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重温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看一次唏嘘一次。
松子这个人物实在太有名,经过了许多情感号的传播和解读,松子几乎成为了求爱不得,自甘堕落的代名词。
从原生家庭开始,松子作为兄弟姐妹中的长女,为了夺取父亲对她的一点点注意力,努力当个好学生,活成父亲期望的样子,却事与愿违。
长大离开家乡后,陆续爱上了一个又一个花式不靠谱的男人。
为了这些男人的不离开,她甘愿去风俗场所当陪酒女,像当妈养孩子一样养男友。
下一段恋情,被当小三欺骗肉体;又下一段恋情,忍受男人的家暴和吸毒……到最后,松子终于自暴自弃,不再相信爱,也不再爱别人。
她彻底失去了人生目标,逐渐活成了一个慵懒肥胖,精神不正常的人,最终被小混混乱棍打死。
松子的一生都在卑微求爱的路上,可是她这辈子都过得很糟糕。
她没有感受过真正的爱,并不懂什么是爱。
她的凄惨境遇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同时也引出了一个思考:一个人,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确定自己是被爱的?
如果是否被爱需要依靠外界来确定,很快就能发现这其实是一个悖论。
因为爱是不需要反复验证的,要证明的爱往往就是出了问题的。
比如一个女人在一段关系里经常做的事情,就是反复确认对方爱不爱自己。
那么她会关注对方回微信的速度,和她说话是否专心,要对方删除异性好友,用小号试探对方,不断地踩雷区、触犯对方的底线。
结果对方真的离开了,她也就证明了对方确实不爱自己。
她要通过这些操作,去证明无条件的爱:无论怎样作妖,对方都不会离开。
于是不难得出结论,她在原生家庭没有获得无条件的爱,自己在感情中很没有安全感,患得患失。
在这里我要说出一个事实,就是爱情里的爱,反而就是有条件的。
不单是说物质层面的条件,还有学历、外形,人格魅力,情商高等。
这些条件不分好坏,只要你能够和正常人谈恋爱,就说明你一定有过人之处,这就是你获得爱的条件。
反过来说,无论是卑微求爱的松子,还是生活中那些反复求证对方爱不爱的女生,她们是没有条件的。
换句熟悉的话讲,就是她们不相信自己值得,不爱自己,她们眼里的被爱,似乎只剩下了“不要离开”,所以底线才非常低。
所以什么时候才能确认自己被爱呢?道理不难,就是我们开始自尊自爱的时候。
难的就是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因为不同人的理解不一样,也有人以为的自尊自爱,往往是走偏了,陷入了某个怪圈里出不来。
我也很难一时间说明白什么是自爱,简单的两个字包含了太多的东西。
但是,仅针对感情中自身的状态,我可以分享一些懂自爱的人比较敏感的“苗头”,作为参考。
01
对方是否恰到好处满足你的需求
我想起了一个朋友的抱怨,说平时男朋友对她不算差,节日、纪念日也有仪式感,懂得送礼物,带她去餐厅促进感情。
但她隐隐觉得不得劲,因为除了这些节日,其他时间她都很难感到满足。
比方说两人已经住在了一起,平时家务活基本她做完了。
有时候下班回来她实在累了,吃完晚饭就没有收拾,她随口说了句“我不想收拾了,你可以收一下不”。
对方就玩手机,头也不抬淡淡地回复“那你休息够了再收呗,没人会催你”。
还有就是想去哪里吃饭,想去看什么电影,休息时间做什么,如果有分歧,她基本上都是妥协的那一个。
虽然说这些细节都不是影响感情的大事情,但朋友就是说不上哪里的不舒服。
她为此还幽怨地说了一句:常觉得好像节假日送回一个礼物,就能买断我了一样……我这种想法是不是太作了?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是不明白自爱的女生,或者是爱得很卑微的女生,脑回路可能是这样的:他在节日、纪念日还能送我礼物啥的,证明他爱我啊!
然而朋友最后抱怨的那句话,让我觉得他们的感情与其说是真心相爱,不如说像“资源置换”。
男朋友除了节日给出表示,其他时间几乎都选择了“躺平”,享用女方的付出和退让。
虽然说爱情确实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但也不应该是这种置换的状态。
毕竟爱情没有真的是做生意一般的交换,就是用心去谈的,要细水长流地经营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我们经常说人要关注自己的需求,为的正是避免这种类型的感情关系。
我未必非常清晰什么是爱,但我能肯定如果一个男人真的爱你,他能做到:
长期都能恰到好处地在小事情上满足你的需要,给到你一种恒定的安心感,而不是恒定的膈应和质疑。
最后,我那个朋友勇敢说出了对男方的不满,并在男方坚持自我、数落她不知足之后,选择了分手。
02
恋爱前与恋爱后,你的精气神是更好还是更坏
为什么说好的爱情能使人成长得越来越好?
换个角度说,就是脱离了糟糕的感情状态之后,人反而对自己看得更清楚。
我们先看回松子的故事,从原生家庭出来的松子,虽然没能带着无条件的爱走入社会,但出厂设置还算平凡又正常。
然后每谈一段恋爱,她的生活不是当陪酒当小三,就是被家暴,不仅没有任何成长,还被严重消耗,离深渊越来越近。
可惜松子对于自己反复地被嫌弃,更多是归咎于外界的伤害,而不是向内归因。
向内归因的意思,并非反复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责怪自己的不好不是。
而是先想办法让自己意识到这样一种怪圈:为什么自己总是遇人不淑?为什么自己的生活状态那么糟糕?
然后,与其怪罪外界,控诉世界的不公,不如去想自己如何脱离这样的困境。
身边有个熟人,有一次向我感慨,几年前狠下心和前任分手之后,现在回头看才意识到以前的自己状态是多么差,外观看着年轻,但整个人气质很沧桑。
因为那个男人,虽然不是会家暴、吸毒、出轨的渣男,但整个人边界不清,根本不懂如何去谈恋爱,打理人际关系。
并且对她的一切的正能量,都带有满满的索取感。
这样的男人也是典型的黑洞,所以她和这样的男人在一起,就是纯纯地被消耗。
当自己身处糟糕的关系时,其实更多是当局者迷,更需要参考一些意见。
因为认知和体验的局限性,尤其是善良且不自信的人,面对不如意的结果,往往更怀疑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好,从而不断在糟糕的关系里继续加大投入。
其实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停止一切行动,静下心来思考。
有人这样跟我说过:当脱离了某种怪圈之后,就像打开了从未见过的新世界,从谷底反弹然后豁然开朗了一样。
所以要相信,当自己察觉到状态不对路,开始想寻求脱离方法时,就已经是懂得关爱自己的开始。
03
当你明白爱是吸引,而不是刻意营造
我有时会见到一些女生,发的朋友圈或生活记事,全部都是关于亲人、朋友、男朋友,如何疼爱自己。
也许有的人确实是这样被疼爱着,也确实喜欢这样发生活记录。
这样的习惯,原则上没有妥不妥当的说法,自己开心就好了。
直到有一次,我发现了一个常常秀自己被男朋友疼爱的女生,在另一个社交平台发自己抑郁到自残……
于是,我不得不去想,有些女生可能是为了给自己塑造铜墙铁壁般的安全感,所以只要有机会,就会抓住尽可能多的生活点滴,记录好自己被爱的“证据”。
对于这点,我想借助电影《土拨鼠之日》来说一下。
故事是关于气象播报员菲尔,在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偶遇暴风雪,随即停留在前一天,始终无法再前进一天,开始了他同一天的无限循环日子。
菲尔最终是怎么成功开启新的一天呢?
不是自暴自弃,不是连哄带骗,不是纵欲不是摆烂,而是发自内心地想要力所能及为这个世界献点温暖,发自内心去爱自己喜欢的人。
当他懂得爱这个世界的一切,也就证明了他懂得相信自己的价值,所以女朋友对他的回馈,都是被他吸引而来的。
这就佐证了吸引而来的爱比刻意营造的爱,代价会轻松很多,这种爱既能反哺自己,也让我们爱得更有力量。
再回到被爱的事情上,我们要搞清楚一个逻辑:
是有意从外界收集爱的证据,营造被爱的状态;还是自如地做自己,然后无意间吸引了爱?
真正被爱的关键,其实是我们有能力好好地爱自己。
所以才会说,唯有自渡,方是真渡。
作者 | 西良 90后双子座,用爱发电的写手。想法多,推理迷。热衷从文学作品及生活细节中,探索背后的情感动机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