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嗣红:庙党在红椿

文摘   2022-09-30 09:41  




巫山县文联、作协出品


巫山,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是我们国家的“天然药库”,以高品质庙党著称于世,而庙党在红椿。

今年的八月,是罕见的酷热之年,避暑胜地红椿也达到从未有过的35度之高,但来避暑的人们还是络绎不绝,甚至是一房难求。在城里很难相见的熟人,却频频相遇在这个土家小镇的街上,让人感觉格外亲切。人们悠闲地享受着这片净土带来的快乐,呼吸着高山茂密植被散发出来的清新空气。而那些森林里制造负养离子的几人合抱的大树,是老一辈红椿人默默守护至今的红椿最宝贵的资源,是真正能称得上森林的森林,这样的生态,也是种植药材的乐土,红椿,也就成了名符其实的药材之乡。

八月的红椿,空气中弥漫着党参的诱人药香,浓郁甘甜的味道滋养心脾。今年的酷暑完全没有影响庙党的正常生长,甚至让香味更加浓郁。我们一行散步在大坪村到镇上的路上,夜风习习,凉爽惬意,周围漆黑静谧,远处庙宇坝子里的灯光闪烁一片,竟一时有站在天上看人间的错觉。


沿路看到村民院坝里的竹笆折上晒满摆放整齐的党参,夜灯下,一家人正忙碌地用“七搓八扳”的党参非遗传统技艺,整理着白天挖来的鲜党参。筐里参差不齐的带泥的鲜党,经药农的双手几搓几扳,华丽转身为标准整齐的党参药材。院子里昏暗的灯光,将药农的身影拉得很长,党参在他们的手里有节奏地扳出咚咚的声音,那声音随着沉沉夜色消失在对面的山崖。眼前的意境,让人仿佛回到《齐民要术》里的农耕文明,那些千年的传统技艺,其实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们,精湛严谨的手工一直在民间继续,在这些朴素又知识丰富的村民的生活里。

放马场,一个神奇又神圣的地方,是红椿村村委会所在地,庙党的主要产区,也是巫山到建始的古盐道绎站。境内的上下千丈岩瀑布,一个气势磅礴,一个秀美灵气,优质的龙洞水,担负着庙宇坝子、铜鼓和红椿十几万人的生活生产用水。今年罕见的大旱竟然让从未断流过的下千丈岩干涸,水库的水几近见底。所幸上千丈岩虽没有往日壮观的瀑布景观,但清澈的龙洞水还是源源不断地流向千丈岩水库,这么宝贵的水资源环境,应该归功于红椿茂密的森林,还有默默守护这些生态的红椿人。

很多年以前,第一次来到放马场,正是党参花开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药香。坝子里,坡田上一片青绿,党参的喇叭花低垂在绿色的藤蔓之下,让人不易觉察。蹲下身子将党参藤提起,藤上开满淡黄绿色花朵,花片上点缀着淡紫堇色斑点,晶莹剔透,朴素高贵。它们低下十分美丽的头颅,不以华美示人。那一瞬间,我似乎看到了那些倒钟型花朵低垂的本质,它们从植物的世界华丽转身,在中国本草中显示出治病救人的神性光芒。

明代大医家龚延贤所著的《药性歌括四百味》中,将党参位列第一,并概述党参的功用性味为:“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一句大补元气,将党参推向至尊地位。党参,因有人形,又是补益人之根本,因此,在古中医典籍中被尊称为人参。《本草纲目》说,党参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神草”,称为上品。有“补五脏,安精神,通血脉,止消渴”的功效。党参以色黄,化渣,香浓甘甜为上。而红椿的庙党,正是以入口化渣,味道香甜,用于药膳的主要食材,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红椿,在大片的党参地里,在今年的超级烈日下,药农正飞舞着锄头,收获他们用了长达四到六年的辛苦管护才长成药材的党参。他们被太阳晒黑的古铜色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位身穿青布衣杉的老者,看到我们的到来,停下手里的农活,直起身将粗糙的双手杵在锄头上,脸上漾着质朴和善的笑容。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神农的身影,框里装着的是神农尝百草,经千百次筛选出来的“上品人参”。那手里杵着的分明是巫咸的药锄,“大巫”的高智慧深藏在他们沟壑纵横的前额里。也许,神农,巫咸,他们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只是以另一种形式一直护佑着大巫山人民。

红椿,因为党参,因为那个神秘的龙洞,还因为高达百分之七十的森林覆盖率,成为人们向往的理想生活之地。而我看到的红椿,是一扇连通上古,与神农、巫咸对话的时光之门。在龙洞,仿佛能看见大巫师岐伯正在精心挑选他的疗愈工具,那些天然油润的“砭石”之秘。也能看见巫咸用地骷髅叶叠成的盒子,舀一盒龙洞的“神水”,为人们去病消灾,护佑一方百姓的安康!

在大坪村,偶遇曾经在老城一起做事的陈妹,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像家人一样互通往来。陈妹的老家在人们口中的“老高山”,海拔近两千米的飞播林场,与湖北交界,人烟稀少。由于野猪成群,粮食很难种成功,加上土质肥沃,森林覆盖率高,非常适合药材种植,村民大都以种药为主,陈妹的哥哥陈平是其中之一的药材大户。陈父在文家槽的祖屋前,种了五年的黄柏树已经成林,但还没有达到收割的时间,大片正开着白色球花的牛膝望不到边,十分壮观。穿过牛膝的田坎,好多种球沾在我白色的棉麻裙子上,它们似乎在求我,希望将它们带向远方,在另一片土地生根发芽,为人们带来健康。川贝田里的苗还没有破土,天麻在遮阳棚里的土壤下正孕育着希望。一大片翻过的泥土还残存很浓的党参味道,陈父说,有湖北的药商刚刚买走种了六年的党参。今年鲜党价格较往年好一些,但还是与种植多年的高品质药材价值不是很配,此刻,让我深刻理解了“价低伤农”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陈平带我们去看他的药材基地,一条坑坑洼洼的基耕道,是他用自己的挖掘机简单修出来的。站在管护房的门口,抬头仰望,有望不到边的长势旺盛的川牛膝地,低头目光所及,也全是党参,天麻,云母香。那些满坡种植整齐划一的药材苗,都是请村民一棵一棵人工栽种。田里拨草的药农,拿下头上的草帽,手里抱着一大捆杂草堆在路边,她们被太阳晒得黑红的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开心地与我们打招呼。

陈平说,他将在外打工的钱买了几台挖掘机,在外包一些小工程,所得收入才免强能支撑一年请工七八十万的工钱成本。亏本赚钱,全看药材市场这一年的价格起伏。但红椿人种药材,不管能不能赚多少钱,他们都会种,那是传承在基因里的对药材的敬畏,更是对这片出上品药材的土地的敬畏!

那一年,在放马场的党参地里,我顺手摘下一朵党参花放在嘴里品尝,立即被香浓甜脆的口感惊艳到了。于是,在古树人家的腊肉汤锅里,放一些鲜嫩的党参花和党参的嫩苗,主人怀疑地舀一勺入碗,试探品尝,然后惊喜地感叹说:“真好吃!没想到党参花还可以这样吃。”

我试过党参花的很多种吃法,浇上沙拉酱,酸酸甜甜的口感是年轻人喜欢的味道,鲜辣汁让党参花有美女与野兽的霸气,在芙蓉鸡蛋羹上撒满参花,立即赋予普通鸡蛋羹皇家的贵气,而我觉得最妙的吃法一定是“高汤参花盅”。用文火炖一锅党参老母鸡汤,将新鲜的党参花洗净入汤盅上桌,随一碗清透的高汤,徐徐倒入鲜活娇嫩的参花盅里,一碗高级感十足的“高汤参花盅”就完成了。

手捧汤盅,参花还鲜活地在汤面绽放,慢慢交融的药香与鲜味在房间弥漫,扑鼻的香气,让人如同享受一场阳光明媚的嗅觉盛宴,还没有品尝味道,就已经置身在芳香疗愈的氛围里了。用精美汤匙细细品味,参花脆甜,汤鲜味醇,整个品尝过程仪式感满满。原来药膳也可以这么美好,在药材之乡巫山,药膳,并不是专属于高级餐厅,寻常百姓家随时都可以有这样的体验。


随着气温的逐年上升,红椿的避暑康养产业越来越红火,应红椿乡邀请,在大坪村委会集体经济的厨房里,为做农家乐的村民传授餐饮技艺。红椿的一乡一品,不用思考,一定是那些美味又养生的庙党菜品。从党参煎饼,传统的庙党炖鸡、干煸党参、庙党珍珠丸子、辣拌庙党、党参烤鱼等“庙党全席”,一定会让你慕名而来。当你走进红椿,就走进了党参的世界。从田间地头,餐桌茶点,到旅游小吃,庙党的身影无处不在……

红椿有庙党……庙党在红椿!

【作者简介】陈嗣红,巫山县作协会员,巫山饮食协会会长,发表作品若干,现居巫山。

巫文弄墨
系巫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巫山县作家协会主办;展示巫山本土作者及巫山籍人士文艺作品并一切关涉巫山的文艺创作,并巫山各类文艺活动。
投稿邮箱:295898443@qq.com;
通讯地址:重庆市巫山县高唐街道广东中路35号
扫描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主办:巫山县文联、作协
主编:林文华
副主编:黄国萍
编审:熊倚霄
责任编辑:向欣
巫文弄墨
巫文弄墨系由巫山县文联、巫山县作协主办,展示巫山本土作者及巫山籍人士文艺作品并一切关涉巫山的文艺创作,并巫山各类文艺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