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封疆大吏的字有多美,三百年无人能敌,启功就是学他的吧

文摘   2024-11-15 08:35   广东  
直到看见了他的字,才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书法。启功曾戏言,这位封疆大吏的字,要是让赵孟頫看了都自愧不如,我穷其大半生的精力也才学到其中不到两成的精髓。他就是——梁诗正
梁诗正生于 1697 年,字养仲,号芗林,浙江钱塘县人。他的人生从一开始就展现出非凡之处,尽管五岁才开口说话,但一经教导便能背诵诗句,其天赋异禀可见一斑。
雍正八年,他考中探花,由此踏上仕途,开启了一段辉煌历程。从翰林院编修起步,一路扶摇直上,先后担任户部侍郎、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要职,横跨 “六部尚书” 中的 “五部”,仅礼部尚书未担任过,这种仕途成就堪称罕见。

然而,梁诗正的书法风格初学柳公权,柳体的严谨刚劲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字体结构严整,笔画刚健有力。随后,他主攻赵孟頫、文征明,汲取了赵体的圆润隽永和文征明的典雅秀丽,使得笔法更加细腻灵活。
晚年,他又师法颜真卿、李邕,将颜体的雄浑大气和李邕的奇崛多变融入其中,最终形成了端庄遒丽、古雅飘逸的独特风格。

梁诗正的行书堪称一绝,被誉为 “清朝最美行书”,甚至堪称 300 多年的行书天花板。他的用笔细腻灵活,无论是凌空取势还是顺锋直入,都显得游刃有余。
行笔中正流美,善于内擫笔势和一搨直下,这些特点无不体现出他对王羲之书法精神的深刻领悟。在他的笔下,圆笔居多,书写精谨、直来直去,调锋、连带妍美奇巧,这又是对赵孟頫书法的深入学习和借鉴。
同时,他的字结体错落有致,疏朗分明,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他注重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和连贯,使整幅作品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字里行间透露出深厚的学养和华贵之气。

乾隆十二年,他受命编刻《三希堂法帖》,这部大型丛帖收集了自魏、晋至明代末年共 135 位书法大家的 300 余件书法作品,规模之大、收罗之广、镌刻拓工之精,以往官私刻帖鲜与伦比。
在编撰过程中,他接触到大量名家手笔,有机会长时间临摹、学习这些名迹,书法水平因此飞速进步。他将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子昂、董其昌等书法大家的书法融为一炉,而后自成一体,行笔自然飘逸,写出了清代行书的巅峰之作。

梁诗正他打破了清朝馆阁体的桎梏,为后世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他的《骆宾王帝京篇》更是成为了后世学习的 “标准行书”,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为书法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就连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都对他推崇备至,启功先生穷其大半生精力研究梁诗正的书法,尽管只学到了不到两成的精髓,但这足以证明梁诗正书法的博大精深。
启功先生的 “启功体” 笔阖法度深受梁诗正的影响,可以说,没有梁诗正,就没有启功先生的 “启功体”。

在梁诗正与乾隆皇帝之间,还有着许多趣事。在清人王昶的《春融堂集》记载中,梁诗正曾在上书房为高宗作擘窠大字时,恰逢宪皇驾至,诸臣鹄立以俟,宪皇命作书,墨渍于袖,又命高宗拽之。
乾隆皇帝喜爱作诗,梁诗正负责为其抄录,甚至有些署名 “宝亲王长春居士” 的题跋便出自他手,他还担任过乾隆皇帝的 “代笔”,可见其在乾隆心中的地位。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喜欢书法,就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一起学习吧

书法寻迹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心灵的流露,是思想的载体。在这里,我们将带您领略书法的韵味,体验笔墨的灵动,感受文字的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