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菜酱的第172篇文章-
今天在饭饭的专栏里看到一篇很有启发的英文文章。
这篇文章的标题叫HOW TO WRITE BETTER STORIES IN 4 EASY STEPS,《如何通过 4 个简单步骤写出更好的故事》。
(关注我后在信息栏回复“创作力”即可获取这篇文章的中文翻译版本)
简单来说,这篇文章讲了这4个步骤。
1,每天写点东西。你写什么或如何写并不重要,但你每天都需要写一些东西。每天 200 个单词 x 每年 365 天 = 73,000 个单词。
2,捕捉你的想法。既然你现在每天都在写作,你就会每天都在思考写作,这意味着你的大脑会随机出现很多想法。最好的笔记系统是当一个想法出现时离你最近的系统,尽快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3,拥有改变生活的经历。最好是真正困难的、残酷的、意想不到的、可能造成创伤的经历,在你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4,不要使用分号。这点感觉像是作者在凑字数哈哈。
第1点和第2点很直观,就是写作闭环的前两个环节,输入-笔记/思考,这也是我的「长文阅读搭子」小组在做的事情。
对我来说比较有启发和提醒的是第3点:写出你的独特经历。
01
为什么要谈论自己?
拿我自己的“失败”尝试来说。
我个人的作品,延续了在大号工作时客观中立的风格,习惯把“自我”躲在观点和态度的背后。
这样造成的后果很明显。
或许因为有些文章有热点加持,相对还比较优质,可以得到很多人的转发和微信推流,阅读量可以很高,但是肉眼可见,涨粉率很低。
也许纯观点的文章在大号以及公众号红利时期很凑效,但对于打造个人IP来说,我可以肯定,这是无效的。
长期得不到正反馈,以至于我在很长时间内,彻底失去了表达欲,“断更“了很久。
但是,我发现自从自己开始在各大自媒体表露出“自我”后,即便有文章阅读量很低,但关注量明显提高了,读者的粘性也提高了。
我有一个关注了很久豆瓣友邻“维舟”。
即便他专写时事评论,但他也会有很多篇文章是在讲述自己失业后的生活,和孩子们玩耍的经历,哀叹现在写文的艰难。
小红书也有这个趋势。
对于我自己来说,爆款未必会涨粉,但转粉率最高的,一定是融合了我自身经历的笔记。
也就是说,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是我们对自我的理解+个人经历。
各个自媒体博主都在讲“利他”,但“利他”并不等于“纯干货文”。
干巴巴的干货文,很容易被当作“干货工具人”,用完即弃,大家点完收藏和赞后就会关闭页面,至于是谁写的,并不是那么在乎。
我也发现,在小红书上,很多人都有着让我羡慕的背景,但有些博主,却很难看出她们的独特性(我也在努力哈哈)。
或许这是因为,我们都追求所谓安全的爆款,而没有回到自身挖掘个人独特的经历。
例如,一个现任私募合伙人姐姐让我帮她看号。
小姐姐曾经从普通本科逆袭到985金融专业,一步步在职场上走到现在的位置。
因为自己业余时间喜欢看一些书,希望能用输出反哺自己阅读,给自己的孩子作一个榜样,所以她打算做一个读书博主。
但我看了她的主页笔记,风格还是好几年前的读书博主风格,随手拍的一本纸质书+大标题+一些个人感悟。
如果是个人热爱那没问题,但又想变现,这就很矛盾了。
第一是,这种风格已经过时了,第二是,非专业人士写书评肯定比不上真正每天读书的社科类专业的文科生;第三是,读书博主真的变现难(相对其他领域的博主来说)。
但如果这位姐姐分享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职场经验、人生经验、商业信息差,以“自己”为主线,再偶尔穿插自己看过的好书,这样的主页会更饱满更生动。
即便不用这个号盈利,也有了一个充分彰显自我的个人IP,后续说不定会迎来其他的个人机遇。
02
症结之一也在于:我们羞于谈论、袒露自我。
我想起好久前看的一本书,《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你能想象,一个心理咨询师在自己的书上毫不保留地谈论自己吗?
作者在书里讲述和男友分手后陷入抑郁情绪,坦然承认自己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向另一个心理咨询师求助的经历。
她一一道来为什么和男友分手,如何和朋友一起吐槽他“渣男”。
作为一个单身女性,她讲自己是怎么在“精子银行“里物色“孩子他爸”的。
我当时一边读一边想:“啊,这是可以说的吗?!”
作者在一篇采访中透露,她把这本书修改了好几遍。
写初稿时,一气呵成,毫无保留。
但在即将把稿子递给出版社时,她又把这本书修改了一遍,试着修饰自己的形象,让自己变得更完美。
这时候,她突然发现整个故事变得平淡无奇,缺乏人味,不像一个活生生的人应该有的真实模样。
她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既坦诚地展现自己,同时又被别人爱着吗?”
她的很多来访者,往往以为自己漂亮的自己才更可爱,但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他们发现,真实的一面——包括缺点和所有的东西——才是吸引人们来到自己身边的原因。
「真实的一面真实的自我就像一种粘合剂,因为在真相之中,才存在着真正的联系——我看到了你,你也看到了我。那种感觉很美妙。」
对于我来说也是如此。
我喜欢的那些博主,都是真实立体而有瑕疵的人,我不是爱她们的光鲜,而是爱从她们身上透露出的自我。
自从我开始在互联网上袒露自我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在这个社会上通常认为是缺陷),我吸引来的同伴,往往也跟我有着一样有部分共同特征的人。
如果你也想开启写作,或者写作遇到了瓶颈,不妨从自我的独特经历写起。
写在最后:
很多人都问过,有了GPT后,写作还有意义吗?
我对AI和GPT始终敬畏和谦卑,普通人对科技和时代的感受总是有些滞后的,或许它们不会在当下爆发,但总会在未来某一天。
于是,我总是想起石黑一雄在《克拉拉与太阳》说的:
「人之所以会感到孤独,会追求被爱和理解,正是因为每个人生下来的个体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
因此在茫茫人海中我们渴望被其他个体理解和爱。而这是很难被机器的算法满足的。」
(关注我后在信息栏回复“创作力”即可获取这篇文章的中文翻译版本)
下周再见~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