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周一
冬夜里的巴盟
远远地,绿色的列车穿破夜的光影驶入包头站,夜幕中,车厢内的灯光与窗外的星光交相辉映。车厢内没有喧嚣,有的旅客已经进入梦乡,有的旅客倚靠在床边戴着耳机闭目养神,几个淘气的孩子许是因为新奇,一会趴在车窗哈个图案,然后不厌其烦的擦去,玩够了再爬到上铺,没几分钟再滑溜下来,反反复复释放着使不完的精力。
一节车厢就是一个浓缩的社会。我坐在窗前望向黑漆漆的窗外,独享远离家乡远离北京的这份安静和孤独,随着咔嚓咔嚓的车厢触碰铁轨的声响,思绪慢慢飘向远方。
两个多小时后,列车抵达巴彦淖尔。
下车,出站。
厚厚的鹅绒服包裹着全身,吸一口大西北冷哈哈的空气,如同喝了一瓶冰水,瞬间凉到五脏六腑。
的确冷,比北京低着十几度,却又没有想象中的冷,处于这样的温度里,人反而清醒了许多。
站在站前广场,明亮如昼,车站特有的喧嚣里,我触摸到这座城市的繁华和烟火味道。
唇齿留香的肉焙子
入住的酒店里没有早餐,早上七点半,工作站的贾老师来接我去吃早餐。
早上七点半的巴盟还是黑漆漆的。
“豆浆油条、羊肉汤面、肉焙子……”作为从小生长在这里的巴盟人,贾老师报出了一连串的特色早餐。
“来到巴盟,就要吃肉焙子。”
于是,贾老师带我去一家老字号的小店吃肉焙子。
9月份去杭锦后旗,金琴老师带我们品尝了当地的肉焙子,那叫一个香,陕西的肉夹馍都要自惭形秽了。
“前几天一个山西的朋友来,我带他来吃的肉焙子,我问他跟山西的肉夹馍比咋样,他不吱声了……”
一个纯瘦的肉焙子,一碗粉汤,美好的一天便从早餐开始了。
今天还跟贾老师学会了往砖茶里加点儿盐,用当地人的话说,加点盐才有味道,盐才是这碗茶的灵魂。
吃完早餐走出小店的时候,天慢慢透亮了,几分钟不到的车程,我们到达会议地点——临河八中。
八点半,会议准时开始,教研室文主任热情洋溢的致辞后,上午的展示课开始了。以下为听课随记。
诗与故乡
——《昆明的雨》《翠湖心影》《觅我游踪五十年》整合教学
作为四位老师中唯一的男性,樊贵君老师展示了他的内涵和底蕴,尤其点赞的是他的设计,一气呵成,行云流水,PPT选取的图片也特别用心,制作精美。
樊老师用一封邀请函开始了汪曾祺先生“淡而有味”的语言品味。
邀请函
亲爱的同学们:
汪曾祺先生于1939年在昆明读书、生活七年之久,视其为第二故乡。汪曾祺纪念馆将举行“诗与故乡”纪念活动,征集汪曾祺先生在昆明的资料并制作宣传纪念册,特邀八年级2班同学积极参与,献计献策。
汪曾祺纪念馆
2024年12月23日
寻美
为了制作丰富多彩的纪念册,纪念馆工作人员小昆请同学们帮助他从《昆明的雨》《翠湖心影》《觅我游踪五十年》里选择一些体现昆明之美的景、物、人、事作为插图。
品美
1.为了使纪念册图文并茂,小昆请同学们以小组方式选择一幅插图并配文来体现昆明之美。
要求:①细读课文《昆明的雨》6-10段,《翠湖心影》2-6段,《觅我游踪五十年》4-6段。
②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进行批注、朗读、品味。
2.小昆在整理纪念册资料时,发现读汪曾祺的散文就好像与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唠家常,虽然语言平淡自然,但饶有趣味。
示例:翠湖这个名字起的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小了,不够一游;太大了,游起来怪累。 ——《翠湖心影》
提示:用词、标点、句子等。
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东西也能吃?!
入口便会让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 )这东西也能吃?!
( )这东西这么好吃?!
(用足了朗读,标点、语气词的变化,朗读语气的变化,品读“淡而有味”。)
悟情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昆明我还是要来的!昆明是可依恋的。
写美
汪曾祺爱昆明,妙笔留住了昆明之美。
汪曾祺写昆明的雨,他并不只写雨。
他写了倒挂着开花的仙人掌,在雨季中绽放着生机。
他写了 。
他还写了 。
他还写了 。
昆明的雨,昆明的景,昆明的人,昆明的事,
汇聚为——我想念昆明的雨。
你要写巴彦淖尔,就不能只写巴彦淖尔。
要写九曲黄河,天赋河套……
小结: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我们想念昆明的雨,想念昆明的翠湖,想念那诗意的生活,让我们也学习汪曾祺先生,心怀美好,诗意生活。
照亮生命的人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整合教学
第二节课的展示者何晓红老师是最有松弛感的一位,她用一则启事开启了对“母亲”们的回忆之旅。
启事
从你出生那天起,世界上就注定有那么一个人会照亮你的生命。学校团委正在筹划人物系列栏目“照亮生命的人”,现面向七年级同学征集文学作品。
任务一:照亮生命的人——典型事例话母亲。
一个好母亲就是一束光,这些旧时代的名家母亲身上有哪些伟大之处?
任务二:照亮生命的人——定位细节表真情
读完文章后,你对文章中描写母亲的哪个片段或细节印象深刻,找出来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任务三:照亮生命的人——优秀品质放光芒
母亲不仅是孩子生命的起点,而且是他们最早、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教育者,是孩子的引路人。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
写给母亲的颁奖词。
任务四:照亮生命的人——学习名家写母亲
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个性品质,运营细节描写写出母亲或者你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的人对自己的影响。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狱中诗》《梅岭三章(其二)》《七绝二首(其一)》整合教学
第三节课是来自临河八中的刘露老师,是一位九零后的年轻老师,也是这个学校的副校长,更是一位很有灵性的老师。
刘老师创设任务情境,用一首歌词开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旅。
创设情境:“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我们今日和平安定的生活,是来自革命先烈们的浴血奋战。今天,我们班举办“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一起回顾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精神。
初识诗歌,畅谈感受
自由朗读《狱中诗》《梅岭三章(其二)》《七绝二首(其一)》,说说你初读的感受和体会。
活动一:品革命之意象。
默读《狱中诗》《梅岭三章(其二)》《七绝二首(其一)》,圈画诗中意象,结合助读资料,体会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补充:革命诗歌的意象特点
拓展:意象
活动二:赏革命之语言。
革命烈士豪迈的情感,既蕴含在意向之中,也体现在字词之上,再读三首诗,你觉得这些诗句中哪些字词(如动词、形容词等)富有表现力,能比较明显地体现诗人的情感。小组内再读三首诗歌,结合助读资料讨论,每人至少赏析一个字/词。
归纳:革命诗歌的语言特点
活动三:析革命诗之韵律
仔细听读,思考每首诗歌韵脚的韵母是什么?从韵母的发音特点上,体会每首诗歌音韵与情感的关系。反复朗读品味。
缅怀先烈,再颂豪情
以朗读比赛的形式,再次有感情地诵读三首诗歌,朗读时注意情感、重音、韵律,读出革命烈士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配乐齐诵。
父子融情
——朱自清《背影》、赵丽宏《挥手——怀念我的父亲》、刘亮程《父亲》整合教学
最后一节课的展示者是来自杭后六中的张青老师,她是几年前全国大赛的获奖者,老将出马,风采依旧。
活动一:读文章,整体感知,寻找共情
读了三篇文章之后,请你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
活动二:读父亲,品读细节,体会父爱
父亲节来临之际班里决定拍摄一组最能体现父爱的微镜头进行宣传,请你从三篇文章中推荐一个细节,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示例:
要点提示:细节描写、内容分析、表达的情感
活动三:读儿子,品味语言,体会父子深情
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体现儿子情感的变化,请找出来加以分析。
……
语文应该让人更美好
激情诗意的老师,是一团燃烧的火,带给学生温暖、光明和爱~~
我想,今天的四位老师不但点燃了学生内心的那一团火,更点燃了与会教师心里的火。
听董强老师说,樊贵君老师周五就过来了,何晓红和刘露两位老师焦虑到晚上睡不着觉。张青老师,即便是久经沙场,也能感受到她在课堂上的放不开。
为什么紧张?怕对不起大家披星戴月的奔波,怕辜负了董强老师对他们的厚爱,因为敬畏,所以紧张。
几位老师对于课堂的敬畏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视觉大餐、精神盛宴、美好享受、未来可期,这是我听完四节课后真实的感受。好久没有听到这么让人透气儿的课了,老师们的课堂呈现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对于文本的解读,对于课堂的驾驭,更体现出给予他们指导的教研员的水准。
巴彦淖尔的董强老师就是这样一位低调谦逊有内涵又实干的教研员。
教研员是叶的事业,董强老师不但拥有自己的枝繁叶茂,她还成就了一片林。
冬日的巴彦淖尔,暖暖的,在这里,我遇到一群热腾腾的语文人~~
——2024.12.23夜随记于巴盟-北京返程中
—— End ——
往期精选
【守望成长】迎春启程,向阳而行——写给北师常附孩子们的一封信
【岁月温情】“爱你,也爱以后的每一个人”
【缘来是你】靠近你,温暖我
【周末时光】小城一隅,有一片花海
【人在旅途】我在台湾天气晴(4)——遇见最美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