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时光】202502.《额尔古纳河右岸》:一部鄂温克人的百年孤独

文摘   2025-02-03 21:17   山东  



一部鄂温克人的百年孤独

云说——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故事漫长而忧伤,充满诗意的鄂温克族人演绎了不一样的百年孤独~~


在中俄边界蜿蜒流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有一片广袤无垠的山林。这里,是鄂温克族的家园,他们与驯鹿相依为命,逐水草而居,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以一位九旬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我”的独特视角,缓缓展开了这个民族的百年兴衰长卷。

引子

喜欢迟子建的文字在很多年前。

她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故乡的吃食》等散文名篇经常出现在孩子们的语文试卷上。因为有她的文章,长达两个小时的语文考场也变得如她的文字般清新隽永,富有诗意。

那个时候我就在想,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灵动诗意而又充满生命活力的春天啊?

直到我读了《额尔古纳河右岸》。

这本书我读了两遍。第一遍读的断断续续,时隔两年后再次捧读,愈发爱不释手,一气呵成,不舍得放过哪怕一个标点。

关于生死


“死亡”是贯穿全书的一条线。“我”的姐姐列娜在一次搬迁的路上因睡着而被冻死;一心复仇的族人达西与驯养的猎鹰在报了仇的同时被饿狼咬死;父亲林克在去阿巴河畔换取驯鹿的路上被雷电击死;母亲达玛拉在跳舞中死去;完成最后一次跳神也在舞蹈中死去的尼都萨满;为了找驯鹿冻死的“我”的第一任丈夫拉吉达;被熊袭击而死的“我”的第二任丈夫瓦罗加;被大儿子维克特误伤而死的二儿子安道尔以及因自责常年酗酒而死的大儿子;还有树上摔下来死的、马蜂蜇死的、被水冲走淹死的……

与死亡相伴随的是新生。

一头驯鹿幼崽的死换来列娜的痊愈;尼都萨满倒下后,安道尔呱呱坠地;妮浩萨满救回了何宝林十岁重病的儿子,她却失去了自己的大儿子果格力;救回被熊骨卡住喉咙的马粪包的同时,自己的二女儿交库托坎被马蜂夺去了生命;妮浩参加完酋长的葬礼返回途中被黑桦树伸出的手救了回来,她的三儿子耶尔尼斯涅被河水带走了生命;救回偷驯鹿的少年,却因此失去了自己肚子里尚未出世的孩子……

家人、族人,生与死,死与生,生死相依。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庄子认为生命是死亡的延续,死亡又是生命的开始。在庄子的哲学中,生与死不是对立的两端,而是一个连续的循环过程。生不是从无到有的突然出现,而是死亡的延续;同样,死也不是终结,而是新生命的开始。

在淳朴的鄂温克族人看来,死亡不是消失,只是另一种形式的重生,比如列娜变成了小鸟,林克被雷神接走了……这样的解读让他们对死亡有了更加超然的态度。

虽然这种生死观让人感到沉重,但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超越生死的温情与力量。在死亡的绝望中又透露出一丝的温情。这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也反映了鄂温克族人面对生死时的超然态度和生命的韧性。

关于爱

爱是母性。我跟着拉吉达去打猎,“我想那四只小水狗还没见过妈妈,如果它们睁开眼睛,看到的仅仅是山峦、河流和追逐着它们的猎人,一定会伤心的。”母性使然。“我”制止了要猎杀大水狗的拉吉达,因此放过了水獭一家。婚后三年没怀孕的“我”之后腹中有了新生命的气象。

爱是同情。杰芙琳娜哭诉着自己在结婚当天就成了寡妇,就在这时达西却跪在火葬金得的现场,向杰芙琳娜求婚。达西不顾母亲玛利亚哭喊,对“我”说“我要是不娶她,她跟谁呢?我不愿意看到她的泪水,她太可怜了……”

爱是委屈。安道尔和瓦霞的儿子安草儿出生后,大家商量让安道尔与瓦霞解除婚约,可安道尔说“瓦霞高兴了要挠人的脸,她还撒谎。我把她放走了,她还会去害别的男人。就像一条狼,我知道她吃人,还要放走她,我就是有罪的。我要留着她,看着她,不让她吃人。”

爱是无我。作为氏族最后一个萨满,妮浩自从被上天选为萨满,她就开始用生命唱响神歌。她每救助一个人她都会以失去自己的一个孩子为代价,而且在施救前就会有预感,妮浩萨满仍然选择义无反顾地救助别人。

对她而言,唯一的答案就是:“我是萨满,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瓦·格·拉斯普京说,“这个世界的恶是强大的,但是爱与美更强大!”大爱,便是这部小说的主旋律。

关于敬畏

生活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鄂温克人,他们以自然为生,以天地为友,以驯鹿为伴。

以大自然中的山鸡、鱼、灰鼠等为食物,以驯鹿奶、桦树汁为饮料,以兽皮为衣。

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会受严寒、雷电、狼群和瘟疫等带给他们的威胁,备尝艰辛。

他们认为,驯鹿是神赐予他们的,没有驯鹿,就没有他们。看不到它们的眼睛,就像白天看不到太阳,夜晚看不到星星一样。

所以,他们世世代代在大自然中,追随驯鹿喜欢的食物迁徙和游猎。

他们信奉萨满,相信“万物有灵”,在他们眼里,自然界的山、水、日、月、风、雨和动物都具有生命的灵性,火神、河神、雷电神、山神、树神等不可任意亵渎。

他们以纯朴的感情深沉地热爱着他们生活的大自然、驯鹿以及一起游猎的族人。

让人感叹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以及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他们每次搬迁时,都会把垃圾深埋,清理得干干净净。

他们从小便教育孩子不往河水里吐痰。

善良的金得选择在一棵枯死的树上吊死,因为他知道,按习俗这棵树将与他一起火葬,他不想害了一棵生机勃勃的树。

他们打猎从来不会滥杀动物,打到足够一星期的量就停止。

驯鹿传染瘟疫时,他们放弃迁徙,不让瘟疫传染给其他的氏族。

他们爱护山林爱护树木,当满载原木的长条卡车轰隆驶过,情绪失控的马粪包举起枪,对着运材车的轮胎一顿扫射,遭暴打而丧命,以生命捍卫赖以生存的家园。

甚至连驯鹿从草地走过,也是一边行走一边轻轻啃着青草,所以草地总是毫发未损的样子,它们吃桦树和柳树的叶子,也是啃几口就离开,那树依然枝叶茂盛。

他们信奉山神、树神、火神,信奉萨满,族人死亡会回举行天葬和风葬,将肉身献于大自然,将魂灵寄托于自然之神,表达他们对自然最为真诚的敬畏。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认为,敬畏是一种信仰,是精神的支撑。如果没有了敬畏,人们就像行尸走肉一样,失去了精神的支撑。他认为人们应该对这些不可掌控的力量怀有敬畏之情。

结语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故事漫长而忧伤,充满诗意的鄂温克族人演绎了不一样的百年孤独。

董宇辉曾这样描述:

“驯鹿逐苔藓而栖,萨满在月光下起舞,携爱人之手站于山巅,看遍山红叶,将心事诉说山峰,将痛苦说给流水。“

”人们在自然中分离,也在自然中相遇,人们在大山中获得,也在大山中失去,那是《右岸》带我们的感动。”

“那是一个消逝的民族,几代人的故事,最终像那些涓涓细流一样,回到了那片山林。”

迟子建的文字打动了董宇辉,也打动了万千读者。

经典书摘

故事总要有结束的时候,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尾声的。

他们逃走了,你们不要去找,想走的人是留不住的。

我这一生能健康的活到90岁,证明我没有选错医生,我的医生就是清风流水,日月星辰。

在我看来,风能听出我的病,流水能听出我的病,月光也能听出我的病。病是埋藏在我胸口中的秘密之花。

一种新生活,只有体验了,才能说好或是不好。

世界上没有哪一道伤口是永远不能愈合的,虽然愈合后在阴雨的日子还会感觉到痛。

你去追跑了的东西,就跟用手抓月光一样的,你以为用手抓住了,可仔细一看,手里是空的。

世界上有两条路,一条有形的横着供人前行徘徊或倒退,一条无形的竖着供灵魂升入天堂或下地狱。只有在横着的路上踏遍荆棘而无悔,方可在竖着的路上与云霞为伍。

我不愿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我这辈子是伴着星星度过黑夜的。如果午夜梦醒时我望见的是漆黑的屋顶,我的眼睛会瞎的。

他们告诉我,布苏的每座房子里都有火,再也不需要火种了。可我想,布苏的火里没有阳光和月光,那样的火怎么能让人的心和眼睛明亮呢?

听你自己的心,让你去哪里,你就去哪里。

你就看河岸上的篝火吧,他虽然燃烧在右岸,但它把左岸的雪也映红了。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精选


【且行且歌】云朵之上

【且行且歌】仰望黄鹤楼

【快乐语文】75岁的热爱

【且行且歌】守望语文守望你

【且行且歌】当音乐遇上语文

【且行且歌】又见曹文轩老师

【快乐语文】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致开学,致秋天,致我亲爱的小伙伴们

【且行且歌】有一种滋味叫重庆

【且行且歌】致敬,那颗伟大的灵魂

【行走的语文】追风逐月,为见春山

【人在旅途】天堂跌落人间的花海

【人在旅途】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周末随笔】用文字记录每一个云淡风轻的日子

【快乐语文】倘若风有颜色

【邂逅江南】江南的雨

【生活故事】谢谢你,亲爱的小孩儿

【昕园故事】NO.11蕙质兰心,姣姣如月
【快乐语文】找寻生命中的“地坛”
【行走的语文】 在稻城,听一阵风,看一朵云
【行走的语文】在稻城亚丁,邂逅一场夏天的童话
【岁月烟火】辞暮尔尔,烟火年年——写给我的2023
【岁月烟火】新年第一天,你好!

云说语文
爱,是教育者最美的姿态。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爱生活,回到最初出发的地方,让所有美好的时光,流转于校园深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