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王羲之真迹没失传,被武则天秘密保存,传到今天已经51代了!

文摘   2024-10-21 08:23   广东  
“今不如古。” 这句话在书法界时常被提及,虽乍听偏激,却不无道理。现代人在内涵修养、书写工具以及笔法精髓的掌握上,与古人存在一定差距。而王羲之家族,作为古代书法界的翘楚,其 “魏晋笔法” 自然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

王羲之家族内部有着严格的笔法传承顺序,从王羲之本人开始,历经数代,每一代都对笔法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这种家族式的传承,使得 “魏晋笔法” 得以完整保存,成为后世书法家们的宝贵财富。
其中,辽宁省博物馆的《王氏一门书翰》,即《万岁通天帖》,更是集中展现了王羲之家族书法的魅力。

公元 697 年,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王方庆进献王氏家族 28 人的墨迹十卷。武则天命弘文馆用 “并行线拓” 的方法进行复制摹本,此复制方法极为精细,力求与原作一致。
复制完成后,武则天将原作归还王方庆,但后来原作在王方庆后人手中遗失。而摹本在历史长河中历经波折,先后遭遇两次火灾,却幸运地保存了下来。
清朝灭亡后,末代皇帝溥仪将此帖带到东北长春,1946 年被吉林省主席郑洞国收藏,1948 年郑洞国率部长春起义,将包括《万岁通天帖》在内的五件书画珍品交给了解放军,现收藏于辽宁博物馆。

此帖在历史上也有众多著名的收藏者。宋代被岳珂收藏,元时在其几世孙仲远处,明归华夏。此后,南宋高宗、岳珂、元代张雨、明代文征明、董其昌等名人都曾收藏、题跋于上。
这些收藏者的珍视,为后人研究此帖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万岁通天帖》还有多个刻录版本,宋代《秘阁续帖》、明代华夏《真赏斋帖》、文徵明《停云馆帖》、王肯堂《郁冈斋帖》、清代《三希堂法帖》等都曾刻录此帖,其中以真赏斋为精刻而有名。这些刻录版本在不同程度上传播了《万岁通天帖》的书法艺术。

《万岁通天帖》其描摹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勾模技法精湛,不仅取原作神韵,还细致呈现原作中的墨迹和破损,展现出对书圣家族真迹的尊重和描摹者的匠心。
尽管历经两次火灾等挫折,仍留存于世,在历朝历代都受到妥善保存,足见其在千年岁月中的高地位,随着岁月沉淀变得愈发珍贵。

说到王羲之家族的书法特点,更是令人赞叹不已。书圣王羲之的书法线条婉转流畅,圆润婉转,构造精妙,韵味十足;字体清秀丰腴,工整庄重,字形圆润,笔势丰腴,笔画变化丰富;
用笔奇古异彩,奇特的笔画如 “提锋”“钩” 的技巧,使书法具有独特的古韵和艺术意境;意境超脱自然,富有诗意,能在字中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笔法细腻,中锋为主、侧锋为辅,提按分明,展现出笔画粗细、轻重缓急等节奏韵律;
结构多变,姿态殊异,每个字的结构都独具姿态,打破传统结构,使字体富有动感和变化,章法巧妙,全篇疏密有致,开合宽窄出于自然,做到了笔意顾盼、视向偃仰、若断还连、气脉贯通。

王羲之家族的书法特点既有一脉相承的共性,如笔法细腻、结构多变等;也有各自独特的个性表现。
相比于众所周知的《兰亭序》,《万岁通天帖》在学习 “魏晋用笔法则” 上更具优势。它的字体更加丰富多样,涵盖了篆、隶、楷、行、草等多种字体;在用笔上更加讲究变化与韵律,使得每个字都富有生命力;在结字上追求平衡与和谐,使得整体布局更加美观;在章法上注重疏密有致,使得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在墨法上浓淡相宜,干湿得当,使得作品更具层次感。这些优点,使得《万岁通天帖》成为学习 “魏晋用笔法则” 的首选之作。
唐摹本《万岁通天帖》-单字带米字格版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喜欢书法,就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一起学习吧

书法寻迹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心灵的流露,是思想的载体。在这里,我们将带您领略书法的韵味,体验笔墨的灵动,感受文字的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