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国的冬天来了,每天3点开始日落,4点就开始天黑,感觉自己已经摄入阳光和能量不足,时不时emo起来了。
最近看全度妍主演的电影《男与女》,电影背景下的芬兰冬日,冷,阴郁,大雪导致经常封路,日照时间不足5小时,在这里生活真的会更容易幸福吗?这一期的文章推荐,由我和我的新一期长文搭子(第五期)在「长文搭子计划」群组中的每周输出(持续招募,欢迎预报名)。///
史秀雄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学科普作家。在他看来,身心灵与心理咨询都属于现代社会里的疗愈体系。
语言是这两类体系的主要工具,但身心灵是语言和超自然因素结合,心理学是语言与神经、生理和心理学理论体系相结合。心理咨询有较为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对心理咨询师有训练、监管,时刻要求心理咨询师自省。而身心灵领域则缺少这套体系,更完全依赖导师的个人解释。
“一些导师会创造依赖性,强调学员要一直相信。如果没有产生让人满意的效果,是因为你不够虔诚,不够相信。这个话术创造的依赖性,不经意间也开启了剥削的可能性。”而这种“剥削”有很强的隐蔽性,看起来所有的交易行为都是自愿的,是一个成年人的自由选择。
刚好听了这篇文章对应的采访音频,在这期播客里,Steve说,心理咨询是希望受众早日痊愈,早日离开这段关系。而像学霸猫这样的导师是在为你“疗愈”的路上,希望学员永远跟随她,爱她,不离开她,这样才能提高“复购率”。
Steve在播客里提到了“自恋”的问题,当一个大博主拥有大批的拥护者,每天沉浸在排除异己的环境里时,TA是否可以跳出自己的自恋和ego?近期我也加入过一个星球,看到过一位学员提问,大意是,自己怎样才能学会赚钱?导师的回答大意是:你是否喜欢消费?我就很喜欢消费。只有你真正爱上了消费,爱上这套商业逻辑,你才能赚钱。在逻辑清晰而又巧妙的回答和学员的附和中,作为在物质消费上低欲望的人,我有一瞬间竟然泛起一丝赞同或自省,这真是一种很可怕也很复杂的感受。很多人的生活习惯里有着很多在慢性损耗自我的因素。我们会发现,你某一阵子处在一个有活力的状态,某一阵子又处在比较低迷的状态,我们需要去觉察自己做了什么事情,让这阵子变得有活力,这些感受是源于什么。相应的,如果我失去活力了,又是因为我做了什么,我怎么看待了自己。如果说某些事情可以给你带来更多心理活力,那么坚持做它。例如我每天会写微博,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件让我内心有序的事情,它是可以重复发生的。如果某些事情让我感到很损耗,比如过去我躺下不动刷手机,只要刷半个小时以上就会陷入到持久的焦虑中,一旦意识到那个感觉,我马上就会中断这件事情。
这篇文章收藏起来后时不时看了几遍了,尤其是低能量的时候,印象最深的还是这一点:长期监控自己的生活习惯。某一阵子处在一个有活力的状态,某一阵子又处在比较低迷的状态,我们需要去觉察自己做了什么事情,让这阵子变得有活力,这些感受是源于什么。相应的,如果我失去活力了,又是因为我做了什么,我怎么看待了自己。虽然我大概会有一些思路和方向,但还是打算接下来用10天时间来用书写认真实践,洞察自己每一天的情绪,每天用几分钟时间来自问自答(书写)这3个问题:2,今天我做了什么事情的时候会让我不开心/能量低?3,我应该多做一些什么事情/少做一些什么事情让自己的能量更稳定?不要去做过于确定、具体的计划,这样很容易让它无疾而终。在以上三个原因和破窗理论、自我妨碍心态的作用下,会很容易让我们失去动力,从而难以把计划长期坚持下去。
——来自第五期长文搭子@毛豆之夜 公众号:jiaoluo角落说到做计划这件事,我也算一个“受害者”了。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讲学习要有计划,要列表格,要画勾,而我一个P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于这样的计划感到本能地抗拒了。但更多的人还是在说,人生要有计划,工作应该有规划,所以好像一直在忙忙慌慌制定计划的路上。这属于一种模仿行为。以为适合别人的,也会适合自己。后来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到现在越来越坚定。作者在这篇文章里讲到的内容有一些我自己实践过或者现在正在这样做,打从心底里认同。好的计划应该是帮助人更好地接近自己的目标,而不是束缚人,让人痛苦。在养成一个习惯或坚持一件事情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种看不到具体结果的迷茫之感。很喜欢文章中提到的慢慢调整这个观点,十分有智慧。我们正是在着手做事情的过程中,慢慢生成一个又一个改进的点子,方向也会逐渐清晰。很多追随内心的“无用”,终将拼出明晰的形状。2023有很多改变,其中之一就是学会了不逼自己去定计划。生活又没有okr,何必让自己总是那么紧绷。把握好大的方向,做正确的事情,足矣。2024,希望自己能更加灵活多变地应对生活中的难题,加油!以及文章中提到的定好方向后定期回顾的这一点对我很有启发,复盘不是反复咀嚼有的没的,而是战略上的勤奋,思考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怎么走得更好。看了JOJO这款生日文,真的觉得她说出了我的心声。当我回想我这一年,充满了to do list,实绩也不错。上半年给自己换了一个城市,重新适应新环境、漂浮的生活。和家人见了很多次。尝试了很多新东西。下半年练习了游泳,泡了快二十来节的普拉提,去了贵阳、新疆、长沙、南京JJ演唱会,换到了公寓并搬家整理了房间。我发表了23篇公众号内容,但我可能在日记本上写了乘以10倍的内容。因为内心有很多挣扎、纠结。努力把自己从一段失望的感情里拔出来,一点一点烘干。「你看,你已经做了很多了。多去看看自己已经做到的。不要着急,这些都是需要慢慢来的,慢就是快。」「我最想成为的那个人,她不在现在,她总是走在我前面,她很着急,我得跑起来才能勉强追上她......」我总是活在未来,逼当下的自己不要停下。可我的身心处处告诉我,给自己更多的允许,更多的休息吧。但如果我都不对自己诚实谁会呢?谁又会拆穿这自我提升的盔甲呢?今年我已经给自己安排了很多了,每个月的月历里,已经有了至少5-6天的行程和一些必须要花的钱了。剩下的时间我想要和自己相处,想要花更多的时间和什么都做不好的自己相处,和不够好的自己相处,不去用勤奋努力堵住她的嘴不用:“快一点,要赶不上做最好的自己了。”大家不要想着说,我专业能力还不够,只有做到行业顶级的人,才能做自由职业。其实不是的,哪怕你是刚刚入门的菜鸟,也会有对应的客户群体。专业技能超强的人,也有他对应的客户群体,他会不屑于跟你来抢这个入门级别的工作。当然,对于自我成长来说,我们肯定是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这样你才能不断成长,工作更短的时间,而拿到更多的报酬,并且有能力去选择客户,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客户选择。我在这里想说的重点其实是:做自由职业,不需要成为行业专家后才开始,每个层面都有对应的客户群体。就好像,教幼儿园并不需要博士文凭,你只要能够解决客户的问题就好了。
其实这份工作做了不到半年的时候,我就萌生了转型为自由职业者的想法,但是此后我试图得到父母的支持和理解想尽办法最终还是无果,自己也确实被从小到大接受的思想教育束缚,始终没有累积到足够的勇气迈出辞编走人这一步。一直到今年,在种种原因的影响下,我终于确定自己是无法忍受一直过这种生活的,重新捡起要做自由职业者的想法,但我又陷入了另一个思维误区——我以为我必须在某方面的技能特别厉害,才可以去做自由职业。基于这个误区,今年的时间又这么被我浪费掉了。这一年中我接触了很多技能,但往往是学了点皮毛就开始失去信心,一方面觉得自己这么菜怎么拼得过别人,一方面觉得自己的水平完全无法变现。而这篇文章打破了我的思维误区,我突然明白: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很厉害的人去解决。比如都是做老师,对幼儿园老师的要求必然和对大学老师的要求不是一个等级,这两者的竞争对象也不是彼此,而是分别和她们接近水平的人,而最终大家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各司其职。当然,为了让自己的自由职业可以更长久地做下去,接触更高端的客户赚更多的钱,保持一个领域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很有必要,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在成为很厉害的人之后才可以出发。恰恰相反的是,只要开始做一件事,并且一直不放弃学习和自我提升,那我们才会变得越来越厉害。🟡 🟢 🟠
下周再见~感谢你的阅读,祝你有愉快的一周。
如果你也对阅读和写作感兴趣,欢迎点击这个链接或扫码向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