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大洗牌!见底?钱荒?A股1年仅5家药企IPO,2025年会继续吗?

文摘   2025-01-04 19:01   上海  

2025.01.04

本文字数:3105,阅读时长大约8分钟

导读:2024年医药行业资本市场表现不佳,A股仅5家医药企业上市,CXO板块市值普遍下跌。然而,随着政策支持和市场调整,2025年医药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2024年已经结束,资本市场对医药行业整体表现不佳。在创新药领域,一级市场的融资活动持续减少,融资金额降至2018年港交所18A和科创板成立之前的水平。二级市场的融资总额也大幅下降,低于2018年的水平,且几乎没有出现市值或融资规模较大的IPO。全年仅有5家医药企业成功上市。这些上市公司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整个生物医药板块在投资领域处于较低的位置。Wind数据显示,2024年医疗保健板块的总市值减少了近9000亿元,以12.64%的跌幅在11大行业中排名最后。

在细分领域中,CXO板块的表现尤为糟糕,2024年几乎没有一家公司的市值实现正增长。行业正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不仅Biotech公司缺钱,大型药企也同样面临资金压力。尽管估值较低且交易量低迷,但许多企业仍选择转战港交所,其中医疗保健及生命科学成为港交所IPO申请最活跃的行业。
尽管整体环境充满挑战,但事物往往会在极端情况下发生转变,因为已经没有更糟的情况了,未来只能向上发展。去年9月底到10月初,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上证指数在一周内上涨超过350点,涨幅超过12%,上次出现如此大的周涨幅还是在2008年。从乐观的角度来看,这可以被视为对未来走势的一次预演。
今天,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文件,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文件从加大药品医疗器械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审评审批的质效、通过高效严格的监管提升医药产业的合规水平,以及支持医药产业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构建适应产业发展和安全需要的监管体系等方面,为2025年的医药行业带来了积极的信号。
新的阶段和新的挑战已经到来。企业需要做的是,提升自身能力,耐心等待时机。

 IPO关了门,就想办法开窗 

2024年,A股市场共有5家医药企业成功上市,按时间顺序依次为海昇药业、爱迪特、小方制药、益诺思和健尔康。严格来说,这些企业中并没有一家是创新药企业。
海昇药业主要从事兽药原料药、医药原料药及其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小方制药则以开塞露、甘油灌肠剂、炉甘石洗剂等产品为主,更具有消费属性。
爱迪特和健尔康则更侧重于医疗器械领域。爱迪特是国内领先的口腔修复材料和口腔数字化设备供应商,主要客户为口腔诊所等机构,产品也有境外销售;健尔康专注于医用敷料等一次性医疗器械及消毒卫生用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收入来自境外市场。
益诺思是一家央企背景的CRO公司,提供生物医药非临床研究服务。
总体来看,这5家企业有一些显著的共同点。首先,它们的实力较强,资金充足。爱迪特、健尔康和海昇药业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均超过8000万元。小方制药被誉为“开塞露龙头”,2023年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的开塞露销售额超过11亿元,占市场份额的17.68%,且2021年至2023年营收和净利润均保持正增长。益诺思作为国有控股企业,客户包括恒瑞、石药、齐鲁等大型药企,盈利能力良好,增长迅速,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其次,这些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使得它们的合规风险相对较小,从而在2024年的反腐合规压力中得以规避。
最后,在IPO审核趋严的背景下,这些企业的市场表现却十分亮眼。益诺思上市首日开盘大涨60.28%;健尔康和小方制药2024年全年股价累计涨幅分别达到161.3%和125.26%。
然而,这些企业的成功并不代表创新药企业的逻辑。2024年,许多创新药企面临“退”不出去的困境,对赌条款触发范围不断扩大,一些创始人不得不自掏腰包回购股份。因此,不少企业选择转战港交所,2024年有10余家医疗保健及生命科学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如荃信生物、九源基因、美中嘉和、一脉阳光、晶泰科技、华昊中天、同源康医药等,但其中Biotech企业的比例仍然不高。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纳斯达克和纽交所也没有新的医药中概股上市。与此同时,终止注册的企业数量却在不断增加。2024年初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有近10家药企终止IPO,如澳斯康生物、华理生物、博纳精密、爱科百发、捍宇医疗、康亚药业等,此后几乎每周都有类似的消息传出。
幸运的是,在一扇门关闭的同时,另一扇窗也打开了。9月底,“并购六条”政策落地,促使众多医药企业将目光投向并购。科源制药收购兄弟公司宏济堂,赛乐仙成为康惠制药的第二大股东,药师帮收购一块医药等案例,都显示出“曲线上市”的趋势。其中,中国生物制药收购“国内过敏原检测第一股”浩欧博的案例尤为引人注目,后者全年股价涨幅高达193.49%。
此外,这股并购潮还在资本市场上引发了一些“反常”现象,如双成药业宣布跨界收购半导体公司奥拉股份,股价在短短一个多月内一度飙涨逾600%。虽然相比IPO,并购有些“退而求其次”的意味,但预计2025年,仍会有一大批医药IPO撤单企业尝试通过被并购的方式进入上市主体。
在license-out交易方面,2024年延续了2023年以来的强劲势头,连破纪录,并出现了许多模式创新,Newco模式大行其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首付款总额,2023年超过了前面所有年份之和,2024年又超过了前面所有年份之和。这一趋势虽然引发了中国创新药被MNC“掐青苗”的争议,但也确实反映了中国创新药受到国际认可的程度。
有受访者向E药经理人表示,2024年,并购(M&A)给药企带来的财务影响,已经远超IPO或传统BD活动。

 2025年,会好吗? 

实际上,IPO审核的收紧是全面性的,不仅限于医药行业。数据显示,自2024年以来,已有200多家企业终止了审核流程。然而,医药行业由于支付端的收紧、行业下行周期以及合规要求的加强等因素叠加,使得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普遍认为,IPO审核正式收紧的分水岭是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发布的《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其中明确提出要“阶段性收紧IPO与再融资节奏”,此后IPO的节奏明显放缓。同时,监管部门开始严厉打击“带病闯关”的项目,并逐步加大了对保荐机构的处罚力度。在2024年证监会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发行司司长严伯进指出,2023年9月至12月,沪深市场共核发IPO批文32家,启动发行44家,月均核发批文和启动发行的数量显著下降,并强调“证监会和交易所将继续严格把关IPO入口,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政策逐渐落到实处。一系列新规的出台使得保荐机构的现场督导概率大幅提高,并增加了“随机抽取”的督导对象确定方式,这意味着一旦项目受理,保荐人随时可能面临现场督导,监管的覆盖面得到了显著扩大。同时,“申报即担责”的原则也被再次强调。相关文件明确指出,发行人撤回申请或保荐人撤销保荐并不影响督导工作的进行,也不影响交易所对督导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此外,监管不仅在准入端设卡,即便企业成功上市,保荐机构也可能面临后续问责。2024年以来,多家券商因在持续督导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或被保荐企业上市当年即亏损等问题,被各地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在这一系列措施下,许多企业和保荐机构选择了主动撤回申请,严格自查后再重新申报。强监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净化资本市场,引导资金流向更具生产力的领域,建设一个健康良好的资本市场。随着监管目的的逐步实现,相关部门推出了“科创板8条”等支持性政策。有券商预计,2025年沪深板块的股票发行节奏将有所回暖,全年发行数量预计在150至210家之间,募资规模约在1600亿元左右。
对于医药行业而言,价格治理、合规压力和支持创新仍将是2025年的主要主题。但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适应了当前的节奏,并在压力中进行创新转型。国信证券的研究指出,从供给端来看,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剧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望在2025年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龙头企业在这一轮行业出清周期中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在行业见底回升后,将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希望的曙光已经出现。就在最近的12月27日,北交所的一则公告显示,丹娜生物的首发申请已获上市委会议通过,公司拟在北交所上市。丹娜生物是一家IVD企业,在近两年来没有一家IVD企业成功IPO的情况下,丹娜生物的成功过会为行业带来了不小的鼓舞。尽管后续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这一进展为2025年开了一个好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官方网站,旨在为大家提供知识共享,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本资料中所涉及的图片及文字内容仅供参考,目的是为了将好的内容分享给更多人,版权依旧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肖像权或者著作者权等知识产权,请联系我方删除。


信息来源:E药经理人

END


近期峰会活

*谈思生物特色社群*

谈思生物聚焦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最新动态,专注为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类器官、核酸、疫苗等细分领域提供线上线下交流分享的专业平台,赋能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助力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每年谈思生物举办数十场线上线下品牌活动,拥有数十个生物医药行业精品社群,覆盖Novaris、赛诺菲、复宏汉霖、齐鲁制药、药明康德、辉瑞、阿斯利康、百济神州、赛默飞世尔等百家国内外领先的药企、CRO/CDMO等,已经服务上万名生物医药行业上下游从业者。


专属社群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类器官、核酸药物、生物医药、RNA疫苗、工艺技术等,现专题社群仍然开放,入满即止。

 演讲/赞助/参展/进群/媒体/直播

133 4168 3667

sara.an@taaslabs.com

3

谈思生物
谈思生物聚焦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最新动态,专注为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核酸、疫苗等细分领域提供线上线下交流分享的专业平台,赋能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助力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