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这一年,我想通了10件事
文摘
生活
2024-02-19 09:01
英国
每年春天来临时,新年刚过,气温回升,总觉得季节就应该和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一样,破旧立新,万物复苏。「每年的春天一来,实际上也不意味着什么,但我总觉得要有什么大事发生似的,我心里总是蠢蠢欲动,可等春天整个都过去了,根本什么也没发生,我就很失望。」春节和春天都来了,但最近我在历经一种提不上劲头的焦灼状态之中。知道大概要往哪个方向走,但使不上劲。一篇写给其他媒体的长文章,因为种种原因,从报题、大纲到写完初稿前后花了1个半的时间,至今还没有发出来,战线拉得很长。长文搭子至今已经连续运营到了第七期,新的一期在今天也开始了。每一期我都在公开或者私下里收到很多搭子的正向反馈,但是我仍然还是处于一种自我怀疑的状态中:「长文」二字,是不是一上来就吓退了很多人?如果它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我还要坚持下去吗?
来自第六期搭子的私聊这几个月想了一些新的产品点子,但我找不到一个「非它不做」的理由。
在这样的状态中,我把flomo里全部的笔记都看了一遍。坚持在笔记本,在公开平台写点东西是我生活中最大的锚点。回顾了我的flomo笔记本,我整理了29岁这一年,我写下的10条思考。我问过一个从来不内耗,行动力超强的朋友——TA为什么从来好像不内耗,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也不害怕犯错。聊了下来,我归纳的最大原因就是:TA没有创伤经验,从小到大经历的正向反馈太多了,有太多成功经验,所以从来不瞻前后顾。对比经常内耗的朋友(以我为例),或许就是因为创伤经验太多了,遇到了类似的事情的时候,无意识间勾连起过往的失败经验,潜意识告诉自己这样会遭到别人异样的看法,这样做会失败。所以,从一个经常内耗的人转变为不内耗的人,的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相当于从一个伤痕累累的状态摇身一变为从来没有受过伤的一张白纸。与自己积极对话也是我尝试过的比较好的方法,我选择的是用文字记录下来,梳理一遍,做完这个步骤后,的确是清透多了。「如果一个好朋友和你有着同样的经历,你会对他说什么?」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能把你从自我否定和批评中拉出来,让你看看真实的世界在发生什么。想到什么事情,先放下对事情本身好坏的评判,允许生活成为我们的指引者。在做一件事之前,我们肯定会踌躇犹豫半天,会经常分析这个到底有没有用,到底要不要放弃,每天都在被悲伤和恐惧裹挟。后来我发现自己这种逃避心理后,渐渐让自己在做事情时少一些悲观的预判。“不管写得极少、根本不写还是写很多,我每天都会坐在桌前。但我也能在火车上写,我在哪里就在哪里写。那些不能随处写作的人,需要某种安静的环境、某种光线的人,这些人,我想他们并不是真的想写。对于没有时间写作的作家,我不相信他们。”以前上班时,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时间看书,其实真的没有吗?我们可以把「刷手机」的习惯改为「看书」,只是总以为看书就是需要沐浴焚香,正襟危坐罢了。2,持续输出的前提→要有自己的母题,有问题和发现问题的意识3,持续输出的有效性→和知识储备进行链接,融入个人的知识体系中4,持续输出从哪里开始→不是从一个空白文档开始,而是从平日的生活观察,笔记和素材整理,发现问题的意识开始。看到flomo的少楠说的一段话特别有感触,大意是:其实很多人都能很快说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最难的是承认这是你喜欢做的事情,然后心无旁骛地做下去。的确是这样,我从喜欢到确认喜欢写作也花了十年的时间。很久很久以前,我觉得坦然自己喜欢写作是一件让人羞耻的事情。在更年轻的时候,我以为我喜欢的是站在世界中心喧哗,我要变成富婆,我要变成世俗定义的精英,而写作看起来是最穷酸的事情。这一点对于上班族和自由职业者来说都可以说是一句金玉良言,早知道早受益。但问题是,很多人需要应付眼前的苟且,应付很多短期的事情来喂养长期没有反馈的事情。上班族需要996应付老板,自由职业者需要赚够满足生活所需的钱。所以我很佩服那些抛下所有蝇营狗苟,一头扎进结果未知的长期主义项目中的人。1,给自己一个稍微长一些的时间段,这段时间段就攻克这件暂时没有回馈的事情。2,每3个月,每半年,每年,都要坚持做那么有一点点难度的事情。不再关注他人,不再关注那些已经走得远远的人又走到了哪一步,偶尔会和同频的人交流近况,分享心得,舍得付费去看看和自己走同一条路的人在做什么,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每个人只能结合自己的积累和技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只有自己亲自走一趟才会走通。朋友最近在学国外的计算机课程,原本以为最后一课上,教授会说一些鼓励大家好好找工作,前程似锦这样的话,没想到他说的根本不是这些。结婚那天,他妈妈把他拉到一边,说要给他一些建议,妈妈说:「我们在学校里面总是难免比较,但是很快你就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统一的标准化考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对比是毫无意义的事情。你自己的人生价值跟你能不能比别人做得好,别人能不能做到你做的事情,其实没有多大关系。真正有关系的是,你自己知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接下来要做什么,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第一次是2019年时,刚工作赚了点钱,当时去越南的机票也很便宜,物价也便宜,一个人在越南从年30呆到了年初五,每天起床就是吃吃喝喝逛景点,过上了人生中最快乐的一个年。第二次和第三次是在男友家过年,他的家里很温暖,但那始终不是我的家。第四次还是在异国。想到这里,顿时感到轻松。
自从2019年从小陪伴我的奶奶走后,我好像就没有了和故乡产生联系的必要。我很怀念少年时期走过故乡的路,吃过的故乡的美食。每个周末,我会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慢悠悠地到书店买一本杂志,然后去小摊买上一碗鱼生粥,一碗豆浆,再打开杂志,慢慢欣赏我最喜爱的文字。但这些东西已经不足为道,那里没有人保管和留下我童年和少年时的任何物品,最主要的是,那里已经没有属于我的一个房间。每次回家,都像是住酒店一样,行李箱随时打开拿出必要物品,牙膏牙刷要重新买,喝水吃东西要从哥哥和嫂子的房间里拿,被窝要和侄女一起挤。最近在看一个记录中国人在他乡的纪录片,华人总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故乡有我的根。无一例外,他们都是男性。女性的指向会更清晰,例如她们会具体地说,国内有我想念的母亲,有我想念的朋友。大多数的男性,都是想出外闯荡攒一笔钱衣锦还乡,他们有宅基地,有财产继承权,有等着为他们准备彩礼的父母。而大多数的女性,都是因为一无所有索性出走。女性就是自己的根,自己的故乡。这样想,人生的确是旷野呀。
于是我写下了这句话:一件事情先做到极致,再说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