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TIONAL
SUMMER
李泽厚先生在《说巫史传统》中指出:“巫术礼仪不仅是儒道两家,而且还是整个中国文化的源头。除已提到的历数、方术、医药、技艺等等外,中华文化各领域所共同使用的一些基本范畴也如此。”
从文化发生学角度看,中华文明从远古到商周,就逐渐形成与遵循着一种“巫史传统”。“巫史传统”表明了原始巫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原始基因,渗透到了中华文脉的血液之中,使中华文化的各种文化分支形成了一种一体多元的血缘关系。
理论上,历史文化具有纷繁复杂性,但我依稀记得家中老人生前讲:
在巫山老城,有高唐观黄葛树,是巫山城西的风景树,位于古高唐观山门旁,植于清代乾隆年间。树高约12米,冠幅约15米,下临平湖秋月,朝东的一面树身枯坏不存,但仍枝叶茂盛,生机盎然。
过去人们去高唐观游览进香,出巫山城西门,过会仙桥,上行至此,在树旁稍事休息,虔诚者听巫峡潮涌,还会对树焚香礼拜,有渔者歌曰:
仙鬟枕峡水三千,古刹迎巫峰十二。
平湖秋月巫峡潮,桂影宁河故人影。
中秋佳节,明月朗朗,我坐着暗蓝色的摩托在巫山新县城中心马路上平缓行驶着,一个白发中年人正背着台相机在路边行走,缓缓捏紧刹车,定睛一看,我喊了声:“大平舅,舅,走!一起去博物馆。”大平舅巍巍抬起眼,嘴角露出微笑,将手向前一挥,似乎在示意我注意马路上的车流,车开出,留下舅缓缓的身影。
摩托车在红灯转绿后,进入下坡,巫峡的江风吹来,前面是巫山百步梯。一对情侣正热情相拥,女孩身体颤动了一下,将军绿衣的男孩搂得更紧了,男孩轻轻亲了女孩额头,便牵着她纤纤细手往巫山博物馆走去,门口是一位青年志愿者同志,他轻声招呼道:
“欢迎你们来巫山博物馆,请跟随我们来非遗厅,一起学习探讨巫山文化。”
“巫峡讲坛”是承载巫山本土文化的一个平台,由巫山博物馆承办,在县内颇有名气,中秋节讲坛的主题是“月满巫山,科学共赏——巫文化中的科学”,笑老师静静地在靠讲台的左侧长凳坐着,舅也刚到,他嘴唇的胡子微微抬了抬,吐出句:“各位,我们又好久不见咯。”笑老师关切道:“大苹果,你好像有些瘦了。”
“那我倒没有,我称了体重,我重量一点没有变化。”舅笑答。
讲坛开始前,大家聊着天,男人的话题是俄乌战争、退休延期、房产新政,女士们絮絮叨叨的是家人健康、孩子学业、美丽衣物与日常家务……讲坛的氛围是随心自然,讲者登上台,灯光亮起。
“随着原始部族间的战争与迁徙,巫文化得以深入发展:巫咸古国被巴国兼并成为巫郡后,巫楚文化开始融合,产生了一度繁荣的巴文化。到秦汉统一后,这个以巫文化为母体的巴地文化,又开始融入了华夏文化共同体,巫文化因此成为托起华夏文明的伟大巨石之一。”讲座上,向承彦先生娓娓道来,空调风时而吹动他头顶竖立的白发,像一丛跳舞的秋草。
回家,睡前,巫山顶突然传来云层起伏的声音,就如同住在遥远的峡江深处,一点一点骚动,感觉困意渐渐消失,过去的某个约定或是生命被层层包裹着,巫山山脉进行着有节律的地壳颤动,颤动的是巫山文化魂,前来访问今夜的我们,完成了月圆之际的片刻宁静。
黄月悬挂西天,窗外空荡,似乎若有所失,仿佛一种文化事实正起起伏伏,经过那些熟视无睹的川江潮水,入眠的巫山县城,传来巫峡潮水的声音,这疲惫的历史文化幻觉触动一群人,在这个巫峡深夜,继续旅行……
【作者简介】周子杰,巫山县作家协会会员,重庆散文学会会员,重庆青年摄协会员。
九月你好
在夏天盛开的花 在秋天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