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的一个普通村庄里,有位年迈的老人,他的名字可能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他随手写下的六个字——“中国人民银行”,却深深印刻在了亿万人的心中,成为流传最广的书法作品之一。
1904 年,马文蔚降生于山西太原阳曲县黄寨村的一户书香人家,父亲马鹏程身为私塾先生,精于书画,墨香四溢的成长环境如同肥沃土壤,滋养着马文蔚幼小的艺术之苗。
他自小就展现出对书画的浓厚兴趣与天赋异禀,求学路上一路奋进,虽家境困窘,却凭借优异成绩考入太原国民师范,自此一头扎进诗词书法、医学拳法的研习海洋,尤其对书法,犹如虔诚的信徒,日夜临摹魏碑经典《张黑女墓志》,并不时向于右任、景梅九等名家虚心问道,在岁月的雕琢下,逐渐形成风格卓然、古朴厚重的书体风貌,恰似宝剑在磨砺中绽露锋芒,只待那惊世一现的契机。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举,金融领域作为经济基石,亟待重塑货币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当仁不让扛起发行新版人民币的大旗。
彼时的马文蔚,命运恰似一艘在惊涛骇浪中漂泊的孤舟,此前因性格刚正、不阿谀权贵,遭人恶意诬陷,丢了工作,生活陷入困厄之境。
好在命运的暗河悄然拐弯,凭借友人一纸 “介绍信”,他踏入中国人民银行大门,迎来人生新曙光。凭借深厚扎实的书法功底,他在银行内崭露头角,恰如明珠蒙尘终得拭亮,进入行长南汉宸的视野。
1950 年,一个看似寻常却注定不凡的日子,南汉宸行长精心筹备一场特殊 “试笔”。他从故宫博物院借来宫廷用笔,似携着历史的厚重与神秘,午休时分,将马文蔚请至办公室。
几句寒暄,如平静湖面泛起的涟漪,悄然打破常规氛围,随后直奔主题,邀其书写 “中国人民银行” 及相关面额、年号汉字,共计十九个。
马文蔚未曾多想,铺纸挥毫,起初以日常练字所用毛笔书写,宣纸接续不及,便在色彩各异的虎皮宣纸上续写,笔锋游走如龙蛇,墨痕渗透似岁月留痕,直至搁笔,才隐约察觉此番书写或许背负特殊使命,还对其中 “银” 字略感遗憾,自觉未尽完美。
南汉宸则如寻宝者,于诸多墨宝间逐字甄别、反复权衡,终是选定马文蔚之作,这一择定,宛如为新版人民币嵌入文化灵魂,自此,这苍劲有力、神韵独具的字迹,随着人民币发行流通,走进大街小巷、千家万户,成为国人再熟悉不过的标识。
剖析其书法,字体以楷书为基干,却打破常规桎梏,融入魏碑古朴雄浑之力,笔笔似有千钧,斩钉截铁处尽显历史沧桑沉淀;兼收唐楷严谨细腻法度,点画之间,疏密有致,顾盼生情,横竖撇捺犹如搭建艺术楼宇的精密榫卯,架构规整、端庄大气。
整体观之,字形稳如泰山,透着不怒自威的庄重,线条则刚柔并济,既有铁画银钩的锐利,又有流水潺潺的温润,粗细变化恰似山峦起伏,自然流畅,在强烈视觉冲击下,蕴藏着中式美学典雅意境,彰显深厚文化底蕴与艺术造诣。
岁月流转至 1980 年,筹备第四套人民币之际,汉字简化浪潮涌起,总行念及马文蔚,邀其重写 “国”“银” 简体字,彼时他已年近八旬,且深受哮喘病扰,双手难再稳执毛笔,书写之事终成遗憾。
所幸北京印钞厂专家心怀敬意、精研笔体,临摹补全简体字,传承延续原有风格,让这份墨韵传奇在时代更迭中无缝衔接、绵延不绝,持续闪耀于货币方寸之间。
可以说,马先生的书法是被几代中国人喜欢的,也是中国书法界最独特、影响最大、使用最广的书法作品!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唐伯虎的书法水平有多高?专家:太珍贵的无法估值!真迹在美国 这位日本宫女写的字,启功称赞有晋唐风度,网友:能入书法兰亭奖吗? 颜真卿晚年这件书法,将“丑拙”发挥到了极点!连米芾、启功都惊叹不已,专家:写死了! 武则天为母亲祝寿写的小楷,这字真是绝了,比《灵飞经》写得好! 他是宋代状元,47岁带兵抗元被斩首,妻子收尸时发现绝笔信,书法惊呆忽必烈!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喜欢书法,就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一起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