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楷书的“巅峰之作”,被埋于地下1500年,暴露了楷书的“最初样貌”

文摘   2024-11-14 08:25   广东  

在河南洛阳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建筑施工队最“恨”的城市了,因为随随便便一铲子下去都有可能铲到古墓群。1925年一们农民在耕地时,无意间挖出了北魏的王族墓志群,在这众多碑文中,有一方墓志深得专家的青睐。

魏碑《元思墓志》,志方形青灰石质志石,志高59.4厘米、宽61.5厘米,吉林省博物馆藏。

上面的文字暴露出了楷书的“最初模样”,就是这块《元思墓志》,是北魏景穆帝之孙,元思将军的墓志铭,刻于北魏宣武帝正始四年(507年)。

《元思墓志》不仅仅是对他生平的简单记录,其本身的艺术价值更是如同璀璨的星光。那正书的字迹,18 行,每行 17 字,字径 2.5 厘米,共计 283 字,仿佛是一位书法大师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据专家分析,这块碑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每个字的大小在4厘米之间,属于中楷字,因主一直埋于地下,也没有过盗墓者破坏,所以此碑完整无损,字字清晰可见,非常难得。

它以方笔为主,偶有圆笔调和其中。方笔处遒健峻整,如碑文中一些字的横竖起止,多用方折,展现出北方书法的雄健古朴之气,给人以刚劲有力之感,仿佛能看到书写者挥毫时的磅礴气势。
而圆笔之处则流利圆转,比如某些字的转折处,自然流畅,将南方书法的灵动韵味融入其中。这种南北融合的风格,使得《元思墓志》的书法在凝重端丽中不失俏皮活泼。例如 “燕” 字,下方一横的刻意强调凸显出雄健,而侧锋起笔转中锋后的曲折多变线条,又展现出灵动之美。

同时,《元思墓志》的结字巧妙,其体势欹侧,点画棱角分明,有着原生态的艺术魅力。在用笔上,以楷书为主导,意态清秀,楷法严谨,部分字体还略带行书的笔断意连,为作品注入了活泼率真之气。
点的姿态多样,多为三角线段的浓缩,用笔丰富,强调平行线条之间的细微变化。而且它还传承了汉隶遗风,将笔毫铺开,墨重力足,力透纸背,线条之间的组合犹如木棍、钢板搭结,别具一格。

《元思墓志》它是魏碑中的精品,代表了隋代以前北方楷书的最高水平。在北魏皇室墓志所代表的北方楷书高峰中,“元氏墓志” 闻名遐迩,其中元彦、元演、元祐、元倪四人的墓志笔法都受到《元思墓志》的影响。
对于唐代楷书的发展,《元思墓志》更是有着重要意义。唐代楷书大家追求法度严谨,却在一定程度上丢失了意趣,后人学习唐楷易出现僵滞呆板的问题。
而《元思墓志》的用笔以方笔为主、间以圆笔的风格,其方笔转折处骨气峻整、劲力十足,点画转折间楷法完备,圆转处自然流利,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思路。欧阳询楷体的险绝瘦硬风格,便得之于魏碑体,可见《元思墓志》对唐楷发展的影响。

然而,不少人对碑学作品存在抗拒心理,甚至将其称为 “丑书”。这一方面是因为碑学作品普遍拙质浑穆、体势敦厚、笔画苍劲粗野,与盛行千年的 “秀逸” 审美不符;另一方面,米芾曾言 “碑刻不可学”,启功也提到 “难从刀痕见笔痕”,石刻因没有墨迹的节奏变化,且经历长时间风化和磨损,细节难以勘察,不如墨迹直观,加之当代人鉴赏能力有限,导致对碑学的误解加深。

《元思墓志》就像时光的使者,将我们带回 1500 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它是楷书从隶书向成熟形态过渡的见证者,展现了一种既摆脱隶书呆板又不陷入唐楷过度精细的独特风格。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喜欢书法,就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一起学习吧

书法寻迹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心灵的流露,是思想的载体。在这里,我们将带您领略书法的韵味,体验笔墨的灵动,感受文字的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