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回复“电子书”可获得1万字的《普通人如何从0到1实现写作变现》电子书
还差几个月,我不上班就2年了。
从一开始只是想要辞职休息一下,到阴差阳错踏上自由职业路,再到现在艰难爬坡中,每隔一段时间都在历经不同的瓶颈期。
很多朋友也许因为不想上班,而对自由职业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其实不过是:自由之外,全是代价。
这是一篇来自6-7月的自由职业的思考,散见于我的朋友圈、笔记本。
它也许没有那么多的「爽感」,但全是最真实的不上班状态和思考。
01
我发现很多人高估了自己对于不确定性的适应性。
总是听说别人说自己厌倦了一眼看到头的人生,厌倦学习、毕业、找工作、结婚生子,一份稳定的工作人生模式,但实际上就连明天吃什么,也没有办法忍受「我暂时不知道」这个答案。
02
自由职业者的「精神分裂」状态be like:
昨天:我好幸福啊,我可真是太棒了!🥰
今天:要死了,这日子不过了😅
明天:我又满血复活啦😉
03
我忽然发现迷茫期、瓶颈期也是一个很好的重新整理自我、总结的时刻。
这时候我就会发现,所谓的瓶颈,在大方向没有出错的前提下,其实都是因为没有把每一个环节做到极致。
04
心态真的会影响做事的效果。
今天在公园里坐的时候,眼镜被我放进了口袋里。中间因为下雨,挪了一个地方,中间隔了一个很大的草地。正准备回家的时候,我发现口袋里的眼镜不见了。
我低头看了看椅子周围,没有,反复翻了口袋和包包,全都没有。心里一下子慌了,原路返回一路找。因为没有眼镜,我像个瞎子一样在草地之间挪动,很快就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完了,眼镜一定丢了,哪怕我再瞎,眼镜这么明显,我走过的地方也不多,一定是被人拿走了,或者是刚刚那几个小孩在踢足球的时候踩碎了,我又要去配眼镜了,英国配眼镜得好几千块吧,来一趟公园就损失了好几千,完了,没有眼镜我这几天怎么干活呢?」
找了很久,正准备放弃时,突然发现眼镜就静静躺在一块草地的边缘上,一片落叶挡住了它,我拿了起来,眼镜完整如初。
也就是说,我来来回回好几次,我没有发现它,但也刚好没有踩到它;
这个过道有那么多人经过,也恰好没有人踩到它,但凡再精准一些,它就碎了。
失而复得的感觉,太好了!
我发现这个情景也好像一个人生隐喻。
我过去是一个很容易习得性无助的人,遇到一件不好的事情,我总习惯没有耐心,预想到所有最糟糕的结局,然后说服自己放弃它。
但这次因为我多了一些相信和耐心,结局真的就因为我心境的变化而变好了!
05
突然想到一句对我来说很恰当的话:做自由职业/或者说个人IP就是在刻意练习失败。
问题都不会自己消失,而只是被我关闭了。只要你想继续往上走,总有一天逃避过的事情还是会再次悄然而至。
相对上班,单干其实更需要一颗强心脏,这是我作为一个浓度超高的i人且高敏感,在这一年里最大的感受。
以前害怕被人拒绝,但因为做个人采访和写非虚构,接连被人拒绝,甚至写好大纲后受访者再也不回复信息等等,从一开始会很沮丧,到后来慢慢接受这就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只需要继续往前走。
以前在职场里从来不会讨好领导和上级,不会主动,只会默默做好自己的事情,现在想来,其实我也是在逃避沟通,逃避被拒绝,被冷落的可能性。
而在自由职业的磨练之中,我竟然也成为了一个乙里乙气的乙方人,主动沟通主动反馈,配合度超高。
06
普通人写作和做自媒体的秘诀不过是:保持在场,常常出现。
07
突然想到,自由职业可以用四分的精力求稳,六分的经历求可能性。
08
每天默念:你如何被别人对待,是因为你允许别人这样对待你。
这里的意思不是说,你遭到了特别离谱的对待是你活该,你应该反省,绝对不是这个意思。我不搞社达、自我PUA这一套。
而是说:你本有机会去改变你散发出来的能量,你有机会不惜发生冲突,去说明自己不该被这样对待,而不是为了维持一团和气而委屈自己🥸。
09
自由职业者最重要的不是自律,而是保持一定的频率,稳定地干任何事情。
10
重看李安的《十年一觉电影梦》,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奥斯卡也有像内娱这样的抢C位。
在奥斯卡上,一个导演如何怎么被对待、飞机坐什么舱等、住哪家旅馆哪个房间、颁奖典礼上坐哪个位置等等,人人寸土必争,就连旅馆游泳池边的两张躺椅,都要花功夫去抢。
想起之前看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时,他就谈到自己是如何精心策划,一步一步打入美国市场,这才让他的作品从《纽约客》,得以让全世界都知道他。
那些被更多人看到的艺术家和创作者,或许无不是精通商业合作的人。
当然,也有可能是,这些「脏活」承包给别人做了。
如艾丽丝·门罗也说过,如果不是她的经纪人帮她推销文稿,卖书,她可能就此默默无闻。
11
忽然发现,用做自媒体和创作的心态看待「低谷期」,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电视剧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永远春风得意,顺风顺水,我们只会觉得这个人设过于伟光正,没有一点人情味,但如果TA也经历了一段低谷期,我们立即找到了彼此的重叠点。
接受过几次小小采访和聊天后,我也发现,当我说到自己的低谷期时,对方最有感觉。我在刚毕业时的「一年被裁3次且每次都能通过自己争取到赔偿金」经历,竟然现在成为我的一个”流量密码“。
这个经历是真的,当时体会到的痛苦是真的,当时感受到的万念俱灰也是真的,但现在回想起来就跟被蚂蚁咬了一口,无关痛痒。如今,这段经历变成了我的谈资,这也是事实。
换一个心态想,「低谷期」其实就是为你普通而平淡的人生「制造事件」,熬过去了,就是一份养分和谈资。
就连郝蕾也说过,她失恋的时候,也会在当下细细咂摸这份苦涩的更感受,以后在拍戏时就能把它派上用场。
当时看到这段采访时,感叹郝蕾对自己的狠,现在想来,竟然无法避免低谷期,那就把它变成创作的养分,不也挺好嘛。
12
虽然我总是非常中立地评价【上班】和【自由职业】,但对我来说,不上班后,真的是我重新养育自己的一次旅程。
不过,与其说不上班有什么奇效,不如说一段只忠于自己的悠闲岁月带来的滋养。
因为过去喜欢沉浸于功绩社会,因为过去喜欢关注各种宏大叙事(但关注仍是必须的),我竟然如此长久忽视探索自己的内心,任由破碎的我继续破碎。
13
只要一个人当了自由职业/个体户/单干一段时间,并且没有被彻底压垮,那么ta们身上一定会发生两个显著的变化:
1,脸皮变厚了
2,心脏变得更强壮了
敢于谈钱了,不谈钱就没饭吃。
敢于发朋友圈了,不发朋友圈就没有人知道你在捣弄些什么。
敢于在公共平台发表写自己了,因为不写自己你就是一个干货工具人。
学会用title给自己贴金了,不然你就没有背书。
遇到困难了就要去解决问题,不然你会把自己内耗到死。
变得更相信自己,如果你都不相信自己,别人也不会相信你。
14
前段时间我因为自由职业的瓶颈期而陷入一阵低迷的情绪后,现在我已经感觉自己满血复活了。
以前我可能会因为有一阵子被很多人夸,产品很多人报名而情绪高昂,因为遇到一些网络喷子,或产品没有人报名而情绪低落,但现在我的心态会更加正面
——只要大方向没有错,出问题的一定是我的战略,可能是流量问题,可能是内容问题,可能是周期性的问题,可能是我还没有做到极致的问题,但一定不是因为我很差劲。
我不再陷入习得性无助,而是想办法去解决。
15
「放弃对结果的执着与对现实意义的追问,不考虑有用与否,不去在意投入是不是会有回报,努力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最重要。」——劳东燕
🍉
一定要常常思考呀。
如果你也有同感,欢迎下方留言告诉我。
谢谢你看到这里。
我开通了1个小报童专栏,199/1年=小报童+线上讨论群组+notion知识库(暂定)。
如果你想要收获更多的创作灵感和食粮,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