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怎么走,先看土地。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供货不足协议来补
但是蛇年上半年,上海新房供应还是会受到影响。这不,春节前的几个周六,我们只能看到一些零星项目加推,房源数量还很少。
对于全国范围内新房还能卖得出量和速度的上海,宅地供应是必然要提起来的。直白的说,要完成整年新房成交指标,货量先要管饱。2024年的收缩,更要靠蛇年来追赶。
所以,我们会看到,在春节前夕上海还在拍地,杨浦滨江的风貌地块也锁定了货主。紧接着,2025年第一批土地2月中下旬就要开拍,比以前提早了近一个月。春节前,还增补公告了一块嘉定新城远香湖的宅地。
I15街坊实景图
节前从一家央企获悉,它们今年在上海的新房指标,要在2024年基础上再上一层,直指400亿。虽然该央企已是去年公开市场大地主,但货量还远远不够。
可以预见,除了公开拍地,协议出让在蛇年还是得大干。
老玩家和新玩家
2024年的土拍,其实从下半年开始,已经呈现了一定的加速度。这来自于去年土拍两次的规则变动。总的来说,就是价高者得,同时淡化联动价,让土地和新房都更为市场化,更有自主性和竞争力。
从这一变化我们也看到,不少地块出现了多家房企竞价的热闹场面,从而诞生了犹如绿城小米地块在内的不少高溢价、高热度地块。
为什么说这种变化,会让2025年的土地市场继续加速?
以2024年最后一块洞泾宅地为例,我们来看看去争夺的都有谁:保利发展在该地块隔壁就有续销项目,虽然所剩货量不多;招商在地铁下一站的泗泾,还有很多货值;上海库存都挤在松江的国贸,也参与到了这次土拍。
道理很简单,2025年类似有存量库存的地块,自然不缺乏“保价者”或者“抬价者”。新杨思、唐镇等热门地,未来如有新地,应该也是如此。
老玩家,不肯轻易离开牌桌。
同时我们也发现,市场一轮洗牌后,国央企是拿地主力军,但时不时还是有新玩家。
比如外企阵营,我们看到了新加坡丰隆。民企阵营,上海本土房企“大华”还在拿地,龙湖、宸嘉、贝壳等,也有7幅地块成交。而像北京城建、中建七局等都是首次挺进魔都。
加速腾笼换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