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回复“电子书”可获得1万字的《普通人如何从0到1实现写作变现》电子书
「请填写你的公司名称,工作职位,年薪多少,上一份工作的公司的名字,上一任雇主的名字,未来是否准备跳槽?有没有其他副业收入?」「请填写你的上任房东、上上任房东的名字、住址、邮箱、电话」这些提问,不是找工作,租房申请表上必须回答的问题。最近还看到一位在伦敦的博主说,HR从没有问过她的领英链接,反倒是租房的时候,房东让她把领英页面链接(通常用来找工作)发过来审核。每一家中介的表格都不一样,这是一份表格里其中一个部分
英剧美剧的主角,通常住在一个宽敞明亮的房子里,如同很多人对欧美人的想象是:一座两层带阁楼的小房子,前后院带着一个小花园和车库。这也是我们这些初来乍到,住在学生公寓的人,对英国人的想象。电影《革命之路》里的中产社区刚来英国时,我每次路过非市中心的住宅区时,都会羡慕英国人的花园,每一户人家都像是在比赛园艺似的,种郁金香,种桃花,种无尽夏……门口的花园,就是他们精心装点的“门面”。每到春天,都不用到花园,直接在英国人的家门口赏花即可。人均居住面积这么大,出了市区后就看不到几个人的英国小镇,找个房子住,应该很简单吧?于是我们信心满满地下载好租房app,没想到,打通第一个电话,只是漫长的开始。70%的房子在打电话预约时,就已经被告知,预约看房的名额满了。这时候我们积累了失败的经验,每天一到早上9点就打开app,只看24小时内上新的,一上新就赶紧打电话预约看房,但有时候得到的回复仍然是:“对,但是不好意思,已经约满了,如果这一批看房的人不租这个房子的话,我们会联系你的”,言外之意,就是到此为止。这时候我们开始着急了,连一个看房的机会都没有,还怎么能租到房子呢?下个月该不会要流浪街头了吧?于是我们决定运用上在国内租房的经验——到门店蹲着,看看能不能当场预约一个看房的机会。进第一家房产中介门店,一个叫Fox的白人小伙子立即笑脸相迎,我想,果然还是得来到第一线现场来嘛。我们问今天刚挂上app的一个房源是否还能预约,现场得到的回复一模一样,已经预约满了,再问有没有其他的房源推荐,小伙子立即递上他的名片,让我们把找房需求发邮件给他。我们拿着名片,心满意足地离开门店,回去就发一封邮件,但至今没有收到这位叫Fox小伙子的任何来信。我们去了本地最大的一家中介门店,一位金发白人小姐姐接待了我们,很认真地问了我们的需求,她在电脑前敲敲打打后,为我们介绍了一个房子,但一问什么时候可以看房,回答是:回去等通知。事实上,英国的住房紧张问题一直十分严峻,目前每年约有25万套住房的缺口。由于支持政策不足等原因,租房居住的人口自2000年以来已翻了一番。英国《卫报》报道,英格兰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8平方米,比许多类似国家都要低。美国66平方米、德国46平方米、法国43平方米和日本40平方米。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看,英国的住房危机涉及城市规划、地区发展不均衡以及产业布局等更宏观的问题。因为土地规划方面的限制,英国适合开发的土地稀缺且昂贵,英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受到法定保护,被划为国家公园、杰出自然美景区等保护区。就我所在的英国小镇来说,市中心的建筑几乎都维持着几百年前的样子,城堡、教堂、一两层的老房子,小石头路,河流,几乎不存在人为破坏这些房子,在原地建高楼大厦的可能性,于是人口在增加,但是租房供应量并没有增加。在英国找房子的这段时间,我的脑海里总是回荡起在国内时租房的情景。国内的房产中介总是穿着一件白衬衫,脚踏黑皮鞋,骑着个小毛驴,走街串巷地带着我们看完一套又一套的房子,一个小时就能看完一个片区的房源。你还可以直接到门店,打开电脑就给你介绍好几个不同价位的房源,想看房?哪怕是快要中暑的天气带着你去看房。走路累?来,载你坐他们的小电驴。这个房源不感兴趣?没关系,顺便带你去看附近的房源。看房结束后,还会继续在微信上给你介绍其他房源,随问随答。对比接近于体力行业的国内房产中介,国外的房产中介更像是一个白领行业。大多数房地产门店就像是一个小型的办公室,他们会坐在内部办公,而不是像国内的链家地产一样,坐在门口办公,随时随地迎接客人。英国的房地产门店一般9点上班,下午5-6点左右就已经不再接电话,周末可能每天只上早上的3个小时的班,大多数周日都不上班。在广州的时候,我当天看房就订下了房,第二天约房东签合同,交钥匙,两天完成任务,第三天搬家。打电话预约看房,也不是迁就你的时间,大多数的房子需要让中介预先筛选一遍,登记各种「有无孩子和宠物、工作、收入」等隐私,通过筛选才有资格看房。中介指定统一的看房时间,不能修改时间,通常周一打电话预约,到周四或者周五才能看房,如果是上班族,大概率需要请假才能看房。就连家属的意大利同事,都在反复吐槽英国人:「英国人简直太懒了,真的是懒鬼!」。我们第一次预约看房,就遇到了不靠谱的中介。中介对我们说,你们可以今天6点就去看房。我想,噢?英国人的效率还挺高嘛。「你们下午6点到达这个公寓,在门铃上按xxx号码,到时候就会有一个人在里面给你们开门,你们就进去看房就行了。」我们一时搞不清这是什么状况,中介不带我们去看房吗?或者是说难道到时候中介就在这个房间里等着我们,从里面给我们开门?因为语言隔阂和第一次预约看房的缘故,我们只好亦步亦趋地跟着中介的要求做。敲门后,一位长相像亚洲人的租客看了看我们,一脸疑惑地问:你们谁是中介?这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中介在还没有跟这位租客打招呼的前提下,就让我们来看房。正常情况下,中介必须在看房时在场。也许是这位租客看着我们人畜无害的样子,就让我们进来看了一下,总算是没有白跑一趟。英国的房产中介只收取房东的中介费用,租客无需缴纳中介费用。在国内,房地产中介和房东、租客的交易在签合同后就结束了,但是在英国,房地产中介更像是一种「房地产经纪人」+「物业」的身份。中介不仅为房东提供销售,租出房子的服务,后续租客在居住过程中遇到房子本身或者维修的问题,中介还会继续提供类似「物业」这样的服务。但正因为租客不需要缴纳中介费用,房产中介只会认真服务给钱的一方,也就是房东。租客在租房市场上,就会成为被挑选的一方。第二次去看房时,我们以为是像国内一样,中介只约了我们看房。到了公寓门口,几分钟后来了一个白人小姐姐,一会儿又来了一位开着车过来的黑人大哥,再后来又来了几对情侣。看房就像是面试一样,大家排好队,一个一个地进去看。后来几乎每一套房子,我都能遇上七八个人在排队等看房。你在预约看房时击退了一批人,到提交申请表的阶段,还得至少和好几个人竞争。看房前我做了一些攻略,例如看房时,要问房东是否提供xx家具和电器,要拧开水龙头或者打开电器看看是否正常运行,要注意看墙上或地毯上的污垢等等。
但攻略是攻略,现实是现实——排队看房的人有很多,中介恨不得立即把你送走迎接下一位。接连申请失败后,我发现只要房子的采光和户型不错,这就很不错了,已经轮不到自己来挑挑捡捡了。毕竟一套没有任何家具,没有电器的房子,你不要,很多人都排着队申请。听说Facebook goup也有一些房子可以租,我加入了一些本地的小组,有些房源看起来非常真实,有些房产中介的主页看上去也非常专业。沟通过后,到了约看房的阶段,一个叫Ann,头像是一个典型的英国阿姨的人,让我填写约看房申请表,同时缴纳100镑的看房押金。
这时候我就觉得合理多了,因为如果不是诈骗,完全解释不了她们为什么即便大晚上也回复如此及时,甚至在我不回复后,仍然主动发来亲切的问候——Good morning!怎么判断一个英国人是不是骗子?就看TA是不是过了5点还在不知疲倦地跟你聊业务。
我在小红书上看了看,很多人被这些专业骗子利用信息查,利用租不到房子的焦虑情绪,被骗取上千上万镑。人在他乡,「松弛感」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一种特权。
它属于欧洲人、本地人以及红书上「因为在英国租房太麻烦,我干脆买了房」的有钱人。在英国,不是谁先抢先谁就能租下房子,即便你在看房时觉得这套房子不错,也不能立即租上,而是递交申请表,填上更加具体的个人信息,等待房东的挑选。虽然很多条件条件在明面上没有说,但房东更愿意租给:有稳定工作,稳定流水(大公司工作就更加分),不养宠物,不抽烟,没有孩子,有长期签证的租客。如果你是外国人,暂时没有工作的话,则需要一个在英国的担保人,或者提前支付6个月到1年的房租。但即便如此,也会有房东不喜欢提前支付的租客,因为一次性大额资金转入,在报税上可能会有隐患。有时候外国人刚好在换签证的间隔期,房东也会担心你会因为签证问题不够稳定,但本地人和欧洲人则没有这个烦恼,他们不需要担心签证的问题,也不需要担保人,如果有工作的话,也可以月付房租。有一次我们看上了一个有着精致装修的两房一厅房子,打算勒紧裤腰带尝试着申请一下,没想到中介告诉我们:房东只租给一个人。两个大房间,一个客厅,只租给一个人?这是要租给什么单身贵族吗?在被连续拒绝好几次后,我们后来决定要抢先递交申请表,抢先在房东面前亮相,增加成功几率。每一次看完房后,我们立马找个地方停下来,打开手机手忙脚乱编辑申请表。一人填资料,一人用手机查找信息,一人把word文档转为PDF格式,一人发邮件,就这样站在路边吹着英国大风,花了40分钟填完申请表发了出去。后来,干脆背着电脑,看完房后立即找个路边打开电脑,连上热点就开始填申请表。但即便抢先提交申请表以及表示愿意提前支付六个月的房租,仍然被拒,找不到房子,我们真正意识到了严峻性。拒信于是开始学习其他人的攻略,除了中介要求填写的申请表外,还写了一篇找工作时才需要用上的cover letter,相当于一篇情深意切的小作文。里面包含:我们对所申请的房子的夸夸,夸夸的精华,不在于浮夸而在于细节,所以开头还写了这套房子的住址,这套房子的具体细节,我们喜欢它的原因;表明我们的具体职业,公司名称,年薪多少;我们的兴趣爱好;前房东对我们的高度评价;表明我们愿意提前支付6个月甚至更多的房租。部分cover letter
但这时候,每天新上架的房子的最早日期,大多数已经超出我们的租约截止时间,可选的余地已经不多了。连家属的老板都在为我们着急,问前来收件的快递小哥,你知道哪里有房子租不?快递小哥,一个腰大膀圆、长着络腮胡子的中年壮汉愣了一下,“我不知道啊。我跟我妈一起住。”
日常吐槽英国的意大利人摇摇头,看运气,运气好明天就能租到。
谢谢你看到这里。
我的个人说明书可戳👉🏻菜酱的个人说明书1.0版本
更多近期文章可戳:
30岁不上班,我想通的15件事
在不确定的时代,没有人有安全感
这本书,教我打破了「赚不到钱」的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