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原稿被发现,比赵孟頫的字还美,内容里却有“错别字”?

文摘   2024-10-28 09:33   广东  
唐代刘禹锡的名篇《陋室铭》可谓脍炙人口,但凡上过初中之人,几乎都能熟练背诵。尤其是那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更是众多人的座右铭。此篇全文朗朗上口、韵律和谐、寓意深远且短小精悍。后人对其赞誉有加,称其 “虽不足百字,却具虎跳龙腾之气势”。

正因为以上优点,《陋室铭》成为历代书家最为热衷抄写的题材之一。诸如米芾、赵孟頫、董其昌、启功等名家,皆有相关作品传世。而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珍藏着一件《陋室铭》的原稿,此卷自然真实,甚至连涂改的痕迹都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其作者乃是 “江南四大才子” 之一的文徵明。

文徵明在明代书画界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以 “四绝” 全才著称,诗、文、书、画无一不精。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与沈周共创 “吴派”。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 “吴中四才子”。其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 “吴门四家”。

文徵明的书法成就非凡。小楷成就最高,师法王羲之、钟繇、王献之等名家,又融入唐人小楷笔法,形成 “温纯精绝” 的自家风貌,且有两类不同风格。早年书作芒颖甚露,晚年则刚健秀劲,越老越精。
在书法史上,他的地位不可撼动。注重笔力和笔墨变化,将书法与文学紧密结合,形成 “文人书法” 风格。提倡 “以文入画,以画入文”,强调书法应注重意境和文学内涵,与文学、绘画紧密相连。
推崇 “得意即止” 的创作理念,追求内心自由宁静,反对刻意追求技巧虚浮。在书法理论上也有重要贡献,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行书《陋室铭》此作品是文徵明 84 岁时所作,人书俱老,用笔沉稳内敛。兼取 “赵体” 行书与《圣教序》笔意,起笔尖锋,行笔从容不迫,中侧锋并用,笔势翻飞,绞转自如。
调锋、绞转处有赵孟頫之灵巧,而笔势内擫、一搨直下处则取羲之笔法。整体风格飘逸绝尘,展现出古代行草精品的风范。

其单字结构严谨,笔画婉转,节奏缓和,与文徵明的绘画风格谐和,体现了他在书画艺术上的统一追求。
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丰富,《陋室铭》本就表达了在简陋环境中追求精神富足的境界,文徵明以独特的书法艺术将这种精神内涵进一步升华。

文徵明行书《陋室铭》有多个版本。故宫博物院藏有纸本,纵 57cm,横 31.3cm 的版本。2019 嘉德春拍也曾出现过文徵明(款)行书《陋室铭》,尺寸 27×44cm。这些不同版本为后人研究文徵明的书法艺术提供了丰富素材。

明代文学家王世懋称他 “年九十时,犹作蝇头书,人以为仙”。他虽有一个极为平庸的 “开局”,生于苏州世家大族,祖上有文天祥这样的 “民族英雄”。
文徵明幼时被哥哥文徵静的聪颖衬托得像 “智障儿童”,七八岁不能说话,十岁未入私塾,但文父坚信这是大智若愚。事实证明,文徵明虽 “幼不慧” 却颇为勤奋,有沈周、李应祯等名师指点,每天都在写字画画,有时一天能写十本《千字文》。

文徵明属于 “后天发力” 的书法家,传世佳作集中在五十岁以后。他的行书取法赵子昂、米芾、《淳化阁帖》以及 “二王”,由宋元而入晋唐。
这卷 84 岁时所写的《陋室铭》堪称 500 年来的行书 “天花板”,字字超凡入圣。明末以来学文徵明的书法家很多,但大多只能得其皮毛,原因就在于文书法中的 “书卷气”“君子气” 无法复制。
倪涛称赞文徵明行书 “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序》”,他不仅继承了魏晋笔法,又能将温润如玉的君子气和饱读诗书的书卷气移入其中,以严谨丰富的笔法取胜,又以平和简静的气韵摄人心魄。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喜欢书法,就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一起学习吧

书法寻迹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心灵的流露,是思想的载体。在这里,我们将带您领略书法的韵味,体验笔墨的灵动,感受文字的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