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的雨夜,警察在公路边拦下一辆货车检查,发现司机是一个累累伤痕、画着浓妆的男人,而货车后备箱是一群各种各样的野狗。这是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新电影《狗神》的开场:男主角道格看上去是如此的不堪、变态、凶恶,令人无法直视的丑陋和悲惨,如同他的成长经历一样。
图/《狗神》
走出地狱的狗神
道格出生在一个充满偏执、暴力和毁灭的家庭:父亲信仰基督却是反社会人格,被全能感和偏执所裹挟,用暴力虐待家人,用及其残忍的方式圈养狗来谋生;母亲善良而虚弱,给过道格一点温暖和保护,最后为了保全自己而放弃道格、逃离恐怖的家庭;哥哥狂热地崇拜着父亲,多次向父亲告密导致道格受到毁灭性的惩罚——被关在狗圈中生活。这个残破扭曲的五边形的家庭中,母亲是破碎逃离的一角,哥哥与父亲共生在“碾压一切的神”和“狂热崇拜者”的位置上,所有现实挫败都转化为对道格的攻击,道格就是所有“邪恶”的投射,也成为了他们统治世界的神圣证明。在警察前来解救道格之前,这个家庭就是地狱,父亲是披着上帝外衣的撒旦。在狗圈中,道格在与房屋交接的缝隙挖出了母亲以前看过的时尚杂志,那是带有母亲影子的碎片、是外面世界、是希望。还有那些狗狗们,天真而忠诚地,日日夜夜陪伴着他。很难想象,如果道格是被关在一个没有其他生命的、没有互动的、完全没有希望的囚笼中,他会不会活下来,会不会一直保持内心的善良。但命运的奇妙就在于,你因为本性的善而被折磨,也会被善所救赎。是狗狗将道格的断指拿给了街边的警察,帮助道格逃出了地狱一般的童年。后续的故事中有很多令人感到“舒适”的复仇情节,道格没有放弃对狗的照料和关爱,狗狗也成为了道格生命力量的舒展、对抗邪恶现实的“利剑”。看完电影之后,我在思考和体会着,自己到底是被什么东西所深深打动?
无论从心理学的哪个角度分析,道格本应被彻底摧毁的。根据格哈特的《母爱决定命运》,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都被生命早期的抚育和母婴互动关系所影响着。婴儿天生具有调控压力的能力,然而在非支持性的情境下,压力会上升至有害水平,过高皮质醇的持续存在,使得幼年阶段不得不处理大量压力的杏仁核通常过度活跃;最终不幸的后果是,人们对压力更加敏感,但管理应激反应的结构反而变得脆弱。虽然电影没有呈现主人公早期的母婴互动,但整个家庭环境中的暴力和危险、母亲的脆弱和抛弃,可以推断出道格的情绪调控能力收到了极大的抑制和损伤。在片中得知爱慕多年的戏剧老师(话剧女演员)已经与他人相恋,道格回到自己建造的流浪狗收容所后,完全地崩溃嘶吼,倒地不起,如触电一般......那一刻的挫败带来的痛苦,似乎超越了肉体能够承受的极限。这撕心裂肺的一幕,是他再次情感创伤时,被痛苦吞噬,无法防御和自控的悲剧人生的写照。那到底是什么让道格在精神层面生存了下来呢?按理说,道格生命早期中所有重要的人类“客体”,都是“不及格”的。很难想象,道格能将什么样的好客体“内化”到自己的身上,学会如何生存和发展自我。根据心理学的理论,人类从婴幼儿时期开始,通过与生命中重要客体(通常是父母)的互动,习得如何生存、如何感知自身、如何认知现实、如何理解关系,形成情感依恋模式和适应现实的功能。但所有对人的分析,都不能脱离于人性本身。人性里有天生的恶,也有天生的善;生命是极端脆弱的,生命也是有韧性的。在电影艺术化的表达之下,道格也有着属于自己两道生命的光亮:始终围绕身边的狗狗和教艺术的老师。在狗圈中,狗狗们团聚在道格的身边让他度过寒冬;在道格痛苦地倒地不起时,是狗狗围绕在他身边安慰;甚至在道格做饭的时候,狗狗可以帮助他拿所有的调料。除了不会说人类的语言,狗狗在电影中几乎是真正人性善的隐喻。道格与狗建立了深度的相互理解、忠诚无私的、不离不弃的爱。这让道格心中所有的善和爱都有了切实的“投射”,稳定的关系也让道格能够收回投射,成为劫贫济富、除恶扬善的自己。可以说狗狗是道格人格发展最基础的“内在资源”,让他能够认识关系、体会到爱,能够发展出自己。而天真热情的艺术教师,让道格体会到了摒弃外表的、真诚的关爱,学习到了戏剧的美,感受到了热爱带来的生机和快乐。戏剧表演成为了道格遗忘残疾身体的途径,表达自身热情的载体;而女教师也成为道格对于爱、美、善良的寄托,让道格明白了自己也是值得被爱、被关怀的。真正令人动容的,是没有被摧毁的善,更是在石缝中也能长出的内心的自由。虽然道格身体是残缺的(在狗圈中被父亲走火的猎枪子弹碎片打中了脊柱导致下半身瘫痪),但在精神上是成熟的、负责的,保有内心善恶原则的。他直面了残酷的生活,并以自己的方式生存和发展自我。在电影的情节中,道格完成了远程的高等教育,并通过自己对于戏剧的掌握,以易装表演赚取生活费、实现社会化的生存,甚至都没有放弃下厨为自己做一顿美味的生活乐趣。虽然这里面有不得不通过女装易容来忘记自己残缺的悲哀,道格仍然在现实世界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规则:忠于自己,有尊严地生活,并用自己的力量除恶扬善。面对残酷的生活,道格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也拥有了自由的意志。在影片结尾,道格梳洗整齐换上男装,犹如回到纯真的自己,在狗狗的帮助下走出牢房,走向广场尽头的教堂。如果已经用尽了所有的力气,实现了自己心中的善恶,那么不符合社会规则带来的惩罚,他也选择以自己的方式,有尊严的悉数收下。最终倒在十字架阴影的道格,才是这丑陋世间最美好神圣的生命。
在雅各布森的《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当中,提到人对待痛苦的四种方式:(1)把痛苦视为可以控制或征服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相信自己的认知能力,把痛苦看做有待解决或征服的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度过难关;(2)把痛苦视为可以与之对话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倾听疼痛,听痛苦在告诉你什么,倾听痛苦希望你怎样生活,尝试满足痛苦所提出的要求;(3)把痛苦视为一种积极的挑战或礼物: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专注于能从痛苦中学到什么、专注于由此敞开的新生活,专注于被给予的新机会,并尝试心存感激;(4)把痛苦视为你无法左右的命运:最终接受无论你做什么有一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有些东西比你更强大,接受你的痛苦并让他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心理学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如何深刻地理解和分析一个人的全部和所有存在的“问题”,还在于承认和看到人的潜力、意志的自由和做选择的能力。在心理咨询的工作中,来访者带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来到咨询室,渴望得到帮助。有时候,来访者和咨询师或多或少都会在潜意识期待能够通过怎样的工作,最终共同“解决”问题、符合或达到“社会化”的心智水平。但在另一个层面,心理咨询也是回归自我,通过对于过往和现在的经历、对于他人和关系诸多层面的理解,主动做出选择,要以怎样的方式去面对生活。我们是可以建立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以自己方式自洽地生活的。心理咨询不仅仅是“自我修复”,也是一种“自我创造”。生活中有无尽的苦难,所以内心的自由才显得可贵。救赎之道就在我们自己的心中。
编辑:Aurora
责编:Alwaysfifi
S•格哈特,《母爱决定命运:爱如何塑型婴儿的大脑》.王燕,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8
博•雅各布森,《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郑世彦,译.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