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
硕士生导师
九三学社社员
中共党员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院(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呼吸ICU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呼吸病学肺部肿瘤介入学组委员
世界华人内镜学会呼吸分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肺癌诊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慢性肺部疾病学术联盟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
曾于日本千叶大学及德国海德堡大学研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居高不下。根据您的临床经验,您认为目前COPD主要危险因素有哪些?
高扬主任:慢阻肺的危险因素较多,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先天遗传的不可控因素,另一部分是后天可以尽量避免的因素。
您刚才提到目前开设了戒烟专科门诊,请问能否详细说明一下,在戒烟门诊中是如何协助患者进行戒烟管理的?同时,您能分享一下戒烟管理的成效如何吗?
高扬主任:吸烟依旧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健康风险之一,它也是引发慢性疾病的关键因素。在全国范围内,包括我们PCM的全国规范化建设中,呼吸科门诊的建设是不可或缺的。这不仅是我们一家医院的行动,而是全国统一的行动,与COPD的规范化诊疗体系紧密相连。只有消除这一诱因,才能有效降低COPD的发病率。因此,三级医院普遍设有戒烟门诊,这是一项重要的专科门诊服务。这包括药物配备以及戒烟流程,如进行患者教育及签署戒烟承诺书等,都是戒烟门诊一直持续在做的事情。
但在中国,尽管我们已经推广戒烟多年,可是主动寻求戒烟的患者数量仍然有限。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法律,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然而,仍能感受到二手烟甚至三手烟的影响,因为总有人不遵守国家规范和法律。因此,这项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但作为医生,既然患者来到医院,我们就必须进行宣教,利用身边的案例教育他人。有时我们会告诉患者,许多老年人因长期吸烟而入住呼吸科病房,吸烟造成的损害是长期的、慢性的累积过程。来到戒烟门诊的大多数患者已经患有某些呼吸系统疾病,他们来此是为了给自己的健康增加一些保障。大多数情况下,患者是因为家人或自身意识到吸烟的危害而来到医院寻求帮助。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忽视多年来的戒烟宣传工作。
COPD急性加重是患者病情恶化的关键时期,需要迅速而有效地干预。您在处理COPD急性加重病例时,有哪些关键的抢救措施和经验可以分享?
高扬主任:慢阻肺急性加重是临床医生特别关注的问题。慢阻肺患者每次发生急性加重,都意味着肺功能加速下降、生活质量降低以及并发症风险增加等严重后果。此外,每次急性加重都可能成为后续急性加重的诱因,从而导致患者住院频率增加。
为了有效预防这些不良后果,医院在门诊实施了慢阻肺的规范化全流程管理。而针对出院患者,为防止急性加重的发生,我们特别提醒患者,当前全国已进入冬季,流感高发。最新的数据显示,第52周全国流感门诊量达到30%以上,这意味着超过30%的门诊患者流感检测呈阳性。慢阻肺患者本身属于高危人群,容易合并流感,这将进一步增加肺功能下降和急性加重的风险。我们建议患者在流感季节减少外出、避免前往人流密集场所,并接种流感疫苗等。这些预防措施仍然非常重要,需要反复向广大慢阻肺患者强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复急性发作后肺功能呈进行性加重,可引发肺动脉高压(PAH)、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有哪些指标可以帮助识别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慢阻肺与心血管疾病的相互作用及其管理策略是什么?
高扬主任:中国心肺控制领域的专家,陈荣昌教授发布的中国心肺控制专家共识,认为肺脏疾病若未得到妥善治疗,最终将危及心脏健康。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经历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到肺心病的典型三部曲。对于老年患者在病程中若展现出上下肢浮肿、腹胀、颈静脉怒张乃至肝脏肿大等右心功能不全的体征,往往提示其已从单纯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进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若患者进一步出现右心衰症状,则标志着其病情已由代偿期转为失代偿期。
多年前,中国的呼吸科医生就提出了“肺伴冠“(是指肺部疾病伴随冠心病)的概念,这是我们老一代呼吸科医生的智慧结晶。我们作为呼吸科医生,一直特别关注心脏问题,对于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或COPD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除需进行住院常规检查、呼吸功能检测、六分钟步行试验、血气分析、肺部CT及胸片等呼吸科常规检查外,还需密切关注患者心脏状况,包括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等检查。同时,考虑到部分患者存在的特殊情况,如抗拒吸氧、用药不规范或长期缺氧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对此,可通过增强CT间接评估患者肺动脉压力。针对这类患者的管理策略,应基于上述综合检查结果,加强患者对病情的认知及治疗的依从性,并通过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审核 | 李冠妍、孙富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