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市暴涨!揭秘2024年中国创新药十大牛股,与背后的真相!

文摘   2025-01-04 19:01   上海  

0

2025.01.04

本文字数:6072,阅读时长大约15分钟

导读:在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创新药企的表现却异常亮眼,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大亮点。云顶新耀、歌礼制药、联邦制药等公司凭借其创新药物的强劲表现,股价屡创新高,展现出行业的强大“韧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经济低迷时期,市场中仍不乏表现突出的股票。虽然国内的生物技术公司没有像美国那样出现涨幅超过1000%的公司,但在面临诸多内外挑战的情况下,一些国内的创新药企依然表现优异。
根据Choice数据,截至12月31日,港股和A股的创新药企中位数涨跌幅为-19.7%,涨幅排名前十的公司中位数为57.9%,其中涨幅最高的是云顶新耀,达到132.6%;而跌幅排名前十的公司中位数为51.3%,跌幅最大的北海康成年内下跌了85.4%。
分析这些公司的股价表现,不仅仅是为了茶余饭后的闲聊。这实际上是在资本寒冬中,市场“追捧”的药企名单。与往年不同,今年涨幅显著的创新药企中也出现了传统药企的身影。
这也再次提醒我们,不应低估中国创新药企的“韧性”。那么,这些公司究竟做对了什么?这又将为行业带来哪些启示呢?
/ 01 /

云顶新耀:管线价值创造戴维斯双击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发展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然而,环境的快速变化让许多药企措手不及,云顶新耀也曾一度未能达到市场的预期,股价一度跌至低谷。
不过,从2022年的低谷到现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云顶新耀的股价已经上涨了超过七倍,去年全年的涨幅达到了132.59%,在创新药板块中表现突出。
对于创新药企业而言,支撑市场预期的核心在于其研发管线的价值。云顶新耀之所以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可,是因为其研发管线的进展屡屡超出预期。
依嘉和耐赋康先后上市,使其拥有了两款商业化的重磅新药,并迅速步入商业化的快车道。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26亿元,2024年上半年营收达到3.02亿元,预计全年营收将达到7亿元。
市场对云顶新耀的预期并不仅限于此。2024年,公司的重磅新药阵容继续扩大,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伊曲莫德在澳门上市,并在大湾区成功实现商业化;另一款新型抗生素头孢吡肟-他尼硼巴坦也预计很快在国内申报上市。
至此,云顶新耀的商业化基础已经稳固。公司预计,上述四款药物的销售峰值将达到100亿元。
年底时,其重磅产品耐赋康正式进入医保目录,在多款产品的推动下,公司将继续保持营收的高速增长;同时,公司也在加快自主研发的步伐,潜在的商务拓展预期进一步推动市场对其长期预期的提升。
在这种业绩的正反馈中,云顶新耀率先走出低谷,开启了业绩和估值的双重增长。
/ 02 /

歌礼制药:“转型”坐上了GLP-1风口

在行业风口上,即使是猪也能飞。歌礼制药全年涨幅达110.76%,主要得益于第四季度的表现。在9月之前,其股价年内下跌了28%,甚至在8月创下历史新低。
原因很简单,在正式宣布进军GLP-1减肥药市场之前,歌礼制药虽然资金充裕,但面临不小的挑战。作为18A政策下的第一股,歌礼制药充分利用了政策优势,财务状况良好,2024年中报显示其现金储备超过20亿元。然而,在丙肝市场被吉利德占据后,歌礼制药陷入困境,一个故事讲完后,下一个故事尚未找到。
因此,过去三年,歌礼制药一直在探索转型,从新冠口服药到MASH药物,不断尝试各种热点。但由于临床数据不佳或专利纠纷等问题,始终未能找到明确的方向。
好在公司资金雄厚,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尝试和调整。这一次,歌礼制药决定进入全球热门的减肥药领域,目标直指行业巨头礼来和诺和诺德。
9月,歌礼制药宣布其小分子GLP-1R激动剂ASC30在美国开展两项I期临床试验,分别针对每月一次皮下注射和每日一次口服片剂治疗肥胖症。公告中指出,ASC30在体外对GLP-1R的药效比Orforglipron(礼来的口服GLP-1)高出2到3倍;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静脉葡萄糖耐受实验中,ASC30(1.5毫克/公斤)刺激分泌的胰岛素比Orforglipron(6毫克/公斤)更多,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公告发布前一天,歌礼制药股价大涨18.39%,自此开启反弹之路。
12月18日,公司宣布其减重不减肌候选药物ASC47与司美格鲁肽联合用药,在临床前模型中显示出优于司美格鲁肽单药的减重效果。公告发布当天,股价大涨19.33%。
尽管这些数据仍处于临床前阶段,小分子GLP-1的研发充满挑战,但这并未影响市场对其的高期待。

/ 03 /

联邦制药:一家老牌药企的新故事

联邦制药,一家以原料药起家的传统药企,在2024年以93%的涨幅,超越了95%的药企。
这主要得益于减肥药市场的推动。
联邦制药是一家历史悠久的企业,在港股上市已有十几年,最初专注于生产青霉素G盐、6-APA等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上游中间体和原料药.随后,公司转型为涵盖中间体(抗生素类)、原料药(抗生素类)、制剂(人用抗生素类、胰岛素类、动保)等几大业务板块。
其中,胰岛素业务受到集采影响,业绩有所下滑,而人用和兽用抗生素虽然弥补了部分损失,但仍不足以支撑公司的长期增长.幸运的是,联邦制药布局了一系列创新管线,涉及代谢、自免、眼科、抗感染和内分泌等多个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减肥药成为支撑公司股价上涨的核心因素.围绕GLP-1产品,联邦制药进行了全面布局,既有即将上市的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类似药,也有GLP-1三靶点、口服小分子药物。
司美格鲁肽类似药市场竞争激烈,但更吸引市场关注的是处于1期临床的UBT251.这是国内首个获批临床的GLP-1/GCG/GIP三靶点药物。
联邦制药公布的临床前小鼠减重数据显示,UBT251的减重效果远高于礼来的替尔泊肽;此外,UBT251在小鼠模型中的减重效果与礼来的GLP-1/GCG/GIP三靶点药物Retatrutide相当.如果UBT251能在人体中复制这些数据,有望成为国内的减肥重磅产品。
这也引发了市场对UBT251海外商务拓展的预期。
显然,与歌礼制药类似,联邦制药同样凭借减肥药的故事获得了市场的青睐。

/ 04 /

香雪制药:横空出世的TCR-T第一股

在创新药领域,一些原本不起眼的药企竟然也开始崭露头角,这或许是2024年创新药板块最具颠覆性的现象。
香雪制药从一家传统的抗感染中成药企业,一跃成为先进细胞疗法的领军企业,其子公司香雪生命科学研发的TCR-T疗法TAEST16001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有望成为首个上市的TCR-T产品。
从机制上看,TCR-T与CAR-T有诸多相似之处,但相较于CAR-T,TCR-T更适合用于实体瘤的治疗,因此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也使得香雪制药备受市场关注。
而这一切,实际上是10多年前就开始布局创新的成果。
2012年,细胞免疫治疗领域的知名专家李懿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建立了研究平台,但需要企业来实现产业化.次年,香雪制药引入以李懿和龚海平为首的科学家团队,从而成立了专注于TCR-T的香雪生命科学。
据媒体报道,香雪制药为推进TCR-T项目投入了5年1.8亿资金.其中,TAEST16001的研发进展最为迅速,在2024年ASCO会议上展示的壁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8名受试者参与了TAEST16001的II期临床试验,最佳缓解率为5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9个月。
不可否认,香雪制药股价的大幅上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市场预期的炒作,后续的临床结果仍存在不确定性,其临床数据也受到部分业内人士的质疑。
但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12年前,许多企业并不愿意投入上亿资金,并持续每年投入,去押注一个未来尚不明确的领域。
因此,香雪制药的成功并没有太多秘诀可言.而决定其未来3年、5年发展状况的关键因素,则在于当前的布局与投入。

/ 05 /

亚盛医药:抓住BD反转预期

亚盛医药向我们展示了重大商务拓展的巨大魅力。
2024年上半年,由于市场环境不佳,加上市场对亚盛医药资金链的担忧,其股价一度跌至15.42港元/股。
转折点出现在6月14日,亚盛医药发布了三份公告。
公司将奥雷巴替尼在大中华区以外的独家选择权授予武田制药,武田将支付1亿美元的选择权费用和后续12亿美元的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以及两位数的销售分成。
武田以7500万美元入股亚盛,持有7.7%的股份,成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此外,公司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上市申请,即将赴美上市。
武田预计,奥雷巴替尼将是一款年销售额峰值可达20亿美元的重磅药物。
在国内,得益于医保的支持,耐立克的销售逻辑十分扎实;而与武田的合作使得耐立克的海外发展路径更加明确,亚盛医药也因此迎来了新的局面。
重大商务合作的达成,一举消除了市场对其资金和管理层能力等方面的质疑。公告发布当天,其股价大涨17%,年内涨幅超过70%,相较于2022年5月的最低点11.16港元/股,股价涨幅超过300%。
无论是在A股还是港股市场,市场情绪似乎都是公司股价的重要推动力。当负面情绪占据主导时,即使公司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股价也可能跌至谷底。反之,一旦负面情绪消散,公司增长逻辑清晰,股价的反转就会随之而来。
亚盛医药的股价走势向我们展示了市场认知与公司实际经营之间常常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是预期差的存在。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市场情绪仍然以谨慎为主。但资本市场短期内是投票机,长期来看则是称重机。

/ 06 /

艾力斯:能卖药的才是好药企

无论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在资本寒冬中,市场愈发务实,首创性(FIC)或最佳(BIC)固然重要,但只有将创新药转化为实际收益的药企,才可能赢得资金的青睐。
艾力斯在2023年大涨110.7%,2024年继续攀升,涨幅达到45.6%。这一切都归功于其核心产品伏美替尼。
自从被纳入医保后,伏美替尼的销量急剧上升,直接推动艾力斯在2022年实现盈利。2023年,艾力斯实现营收20.18亿元,同比增长155.14%,净利润约为6.44亿元,同比增加393.54%,其中伏美替尼的销售额为19.72亿元,同比增长137.68%。
商业化仅一年便实现盈利,产品上市两年多便成为一款20亿元的大单品,这样的成绩让大多数创新药企望尘莫及。尽管伏美替尼只是一款me too药物,此前国内市场已有两款第三代EGFR抑制剂。
然而,正是这款me too药物创造的销售额远超市场预期,证明了艾力斯在肺癌商业化领域的强大地位。
2024年,伏美替尼的销量继续增长。艾力斯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5.33亿元,同比增长87.97%,主要得益于伏美替尼的一线和二线适应症均被纳入医保。
当然,这并不能改变EGFR领域竞争激烈的现状,这也是其财报发布后股价一度暴跌的主要原因。
在其他自研管线距离上市尚远的情况下,艾力斯也开始进行商务拓展,例如引进基石药业的RET抑制剂普拉替尼、加科思的KRAS G12C抑制剂戈来雷塞和SHP2抑制剂JAB-3312。
这些管线将为艾力斯带来哪些变化?或许今年我们将看到一些答案。

/ 07 /

海思科:创新驱动快速走出集采阴影

在众多表现优异的股票中,海思科显得格外突出。
2024年内,其股价上涨了45%。如果将时间线拉长至资本寒冬的这几年,海思科的股价一直呈上升趋势,甚至被业内誉为“小恒瑞”。
作为一家从仿制药时代发展起来的药企,海思科也曾面临集采带来的挑战,利润一度下滑。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海思科决定重点发展环泊酚,这是一种经过优化和改进的新型麻醉药,基于丙泊酚。环泊酚于2020年12月和2021年2月先后获批用于消化道内镜检查中的镇静和全身麻醉诱导,并于2021年12月被纳入医保。凭借环泊酚对丙泊酚的替代效应,海思科重新步入增长轨道。
2024年上半年,海思科的麻醉产品实现营收5.17亿元,同比增长50.94%,占总营收的30.66%,成为其营收的主要来源。总营收达到27.51亿元,同比增长15.4%,成功摆脱了集采的影响。
在首个创新管线取得成功的同时,海思科继续加大创新力度,进入仿创结合的新阶段。今年以来,其新药进展不断,苯磺酸克利加巴林胶囊和考格列汀片获批上市并纳入医保。目前,海思科已有9款创新药获得临床试验许可,涵盖肿瘤和呼吸疾病等领域。此外,还有近10条管线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广泛布局代谢和自免疾病领域。
当然,支撑海思科最大潜力的,是环泊酚的出海预期和PROTAC平台。海思科在美国开展的环泊酚用于麻醉诱导的两个III期临床试验已经完成,在机构路演中,投资者不断关注其创新药的出海进展。
而PROTAC作为一种革命性技术,可能彻底改变小分子药物的竞争格局,吸引了众多药企的关注。海思科是国内首个开启PROTAC临床试验的药企,目前有3条管线进入临床。
尽管距离临床成功还有一定距离,但海思科近年来的表现提醒我们,不应低估仿制药企的潜力。

/ 08 /

特宝生物:一款老药撑起的销售奇迹

与海思科相似,特宝生物也是牛股中一个独特的案例。
在资本寒冬中,其股价逐年上涨,屡创新高,2022年至2024年的年内涨幅分别为33.5%、35.2%和41.2%。
与众不同的是,特宝生物主要依靠一款老药——干扰素来支撑其业绩。
干扰素曾催生了许多重磅药物。例如,在肝炎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有罗氏的派罗欣和默沙东的佩乐能。其中,佩乐能的销售峰值达到10.2亿美元,而派罗欣接近20亿美元。
然而,随着更具优势的核苷(酸)类药物等新疗法的出现,干扰素在海外肝炎市场的份额急剧缩小。佩乐能已经停产,罗氏的派罗欣也已退出中国市场。
这为特宝生物提供了巨大的机遇。虽然在国内乙肝治疗领域,长效干扰素也受到核苷(酸)类药物的挤压,但仍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2016年,特宝生物开发的派格宾获批上市,成为首个国产长效干扰素。凭借本土作战的优势,派格宾自2016年上市以来,销售额迅速增长,从2016年的0.72亿元增长到2022年超过10亿元。
2022年,派罗欣退出中国市场后,派格宾成为国内唯一的抗乙肝长效干扰素。2023年,特宝生物的营收达到21亿元(其中85%由派格宾贡献),同比增长37.55%;2024年继续保持增长,前三季度营收达到19.55亿元,同比增长33.9%。
在众多生物技术公司为商业化和盈利而苦恼之际,特宝生物凭借一款老药成功实现了逆袭。在寒冬中,由于这种业绩增长的确定性,特宝生物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 09 /

康希诺生物:从巨亏到盈利,走过至暗时刻

作为A+H疫苗市场的先行者,康希诺生物曾一度辉煌。
然而,随着疫情的逐渐消退,曾经的辉煌反而成为其发展的束缚,导致2023年公司面临严峻挑战。
自2021年实现19.14亿的巨额利润后,康希诺进入了长达两年半的亏损期,2022年亏损9.09亿,2023年亏损14.83亿,2024年上半年亏损2.25亿。
公司股价也持续下跌。不过,2024年,港股与A股的表现截然不同,港股全年上涨38.3%,而A股则下跌18%。
港股的反弹与其业绩改善密切相关。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康希诺实现营收5.67亿元,同比增长222.88%。
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64亿,同比增长76.09%;净利润达到296.45万,实现扭亏为盈。这标志着康希诺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值得注意的是,四价流脑结合疫苗曼海欣的强劲表现推动了前三季度流脑产品销售收入达到5.16亿元,该产品目前正处于持续放量阶段,未来业绩有望继续增长。
此外,康希诺最新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显示,其重组肺炎球菌蛋白疫苗PBPV的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并取得积极的初步结果,表明该候选疫苗在成人及老年人群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尽管行业内的价格竞争仍在继续,但随着业绩的改善,康希诺的困境正在逐渐过去。

/ 10 /

百利天恒:持续进击的创新黑马

百利天恒的上涨似乎在预料之中。
过去,市场乐于为创新和不确定性买单,但现在对风险的容忍度降低。相比之下,百利天恒更符合市场对创新药企的期望。
毕竟,它已经率先实现了FIC管线部分潜力的预期兑现。
由于其产品研发进度领先且潜在疗效数据颇具吸引力,2023年底,百时美施贵宝以8亿美元的首付款、最高可达5亿美元的近期或有付款,以及71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款,总交易金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与百利天恒达成合作,获得了BL-B01D1的海外开发和商业化权益。
这起创纪录的商务合作达成后,百利天恒似乎还在继续发力。
2024年3月,百利天恒已收到8亿美元的首付款。因此,一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达到54.62亿元,同比增长4325%,净利润达到50亿元;公司账上货币资金为58.26亿元。
7月10日,百利天恒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希望募资以推动公司国际化业务的发展。
在管线研发方面,据百利天恒11月披露,BL-B01D1已有4项适应症被药监局药品评审中心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在海外研发进展方面,BL-B01D1在美国合作开发区域已与合作伙伴百时美施贵宝启动了2项桥接临床研究。
此外,百利天恒自主研发的BL-M07D1、SI-B001、BL-M05D1、BL-M11D1、BL-M17D1项目在美国的临床研究均已获得FDA临床许可,正在积极推进后续开发工作。
那么,今年百利天恒能否继续创下新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官方网站,旨在为大家提供知识共享,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本资料中所涉及的图片及文字内容仅供参考,目的是为了将好的内容分享给更多人,版权依旧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肖像权或者著作者权等知识产权,请联系我方删除。

信息来源:氨基观察

END


近期峰会活

*谈思生物特色社群*

谈思生物聚焦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最新动态,专注为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类器官、核酸、疫苗等细分领域提供线上线下交流分享的专业平台,赋能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助力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每年谈思生物举办数十场线上线下品牌活动,拥有数十个生物医药行业精品社群,覆盖Novaris、赛诺菲、复宏汉霖、齐鲁制药、药明康德、辉瑞、阿斯利康、百济神州、赛默飞世尔等百家国内外领先的药企、CRO/CDMO等,已经服务上万名生物医药行业上下游从业者。


专属社群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类器官、核酸药物、生物医药、RNA疫苗、工艺技术等,现专题社群仍然开放,入满即止。

 演讲/赞助/参展/进群/媒体/直播

133 4168 3667

sara.an@taaslabs.com

谈思生物
谈思生物聚焦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最新动态,专注为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核酸、疫苗等细分领域提供线上线下交流分享的专业平台,赋能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助力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