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学强主任:多层螺旋CT对慢阻肺的诊断价值

文摘   2025-01-22 18:22   北京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犹如隐匿的“健康杀手”,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众多患者的生命健康。早期诊断对于改善慢阻肺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近年来,多层螺旋CT作为一种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COPD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评估中。为此,我们特别邀请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中医院呼吸科隋学强主任,分享多层螺旋CT在慢阻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专家简介

隋学强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中医院副主任医师

安徽省阜阳市呼吸病学会慢阻肺学组委员

安徽省阜阳市呼吸病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阜阳市呼吸病学会肺癌学组委员

安徽省阜阳市第五届结核病学会委员

安徽省阜阳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阜阳市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阜阳市中医药学会肺病专业委员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安徽省慢性肺部疾病学术联盟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安徽省医师协会呼吸病学医师分会基层工作委员会第二届委员

安徽省抗癌协会介入呼吸病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临床肿瘤学会肺癌专委会第二届委员

肺功能检测是COPD诊断的基本方法,能够获取患者肺功能指标,应用肺功能检测有哪些局限性?

隋学强主任: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主要表现为气道的持续受限。呼吸科主要通过肺功能检测去评估患者的肺功能,也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但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会误导临床诊断,导致漏诊或误诊。


1、检查结果受多重因素的影响:

(1)患者的配合程度:患者的认知水平、年龄等均会影响患者的配合能力,如老年人和儿童,对于这部分人群需要专业人员去引导,按要求配合完成测试项目。

(2)患者的心理因素:部分患者做肺功能检测时会出现焦虑、烦躁、紧张的情绪,情绪波动也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可靠性。

(3)仪器的精确性:这对于肺功能检测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仪器如果出现故障或者误差,会影响检查结果,因此需要定期对仪器进行质控检测、维护保养,这样能够提高仪器的精确性。

2、存在检查禁忌证:
肺功能检查并不适合所有患者,像体质非常虚弱的患者是不能够做的,其他比如一些存在肺大泡、气胸或者心脏功能问题的患者,也是不适合做肺功能检查的。





3、检查结果不能完全代表疾病的严重程度:

肺功能状态只能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参考,仍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资料对疾病进行全面评估。如某些慢阻肺患者临床症状很轻,但是检查结果却显示肺功能很差。部分哮喘患者肺功能检查结果正常,却存在严重的呼吸困难表现。因此,肺功能检查结果并不能完全代表疾病的严重程度。

多层螺旋CT技术在COPD诊断中有哪些基本应用和优势?您如何看待多层螺旋CT与肺功能检测相结合的诊断模式?


隋学强主任多层螺旋CT在慢阻肺评估中具有一定优势,可以准确地评估肺容积,这对于了解患者的肺功能状态或者气流受限程度是非常重要的。肺气肿是慢阻肺的重要病理特征,通过多层螺旋CT,医生不仅能直观判断肺气肿的存在,还可对支气管壁增厚、肺气肿程度等进行定量评估,为临床提供客观的量化指标,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相比其他的辅助检查,多层螺旋CT分辨率高,能清晰地展现肺部细微结构,在肺血管及一些微小病变的检测方面都具有优势,包括血管分布及肺实质变化,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对于慢阻肺的全面评估及制定诊疗计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多层螺旋CT扫描时间短、成像快,检测过程中避免了患者长时间屏气及呼吸运动的影响,尤其适用于急性胸痛或气喘不适的患者。作为一项非侵入性的影像技术,多层螺旋CT无需进行有创手段就能获取详细的肺部信息,对患者来说也是安全舒适的。


多层螺旋CT与肺功能检测相结合的诊断模式在临床上具有很重要应用价值。


1、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多层螺旋CT能提供高分辨率的肺部影像,直观地显示肺部解剖结构和病变分布,有助于发现肺部细微结构变化,如小气道及气管壁的病变、支气管扩张、肺容积的改变等。而肺功能检查可以量化肺部的通气换气功能,两项检查相结合,可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2、指导治疗决策: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及发展趋势,全面了解肺部结构和功能受损情况,准确地评估病情,为指导治疗方案决策提供详细信息。

多层螺旋CT在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对临床治疗有何指导意义?


隋学强主任多层螺旋CT在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1、评估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多层螺旋CT可对全肺容积进行扫描,精确地定位病变部位,清楚地显示支气管病变,评估患者的肺功能受损情况及病变累及范围,对于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预测疾病进展:多层螺旋CT除了能够显示气道炎症,也能显示黏液栓、肺泡破坏融合等病变,这都是慢阻肺典型的病理表现。医生可以通过观察到的影像学结果,预测患者病情进展趋势,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3、及时发现并发症: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通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多层螺旋CT还能精准地发现相关并发症,如肺心病、肺动脉高压肺炎、肺动脉栓塞等,有利于并发症的及时处理。


4、监测治疗效果: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可通过多层螺旋CT定期监测治疗效果,为调整用药方案和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5、其他:可监测到患者营养不良及运动耐力下降情况,提出针对性的生活方式调整建议,如增加营养摄入、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和体力劳动等。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对于慢阻肺患者急性发作期的病情监测和管理,以及提供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针对COPD患者,除了多层螺旋CT,还有哪些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隋学强主任除了肺功能检测及多层螺旋CT,目前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像学技术,能为COPD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1、X线:作为最基础的影像检查,可显示肺部的总体情况,包括肋膈角消失、膈肌低平等,这些都可以提示肺容积的增加,也就是肺气肿的表现。但是胸片分辨率较低,难以发现细微的小气道和肺实质病变。


2、核磁共振:可提供详细的肺部信息,包括肺实质和血管情况,并且在肺部的血流动力学和肺功能检测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核磁共振检查是在半封闭式的环境中完成的,并且检查时间较长,部分患者会产生恐惧心理。此外,核磁共振的检查成本相对较高,检查禁忌也较多,如果患者装有起搏器或钢板,是不适合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


3、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用于评估患者肺部的血流灌注情况及通气功能,但是它的使用成本较高、分辨率低,而且还有辐射暴露风险,因此一般不建议使用。


4、B超:超声适合检查身体的一些软组织和器官,可以用来评估胸腔内部的情况,包括气胸和胸腔积液等,这对于慢阻肺患者并发症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对于COPD患者,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有不同的优缺点,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手段。总体来说,目前临床过程中遇到的慢阻肺患者不多,这可能与公众对于慢阻肺病的认识不够充分有关。一些患者虽存在慢性咳嗽、气喘症状,但由于未及时前往医疗机构检查诊断,导致疾病未得到规范有效的治疗。因此在这里呼吁公众提高对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重视,关注慢阻肺的早期症状,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长期吸烟、有慢性咳嗽咳痰症状的高危人群。目前临床中已有非常精准的检测治疗手段,如果能尽早发现识别慢阻肺,并进行规范治疗与管理,是能够控制及延缓病情进展的。对于稳定期患者,也要保持持续的呼吸康复锻炼,调整生活方式,规范服药,降低急性发作风险。

编辑 | 郑永韬

审核 | 李冠妍、孙富康

全科学苑
专注全科医学,服务基层医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