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被问道,我是如何持续在自媒体上保持创作和更新的。我想了一下,好像我的写作频率还挺高的。即便是在高强度的内容公司上班,我仍然可以利用每天下班和周末的时间,接其他媒体的文章做副业,还能定期更新自己的公众号和小红书。自由职业后,我每天更新好几个平台,平时靠写商稿赚生活费,平时还能在自己的自媒体上保持频率更新文章。甚至还有内容行业的前从业者主动私聊我说:因为看到我在撰稿工作之外仍然坚持写作,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是的,专业的从业者也都会遇到丧失表达欲,遭遇创作瓶颈。对于普通写作者来说那就更正常了,间歇性已经没有了表达欲,对写作蠢蠢欲动,想要说些什么,写些什么,但不知道从何说起,写些什么。只能说明的是,你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写作能量场。1,打开你身上所有的感官触角
培养你的超级感受力
当我们把自己封闭起来,每天好像行尸走肉一样去上班,吃饭,下班,睡觉,整个人缩小到很小很小的一个点,感受力也会就此萎缩起来。但难道我们就必须辞职,必须去环游世界,去冒险,这样才能提高表达欲,才能有素材可写吗?未必。每当感觉这段时间表达欲下降时,我会使用这个看起来很“浪费时间”的方法:不要再正襟危坐,试图通过硬生生地写的方式,请从书桌前离开。作家茱莉亚·卡梅伦有个很有意思的形容:“艺术家之约”。“只有花时间与你内心的小小艺术家独处,才能从根本上滋养自我。在乡间徒步远足,独自去海边看日出或日落,随性去一座没去过的教堂听圣乐,逛逛有异国风情的地方……这些都会让你内心的小小艺术家很享受。如果你在工作日需要上班,你可以周末的时候出去走走,去公园,去徒步,去爬山。表达欲不只是从大脑和键盘前的双手传导出来,而是在你的鼻子,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上都有感受力的触角,等待你去打开你身上的感受力开关。“看到”和“看见”并不一样。我们平时会看到很多东西,但不一定会「看见」。今天的天空是什么颜色?我是否听到鸟鸣声或者流浪猫的叫声?微风吹过你的脸盘的感觉如何?我闻到的是花香还是树脂的味道?那一对正在野餐的情侣是怎么互相给对方拍照的,他们的神情如何?那个妈妈她在和小孩子说些什么?那两个小孩子在玩什么游戏?是不是让你想起自己的童年?例如,去年疫情刚开放后,我去办事处办理港澳通行证,当时还只能通过自助机办理。这时候我发现,四台自助机前,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很多老人家茫然四顾,只好转身求助年轻人。这时候我便会想:为什么只开放自助机?为什么这时候没有志愿者为老人家提供指引?此前我写过“数字鸿沟”“老人被抛弃在互联网时代”相关的文章,但这样鲜活的实际例子,胜过无数理论文章。如果你对这个选题感兴趣,那就可以用今天的见闻为开头和引子,写写在AI时代下彷徨的老人。又例如,我在广州老城区的一条老街道上住了5年,在2020年前,街道两边是琳琅满目的商铺。但疫情期间,我经常留意到这个月又倒了几家店,又新开了几家店,哪家新店只开了几个月。一年时间走下来,我发现光顾过的一家理发店倒闭之后,店面到现在还没有转出去,门口的招租公告都已经落满了灰尘。一家生鲜店营业的最后一天,我刚好经过,发现他们比平时早了一个小时打烊,我还觉得特别奇怪,没来得及问,老板就拉着女儿走远了,留下越来越长的影子。结合当时的经济情况,再看到这番景象,不免感叹:在这个时代,谁能说自己有安全感呢?于是从这个场景出发,写下了同题的文章。例如在麦当劳听到一段父亲和小孩的对话,父亲问小女孩:“你想要吃什么?“小女孩回答:我想吃汉堡。父亲说:”不行,汉堡太大你吃不完浪费。“一来一回后,小女孩就不说话了。这个场景,让我想起家庭教育的问题,家长是如何在家庭的小单位中实践”假民主“的。报名参加一个课程来学习一项新技能,培养一项新爱好,或者参观一个你以前从未去过的地方,哪怕只是家附近的一家新开的餐厅,都会唤醒我们的日常生活感受力。2,试试把「怼人」「吐槽」「闲聊」转化为文字
当我们在社群里和群友对线,讨论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时,我们可以打出很多有条理又有说服力的文字;当我们在和朋友吐槽今天遭遇了什么糟心事时,也是噼里啪啦可以讲一大堆。不妨试试把这些话重新组织一下语言,发在你的笔记本或自媒体上,这些文字整理一下,就可以成为一篇针砭时弊或者真情实感的小短文。或许再隔几天,你再润色一下,就可以成为一篇很好的文章。也建议大家可以多去和你觉得磁场相近的人或者社群中多多聊天,从有价值的交流中碰撞出新的观点。去优化【输入→选题库→选题→素材→大纲→文章】整个流程【输入】:你对什么感兴趣/最近想写什么就去看什么类型的文章和书,通过输入去收集灵感,刺激你的表达。【搭建一个选题库】即便不上班了,我还是延续了之前编辑的习惯,搭建了一个自己的选题库。平时在看书或者上网的时候看到有什么想写、可以写、值得写的话题,我会直接记录下来。或只是一个【还未成型的小想法】,或者只是觉得【这个人的标题和选题很好】,要暂时先记下来+保存链接,以后再想想怎么写,都统统记下来。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就打开这个选题库挑一个目前最有感觉的选题来写,写完一个就划掉一个。你平时会花多少时间去找素材?你平时写大纲吗?你如何写大纲?你的一篇文章多少字?你一篇文章花多少时间?你花的时间最多的是哪个环节?如果觉得自己平时需要很多时间去找素材,那就平时阅读时多留意一下,优化阅读和做笔记体系。如果写一篇长文章很吃力,那就试试先从短文和碎片笔记开始写起。
我会在感受到自己文字迟钝的时候,去读读喜欢的作者的文章或者书。她很擅长从都市女性疲惫的平淡生活,贫穷年轻人的日常中精心提炼苦痛,在选材,结构,句子和词语过程中呈现出一颗敏感敏锐的内心。可以不局限于书,你喜欢的作者的公众号文章,你喜欢的作者的专栏,你喜欢的播客都可以。🍂🍂
5,你不需要完全准备好了才能写作
我们不需要一次性把一篇文章写完,更不需要一定要从开头的引子写起。
有想法的时候,我就往笔记本上写一段核心的想法,有时候可能仅仅只是一句话。等也许过几天有了新的想法后,我再往上面添加新的素材,新的细节,这样就形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
一篇文章由多个部分组成:一个标题、一个开头、几个主体段、几个素材、几个细节,一个结尾构成。
不妨从你认为最容易写的部分开始。
作家Julian提出过一个「创造力水龙头」的概念。
Julian建议把我们的创造力想象为一条水管。管道里最开始总是会挤满废水,后面才会有清澈而干净的水。而在清水到来之前,废水必须先排出来,因为你只有一个水龙头,你想要清水的话,你没有其他路径可走。
「一旦糟糕的想法被清空,令人惊讶的事情就会发生:更好的想法开始出现。我的猜测是:一旦你产生了足够多的不良输出,你的大脑就会条件反射地识别出哪些元素导致了不良。然后它就能更好地避免它们。您开始以更大的直觉对有趣的想法进行模式匹配。」
如果你想找群搭子一起阅读和写作,提高表达欲,欢迎点击这个链接或扫码向我了解,第七期长文搭子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