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因为我的「长文阅读搭子群」每天都会产生很多优质的文章(由我和搭子阅读后推荐),所以从第四期开始我把以往几期沉淀下来的内容,按照每期划分,搭建了一个飞书文档版本的「胶囊阅读💊数字花园」。
每一期会按照文章标题、主题分类以及文章链接整理,方便搭子在没有灵感或者阅读信息源时查看。
最近想到这样的大主题划分方式可能还是不够直接,所以打算继续迭代我的数字花园,将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写作方法、信息源、笔记整理方法】等类别整理一下。
///
Link 01:“劳模”影帝吴慷仁:这位大器晚成的最佳男主,永远不要boring
似乎是穷则思变,或者是大梦初醒,台剧猛然开始了彻底的转型,从梦幻甜腻狂冒粉红泡泡,陡地转到了凌厉肃杀,解剖批判社会与历史的灰色地带。
而吴慷仁的事业轨迹,可以说和台剧的转型轨迹高度重合,是携手并行、同荣辱、共进退的关系。台剧转型的关键几部大作,都有吴慷仁参演,一个重要原因或许是,同年龄段的男演员,要么去大陆了,要么在台湾坚持不住退出了。
留在本地还在演戏的男演员,有经验又有观众缘,长得好演得也好的,屈指可数,吴慷仁无疑是里面最亮眼的,他不挑大梁,谁挑?
菜酱:
这是一个属于创作者和创作者的相互慰藉时刻。
吴慷仁拿金马影帝和他的偶像李安拥抱,李安朝他竖了大拇指说:太棒了,台湾有你这样的演员!
吴慷仁背过身,有些哽咽,然后说:可是我下一部戏还是可能会犯错啦。李安立刻告诉他:宁愿犯错,也不要boring。吴慷仁激动地说: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要boring”。
不过,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吴慷仁也演过无聊的偶像剧,他的成就有部分原因是遇到了台剧爆发以及台剧台湾电影和网飞合作的好年头。
但就像高叶所说的,你要永远保持在好的(创作)状态里,才有可能接得住机会。
宁愿犯错,也不要boring。
读起来,有点像平原上的娜拉所说的:宁愿痛苦,也不要麻木。
Link 02:【短篇小说】金爱烂 | 角质层
当感觉自己文字迟钝的时候,应当去看金爱烂。
一直觉得做文案的人应该很擅长写简洁凝练的文字,简化和凝练信息,直到剩下最精髓的表达,是我这样习惯长篇大论的长文编辑需要学习的。
如果金爱烂去写文案,一定也是一位好文案。
她擅长从都市女性疲惫的平淡生活,贫穷年轻人的日常中精心提炼苦痛,在选材,结构,句子和词语过程中呈现出一颗敏感敏锐的内心。
若不是彻底潜入生活的黑洞,怎写出这样精妙的隐喻。
“潮湿而皱巴的空气像海带一样飘忽”。
“姐姐说每吞下一个饺子,感觉都像是在吞咽妈妈。”
“牙齿代表社会阶层”
Link 03:聊聊这件事里的争议部分
这两天常在首页看见有朋友分享转载爆破工人陈年喜的诗句,偶尔会在他的诗下看见有人评论,说能写出这么好文字的人,怎么会只是一个爆破工人?看到这句话的一瞬间,我忽然想起今年我常看的一位早餐店店主江南好,这位店主因为杂文写得好,常有人盛赞他是当代鲁迅。他的评论区也时常充斥着相似的评论,“老板,你的笔头这么好,怎么就卖了20年的早点?”
爆破工人与诗人,早餐店老板与当代鲁迅,农民工与海德格尔…这样的组合,在过去几年的互联网上屡屡出现,是常看常新的话题。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文化市场,仍然对这样的反差叙事抱有巨大的热情。江南好的出圈,同样与他的早餐店老板身份有关。
——“他在湖北鄂州卖油条,也在抖音为二十六万小朋友写散文。”在并不肥沃的土壤里开出艺术的花朵这件事,能一次又一次地得到大众的关注与惊奇,其实恰恰说明了纯粹文人身份的困境。
来自长文搭子@dora:
这些常不被看到的“平凡人”,却写出了不一般的文字。
最近看到一些文案工作者在分享经验,通常总有一条经验便是“改死字”,简单来说就是将相对客观的陈述,在改动中融入更为直接的体验描述,增加文案的生动感与进一步引起共鸣。
而看完这些生活化、未被雕琢过的文字,才发觉,那些精致的文案,其实也并未真正“活”起来,只是可能阅读起来更为流畅、规整,或许更像一份缺少了灵魂感的“作品”“艺术品”。
优秀的文字,不一定来自优秀的人,不一定来自优越的环境,也不一定需要高超的写作技巧,它更多的来自内心的觉察、真实的体验和笔下的真诚。
文字如此,音乐也如此。
Link 04:不按计划生活-纳瓦尔
Link 05:焦虑
也许这个感受正好可以反过来解释,为什么我们经常会一边觉得焦虑、一边又什么都不做?
可能因为我们总觉得自己已经读过各种道理了,应该明白了,不应该是行动不足的结果。但事实上,同样的东西,当时读和焦虑的当下再重新读,读到的可能完全不同。
PS:我们的情绪能反应出很多东西,有时候甚至只要关注一下情绪感受,就能知道自己当前在做的事儿是否在正确方向。
焦虑、担忧之类的负面情绪,也是我们潜意识的提醒——有些东西不对劲,做事的方法可能不对——而缓解这些情绪靠的不是心灵修炼,也不仅仅是时间和经验,而是真正把时间投入在让自己经常焦虑的任务上,行动起来。
焦虑来自于口头的重视程度与实际行动投入不匹配。
所以,当你焦虑时,可以调整下这个两个变量。要么降低重视程度,要么提高实际行动投入。
当你提高实际行动投入时,需要引入一个时间线的概念。
不是所有事情都是一蹴而就,靠短暂地冲刺就能拿到结果的。生活中更多的事情是需要时间投入的,比如健身,比如学习,比如工作……
在我们因为他人的成果而感到焦虑时,可以同时关注他人投入的时间。对比下自己的目标和行动,是否缺失了时间这个重要要素。
当然,不是说所有人都要有成果,但希望大家不要陷入焦虑中,在仰卧起坐中虚度时光。
要么就是放过自己,不要盯着远大的目标,着眼于当下的小确幸。要么就是给自己时间,日复一日地去做事情,不要中途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