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艳民,一个从工厂技术工人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碳化硅衬底材料公司创始人的传奇人物,他的故事充满了奋斗与坚持。
宗艳民1964年出生于山东济南,19岁时成功考入山东轻工业学院(现齐鲁工业大学),学习硅酸盐工程专业。这个专业主要涉及水泥、玻璃、陶瓷等材料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是该校实力最为雄厚的专业之一。毕业后,宗艳民被分配至济南灯泡厂工作,在技术处担任工艺工程师一职。然而,好景不长,这家灯泡厂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宗艳民面临失业的困境。
2002年,宗艳民决定投身工程机械行业,成立了济南天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代理销售沃尔沃品牌挖掘机等工程器械。借助国内大基建的发展东风,天业工程机械得到了迅速发展,宗艳民也积累了可观的发展资金。然而,在卖挖掘机的过程中,宗艳民并未忘记自己的材料梦。据报道,他在销售挖掘机的大院里专门开辟了一片地,“组建”了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继续探索材料科学。
2010年,已经46岁的宗艳民决定进军材料行业,成立了天岳先进。公司成立之初,曾探索过蓝宝石衬底领域,这是一种用于LED芯片的衬底材料。但很快,宗艳民找到了更好的发展方向。当时,他得知中科院院士、山东大学蒋民华教授经过10年努力,在实验室成功培育出碳化硅单晶的技术,但未能实现产业化。于是,宗艳民联系多方买下了这一技术,天岳先进成为国内首家掌握碳化硅单晶生长及衬底加工技术的高技术企业。
碳化硅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开发高压、高温、高功率、高频等条件的新一代半导体器件。自成立以来,天岳先进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设备设计、温场设计、粉料合成、晶体生长和衬底加工等核心技术,形成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流程生产体系。公司的主营业务涵盖半绝缘型和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广泛应用于微波电子、电力电子、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等领域。
经过多年的发展,天岳先进已经成为全球碳化硅衬底领域的领军企业。2015年,公司实现了国内较早的4英寸碳化硅衬底量产;2019年8月,引进了华为旗下子公司哈勃投资作为战略投资者;2020年,公司经多轮融资后,估值突破百亿;2021年,上海临港新工厂开工建设;2022年1月,公司登陆A股科创板上市;2023年5月,公司上海临港工厂正式投交付,同月,公司与英飞凌签订全新衬底和晶棒供应协议,同时与博世展开合作。
截至2023年,天岳先进的市值已经达到220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碳化硅衬底材料生产商。宗艳民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和实控人,持股超过30%,其财富也随之水涨船高。在2022年的《胡润百富榜》上,宗艳民以13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位列榜单第473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山东“济南新首富”。
然而,宗艳民并未满足于此。他深知,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只有不断创新和突破,才能保持领先地位。因此,天岳先进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和技术的持续升级。同时,公司也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2024年,天岳先进宣布放弃此前公布的定增方案,选择在香港发行股票并上市,以推进海外业务布局。这一决策无疑将为公司带来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市场机会,助力天岳先进在全球碳化硅衬底市场的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