到80年代后,这些“秘密小组”才逐渐被人们所知。
医疗小组
晚年的毛泽东,身体健康一天不如一天。在当时,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他的身体健康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更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他的健康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不可能让外国媒体完全洞悉其的健康状况。所以,他的保健小组成员身份都是保密的。
党中央曾先后为他成立过两次医疗小组,第一次是1971年至1972年,第二次是1974年到1976年他病逝,在这期间曾多次变更过人员,但无一不是来自国内各专业科室的顶级专家。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与世长辞,医疗小组随之解散。
“大字本”小组
晚年的毛泽车,视力一天不如一天,但他仍然嗜书如命,可以说是时时读书,他的书架上、饭桌上、睡床上、办公桌上,到处都摆着书,外出考察时,行李中最多的东西就是书。
毛泽东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为了满足他的需求,也为了防止他的视力进一步下降,党中央于1972年秋成立了一个“大字本”小组。这个小组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把他要看的书进行特别注释,并排成大号字体后编辑出版,方便其阅读。
他人生最后一次读书的时间,是1976年9月8日5时50分,他在全身布满多种监护仪器和抢救器械的情况下,坚持读了7分钟的《容斋随笔》。
在他的心脏即将停止跳动的时候,他才结束了一生从未间断的读书生活。十多个小时后,毛与世长辞,“大字本”小组随之解散。
“找电影”小组
晚年的毛泽东,视力严重下降,却仍然坚持读书。为了转移他的兴趣,工作人员建议他多看一些电影,少看一些书籍。
当时的中南海西楼有一个内部电影院,有不少的中央领导都经常来到这里看电影,而他经常在一墙之隔的含和堂看电影。
在他晚年的时候,电影院播放的那些电影已经观看过很多次了,他已经失去了兴趣,于是“找电影”小组应运而生。
对毛泽东看电影的需求,华国锋也很关注,既然中外经典电影都看过了,他便安排刘庆棠想办法弄一些香港电影回来,看他喜不喜欢。
当时借来了李小龙主演的三部电影:《精武门》《猛龙过江》《唐山大兄》。影片到达北京后,当时的小组组长刘庆棠先审看,过审后,马上送给毛观看。
后来,刘庆棠问毛的秘书张玉凤:“香港电影怎么样?他爱不爱看?”
张玉凤高兴地说:“喜欢,当然喜欢!这批香港电影很好看,一看来了好电影,他连书和文件都不看了,马上看电影。”
“他最爱看哪一部电影?”刘庆棠问。
张玉凤认真地回答说,他特别爱看李小龙主演的影片。有一次,他看到李小龙和一个外国人格斗,打得非常起劲,一边看一边鼓掌:“功夫好!打得好!”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病逝,“找电影”小组随之解散。
雪茄特制(132)小组
众所周知,毛泽东的嗜好之一就是抽烟,他抽烟最“凶”的时候,一天能抽上五六十支烟,一支接着一支,几乎是烟不离手。
有一次,贺龙在跟毛泽东聊天的时候说自己抽的雪茄味道很好,毛泽东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点了一支,结果发现味道还真不错,立即改变了对外国烟的“偏见”,对清凉香醇的雪茄味道产生了兴趣。
当然,这种雪茄并非进口,而是产自四川什邡烟厂。
中央每月派人到成都军区取烟,到了70年代,出于安全考虑,从什邡到北京的雪茄烟被暂停,他又重新拿起了“中华”。
在这期间,中央曾派人到什邡烟厂学习,无奈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现场学习,也学不来对方的技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党中央决定把什邡烟厂的师傅请到北京来做烟。
1972年3月,什邡烟厂的几名技术骨干举家搬迁到北京,秘密成立了一个“雪茄特制小组”,中央警卫团的危德纯同志作为小组负责人,选择一处僻静的地方制作雪茄。
出于保密和对外联系的需要,这个小组的通讯地址对外叫“360信箱”,对内则称“132”,故而又称“132小组”,因为这种雪茄有两种型号,分别为13号、2号,故有此名。
1976年底,“132小组”停止生产,直到1984年10月正式宣布解散。
“古诗词吟唱”(戏曲)小组
因为毛泽东爱读书,尤其爱古诗词,当时中央成立了“古诗词吟唱小组”,在专门设置的录音房内“秘密”录制成曲子,播给他听。
据这个“古诗词吟唱小组”为他晚年录制了大量磁带,保存至今的至少有59盒之多,后来演变成了戏曲小组,除了录古诗词,还录制一些传统剧。
1974年,毛泽东在长沙休养期间,华国锋应毛的要求,安排当地湘剧院、花鼓戏剧院的演员为他演出了《生死牌》《讨学钱》等旧剧目。可见毛泽东并非只看“革命样板戏”,他对中国传统戏曲还是很有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