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死磕”碳化硅?

文摘   2025-01-18 19:12   江西  

近年来,碳化硅(SiC)逐渐成为半导体产业的“明星”,并在我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政府到科研界,从企业到投资者,碳化硅的潜力和战略价值都在逐步显现。那么,为什么中国要全力以赴“死磕”碳化硅?其中的深层原因不仅仅是技术突破,更有全球产业竞争、能源转型、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考虑。本文将为您解析中国为何如此重视碳化硅产业,背后的动因到底何在。

碳化硅衬底,来源:山西烁科

碳化硅的独特优势:下一代半导体的宠儿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碳化硅为何被誉为“下一代半导体”的重要材料。传统的硅(Si)半导体材料虽然已经使用多年,但其在高温、高压、高频等极端环境下的性能不足,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电子设备的需求。例如,硅基器件在高频和高功率应用场景中,经常出现性能瓶颈,这对新能源、5G、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应用造成了困扰。

Si、SiC材料特性对比    

而碳化硅(SiC),作为一种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克服了硅基材料的多项短板,具备以下几大优势:

  • 耐高压特性
    碳化硅的击穿电场强度是硅的10倍以上,能够承受极高的电压,这使得碳化硅在高压应用场景中远超硅基器件。
  • 高温稳定性
    碳化硅具有更高的热导率,比硅更容易散热,能够在更高温度下稳定工作。这一特性使得碳化硅在功率密度高的应用中表现出色,并且减少了对复杂散热系统的需求。
  • 低能耗与高效率
    碳化硅具有较低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能够在高频切换时提供更低的能量损失,这大幅提高了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效率。

正因为这些特性,碳化硅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等高端制造和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尤其是在全球向“低碳经济”和绿色能源转型的过程中,碳化硅的市场需求将持续上升。

“换道超车”:抓住第三代半导体的机遇

回顾半导体的发展历史,硅(Si)是第一代半导体材料,砷化镓(GaAs)等是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硅基材料一直主导着半导体产业。而到了21世纪,随着新能源、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传统硅基半导体逐渐暴露出无法满足高功率、高频率、极端环境等要求的短板。

中国在第一代和第二代半导体领域,起步较晚,且面临国际技术封锁和制裁,长期处于追赶的状态。在此背景下,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如碳化硅)成为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新赛道”,这也是中国为何选择在碳化硅领域“大力投入”的原因之一。

相较于第一代和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技术壁垒较低,国际竞争者相对较少,因此中国有机会在这一领域赶超国际同行,实现“换道超车”。我国的碳化硅产业起步与国际发达国家相差不大,这为中国在该领域的追赶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碳化硅的独特优势,使其在能源转型和智能化技术应用中,成为了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技术。这意味着,中国有机会通过自主研发、产业化推进等手段,掌握未来半导体产业的话语权。

碳化硅的市场驱动力:新能源汽车与光伏发电的崛起

中国在推动绿色低碳经济方面的决心,推动了碳化硅在多个行业的快速应用,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和光伏发电领域。

1. 新能源汽车:巨大的市场需求

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是碳化硅产业发展的最直接推动力之一。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总产销量已突破950万辆,渗透率达到31.6%。根据政府的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将占汽车总销量的50%以上,2035年,电动汽车将占到所有汽车销量的50%。

201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及增长率

          

 

2015-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功率半导体是其关键组成部分。尤其是电动汽车的电动机、充电桩等系统,迫切需要高效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碳化硅由于其高效、高功率密度、低损耗的特性,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理想选择。每辆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碳化硅功率器件的价值,约为700-1000美元。

与此同时,碳化硅在充电桩中的应用也显示出巨大潜力。碳化硅器件能够提高充电效率,缩小设备体积,从而加速充电桩普及,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

2. 光伏发电:推动绿色能源的“绿色芯”

光伏发电是中国当前大力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产业。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到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将超过270GW,碳化硅将在这一领域扮演重要角色。

光伏逆变器中碳化硅功率器件占比预测

目前,光伏发电领域的传统逆变器普遍采用硅基功率器件,但其能效较低,且损耗较大。而碳化硅MOSFET(场效应晶体管)则能有效降低光伏逆变器的能量损失,提高转换效率。从96%提升到99%以上,能效的提升不仅降低了光伏发电的成本,还增加了系统的功率密度,使得设备体积更小,使用寿命更长。

随着中国光伏产业的持续发展,碳化硅在光伏领域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成为实现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

政府支持与产业投资:政策和资本的双重助力

自2016年以来,中国政府对碳化硅产业给予了高度关注与支持。国务院、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出台了有关碳化硅产业的扶持政策,并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些政策不仅推动了碳化硅技术的研发创新,还帮助国内企业加快了产业化进程。

同时,投资界的热情也为碳化硅产业注入了活力。随着碳化硅产业的前景逐渐明朗,许多资本涌入该领域,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投资规模逐年扩大。这些资金的注入,不仅加速了技术突破,也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完善。

产能过剩与价格下行: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碳化硅市场前景广阔,但行业内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国内部分企业在扩产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短期的产能过剩,进而造成碳化硅价格的下行压力。然而,业内专家认为,价格下行并不完全是坏事。相反,随着成本的降低,碳化硅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等领域,市场需求的爆发将进一步推动碳化硅产业的发展。

结语

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凭借其在高压、高频、高温等极端应用场景下的卓越性能,已成为未来科技竞争中的重要“绿色芯”。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碳化硅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技术创新不断突破。

无论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还是光伏发电的绿色转型,碳化硅都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中国,也正通过“死磕”碳化硅,迈向科技自主可控的新时代,逐步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不仅是一次产业发展的机遇,更是中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素材来源:粉体网

半导体信息
中国领先的半导体科技新媒体,半导体技术和半导体资讯专业平台,专注半导体上游、中游的长晶技术、衬底技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