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来得如此真切
楼市
房产
2025-01-21 21:55
广东
本文共2641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
作 者丨李宇嘉
李宇嘉地产笔记出品丨ID:liyujiadichanbiji印象中,那个红红的年代,但凡利于出成绩的项目,都会想方设法上马。拍板的可能会谨慎,因为担心还不上债,担心业绩无法兑现。但无奈,下面兄弟们都想出成绩,于是经济可行性、项目规划方案、偿债计划等等,都做得非常漂亮,看不出任何“不确定”会触发担心到来。当“上马”的决定呈上来时,即便拍板的还有一丝谨慎,也在众多下属的一致信念中,被迅速打消了。显然,功成时,大家都名利兼得。包括拍板的老板,尽管有点被裹挟的味道,但他不会不同意。谁也不会复盘,到底是决策的正确,还是乘坐在资本的快车里、骑在风口的猪上、搭在向上的电梯中。一是,不管是高管,还是基层员工,都是科班出身的“子弟兵”。二是,在品牌、创新、管理、人才、产品、风控,每个环节都力求管理现代化。三是,他们对市场有穿透力,从大数据和研究中,探寻企业治理之道,精英的称号是说得过去的。四是,他们善于以史为鉴,总结古今中外的失败案例,始终有忧患思维。但是,在那个烈火烹油的年份,上下都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气氛,“要上涨”是上涨的唯一理由。预期上涨的自我实现,驱动新一轮上涨。当这一预期不断被验证,太谨慎,就意味着失去机会。2016年,当新的三剑客以另类的打法,碾压过来的时候,头牌被别人拿走了。之前的谨慎,被打上“太扯了”的标签。当趋势还在时,对另类打法(资本化)的任何质疑,都是与钱为敌。不仅同行在质疑甚至嘲笑你的谨慎,就连下面的小兄弟们,都在怪愿你。其实,关于“树不会涨到天上”的警世恒言,早在2016年就提出了。此后,每一年的重要会议,基本都要着重强调一下。但是,为何此前一贯谨慎的人,也没有引起重视呢?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任何一个经济主体,对“冒风险”的决策,其话事人是否有兜底的人。如果是一个家族企业,老板往往亲历亲为,出了事也会倾尽所有。因为,企业就是家族延续的命脉。所以,我们看到,2019年出事的新城,儿子仓促接班,断臂求生,阴差阳错低躲过了这一轮周期,现在还好好地活着。再看,近期股价反弹的龙头企业,一方面回到“保交付、修复信心”为主的自我救赎之道;另一方面,家族大股东真金白银掏钱,全部转换为股份,也换来了资本市场对于债务重组的认可。其实,所有陷入困境的民企,只要老板不气馁,愿意以家族财富救助企业,企业就一定有救。打折还钱也好,债转股也好,股权+新债券也好,很多机构诟病,这是“还不上”的变通做法。但是,这是形成共识后的共担风险、共度难关。“止跌回稳”的关键时期,太需要这样的信念了。相反,如果大股东一直奉行不瓒越的行事风格,企业实控在由职业经理人组成的内部架构上,就有“内部人控制”的风险。俗话说,“有恒产者有恒心”,就企业来讲,职业经理人无恒产一身轻,四海为家,看重的是从业期间的收益最大化。这几年赚够就行了,未来几年在哪还未知。于是,2018年之后,大行收购、土储、融资,很多如火中取栗。也是对之前几十年形成的品牌价值、社会信誉的一种渐进式套取。这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出了问题之后,话事人不兜底,也没有可信赖的兜底人,这是预期无法明确的根源。尽管大股东有背景,但大家想想,打上优秀公司治理的标签,且形成了道德绑架,不瓒越被延续。于是就可推理,当下的局面,与我大股东有多大关系呢?救助的话,岂不是最显著的道德风险?近期,多家重量级自媒体、专家在呼吁,必须要出手相助了,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其理由,还是2015年股权之争那时的逻辑,比如优秀标杆、行业标兵、优等生等等。但大家想想,在“好房子”主打高品质的当下,龙湖、建发、绿城,甚至是默默无闻的滨江等,早已是学习的榜样了。风格稳健的龙湖地产,一度也被下调评级,但成功过关,近期开始拿地,加上2024年12月在广州落子,龙湖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佛山、杭州、广州等高能级城市,完成新项目的布局。在北京、上海、成都三城,龙湖用最新打造的TOP级“观萃系”,赢下了这三个城市对“好房子”的全新产品认知。杭州起家、经营保守的滨江集团,一直深耕浙江省内,在大佬们叱咤风云的时候,滨江在业内排名常年在20名之外,但过去几年营收逆势增长,2024年反倒首次挤进了行业前10名,民企第一。“主动卧倒,匍匐前进”,这是戚继老板低调、稳健的彰显。相比“卡脖子”领域,打造“好房子”不复杂,就是用不用心、能否坚守和沉淀、不为短期利益诱惑的问题!近期,我在很多地方调研,看了很多好房子项目,其中有很多都是当地的中小民企做的项目,长期扎根在本地,不扩招、不加杠杆、不搞多元化,几十年就深耕本地,在乎百姓口碑,产品不断迭代。所以,优秀标杆、行业标兵、优等生等,那是过去式,在好房子的今天,不算什么。这个道德大旗扯不起来。在空前重视内需、消费作为增长引擎的今天,房地产依旧是支柱产业,但它必须要经历这一轮最大、最完整的周期。2022年-2024年,三年的时间,我们翻越了山丘,走过了日本用几十年完成的调整。山丘之后,行业格局也已被重塑。刚刚过去的2024年,销售前三强,已从昔日的碧桂园万科和恒大,变成了“保中华”(保利、中海和华润),多好的寓意。加上龙湖、绿城、滨江、建发等顺应大势转型的企业,基本盘开始稳定。各方卷“好房子”的过程中,行业完成阵痛到涅槃的蜕变。当然,普通人也跟着时代大潮同起同落,只是觉得认知越来越浅了。曾经的典范,一个案例的发生和解剖,就颠覆了。曾经批评家族治理上的缺陷,认为其会几道轮回、几度春秋,恍如隔世,旧世界走得像梦一样,新世界来得却如此真切!作者:李宇嘉
专注楼市政策观察与解读
深圳、广州购房咨询,添加微信“makghao”
采访、政策咨询,添加微信“gzloumak”
特别声明:本文为署名文章,版权归“李宇嘉地产笔记”所有,如转载文章首部需注明“本文作者: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李宇嘉”。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未能核实版权归属的,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