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焦虑?理解孕产妈妈的心理变化

健康   健康   2024-10-11 20:30   北京  


医生仅仅认为“与健康相对的是‘没有疾病’”是不够的。“健康”这个词有其正面确切的意义,所以说,“没有疾病”只不过是健康生活的起点。


—— 唐纳德·温尼科特《人性》


英国著名儿童精神科医生及精神分析师唐纳德·温尼科特,在1954年撰写《人性》一书时留下了上面这段话。


作为儿童医生,他一边做治疗,一边进行研究,而且眼观“三路”——他关注婴幼儿照护,还研究精神疾病,同时致力于说明什么是健康的儿童和成人生活。


他提出,一个人的心理和情绪健康基础,是在生命早期的养育过程中奠定的,到成年期,这种情绪性发展也不会停止,这是一个健康的特征。


图片来源:bigstock


早期养育足够好,心理问题自然少温尼科特在他另一本书《妈妈的心灵课》中,充分表达了他对妈妈们的理解、敬意和尊重。


对于孕产妇和新手妈妈们,他认为鼓励、陪伴、分享经验和知识、提供支持才是重要的,如果妈妈能明白孩子需要什么,并相信她自发的母性,她就能做得“足够好”。


他反对任何人随意去指导妈妈怎么做,那会是“对妈妈价值的最极端的否定,否定作为妈妈自然而然就能萌发出来的母性和养育性”。



孕期心理变化


在孕产阶段,宝妈们在心理上会经历一个特别奇妙的变化过程,温尼科特称其为“原初的母性贯注”状态。这种状态大约从怀孕中后期开始,到婴儿出生后的几周后恢复。


在此期间,宝妈的专注力越来越从外部世界收回到自己身上,收回到自己的宝宝身上。


图片来源:bigstock


比如,她会敏感于胎儿的变化或胎动,不仅在腹中孕育着宝宝的身体,还在脑海中不停地想象着宝宝会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需要,有什么喜好。在这种状态下,宝妈会天然地投入于照护婴儿,对婴儿当下的状态和需求感同身受。


在原初母性贯注状态下,宝妈可能表现得敏感、紧张、挑剔、容易担心与宝宝有关的一切,甚至疏于对其他人或自己的照顾。


温尼科特毫不避讳地说,宝妈这时的样子就像“病了”似的。但这些通常是宝妈的注意力都转向了的宝宝的体现,以至于她其他的功能显得有些退化或失常。


一般宝宝出生后几周到几个月里,宝妈就会从这种状态中慢慢恢复过来。



不必过度焦虑


宝妈们经历这个状态本身是正常的,但对婴儿的贯注有可能与宝妈自己的个性和焦虑水平相互影响。


比如,一个容易焦虑的妈妈,在孩子需要安静休息的时候,可能由于担心太多,反而无意中不能让孩子安静。孩子睡得好好的,这个妈妈却可能频繁地查看孩子有什么动静;孩子稍微翻了一个身,妈妈就赶紧过来看出了什么事。


有的妈妈甚至老去戳动熟睡中的孩子,或给孩子换换姿势,内心似乎总有种怕孩子有什么问题的幻想。这其实也反映了妈妈对自己的信心不足,总怕养育出一个不健康的孩子。


图片来源:bigstock


有这种担心,说明宝妈对养育孩子是投入和负责的,但也不必过分扩大化养育的责任宝宝的健康成长,是孩子的“发展的潜能”和妈妈们的“母性养育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于这个潜能,形象地说,就像一株植物的种子。在宝宝体内蕴含的那种生命活力,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中,总是要活下来和长大的。


父母或养花人不需要完全清楚这种遗传潜能是怎么运作的,只需要尊重其自身的规律,适应性地提供充分的养料,足够好的土壤,充足的阳光照射,有水浇灌,剩下的就是静待花开了。



宝爸的支持不可缺席


从养育环境的角度讲,在宝妈处于对婴儿感同身受的状态时,她自己也是依赖和脆弱的。


极早期的婴儿就像同心圆中间的圆心,外面一层直接抱持住婴儿的是妈妈的照顾,而妈妈外围,需要爸爸撑住一个家来保护和支持这对母婴。


图片来源:bigstock


爸爸的存在,一方面能够给予妈妈非常大的安慰,他是妈妈的保护者和照顾者,作为爱人让妈妈感觉到心里踏实,觉到体舒服,感受到被呵护、被爱、被支持。


另一方面,妈妈在全身心地哺育新生儿的这段时间,通常需要暂别她的个人生活,包括工作和社交。这个时候,爸爸就是家的支柱,在这个阶段要为家庭而工作打拼,各项事务都安排好,这个家庭运转正常,不出乱子。


来自爸爸的这些无形的爱和支持,都会通过妈妈的安心养育,间接传递给孩子。


温馨提示

在早期育儿阶段,比起学习各种技术,接受诸多指导,一位母亲对宝宝发展潜能的信念,以及对自己成为妈妈的自信心,要更加重要。


内心的自由,稳定的情绪,敏感的观察力,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喜爱,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以及有一个爱她的丈夫,都是妈妈提供养育环境时至关重要的条件。


妈妈们也是会犯错的普通人,不必因为忧心能否照顾好孩子而过于苛责自己。提升内心的修复能力,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让辛苦孕育的生命之花在爱意中徐徐盛开





魏晨曦

北京睦和心理主任

心理治疗师

◆ 魏晨曦毕业于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UNICAMP)精神分析哲学专业,并取得硕士学位。他在巴西温尼科特精神分析学院(IBPW)接受了系统的心理治疗师培训。2019年至今,一直担任国际温尼科特协会(IWA)秘书长, 主要负责协调举办IWA国际学术年会及中巴温尼科特精神分析相关培训项目开发及推广。


◆ 在加入北京和睦家医院之前,魏晨曦在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工作,作为住院病房唯一配置的专职心理治疗师,为来访者提供住院期间个体心理治疗和团体心理辅导。


◆ 魏晨曦擅长处理青少年及成人的情绪障碍、个人成熟性障碍、人际关系问题,青少年成长及家庭亲子关系议题,婚姻及家庭问题等方面。







北京睦和心理咨询中心


北京睦和心理咨询中心本着高度的伦理规范、客户至上的服务体验,提供个性化私密心理咨询室和多功能团体活动空间,覆盖多维度心理健康服务范围,满足多元文化背景人士的需求。


在这里,您将体验高品质、非医学化、针对个体客户身心健康和福祉打造的心理保健服务。


北京睦和心理咨询中心衷心希望能帮助大家应对普遍的心理问题或情感困扰,增强心理韧性提高适应能力,让内心更加坦然平静。


服务时间:


周二至周日:10:00-19:00


服务咨询:

扫码添加小助手

References:

[1] Winnicott, D. W. (1964a). The Child, the Family and the Outside World. London: Penguin, 1985.

[2] Winnicott, D. W. (1986b). Home is Where We Start From. London: Norton, 1990.

[3] Winnicott, D. W. (1988). Human Nature. London: Free Association, 1992.


北京和睦家医院
北京和睦家医院是一家中外合资综合性医疗机构,同时拥有JCI和CAP双认证。 24小时预约电话:4008-919191;24小时急诊:010-59277120;孕产、产后康复、儿童疫苗、医美、体检 VIP一对一咨询:1381050824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