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说:人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因为人是社会性的,身份认同是生存的基本需要。
所以,很多人的敏感、内耗都来自于人际关系。但是,如果你明白了人际关系的本质,以及人性的本质,就不会这么想了。
人性复杂,本无所谓善恶。我们对现实失望,是因见识了太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最后,我们宁愿相信这世界是善意的,却仍然会对身边熟悉的人心寒。是因为人的本性“宁愿乞丐飞黄腾达,也见不得身边的一个人比自己好。”在背后嘲讽你、笑话你,窥伺你的永远是熟人或者貌似亲近的人。
胡适对此深有体会:人性最大的恶,恨你有、笑你无,嫌你穷、怕你富。
中国是人情社会,有几套处世逻辑。一套是儒家的,要求遵循规则,君臣父子之纲,儒家思想向善、求仁,用来规范社会的道德和秩序。一套是法家的,他认为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本质是利益交换,只要有利益,再疏远的人也能够捆成一团,一旦伤害到利益,父子也会反目成仇。
人身上融合有三种特性:神性、人性、兽性,神性多的是高尚的人。人性多的是普通人,兽性多的就是卑劣的人。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经事长智,历事成人,要有所失,才有所悟。所以,才懂得了“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上学时,我们接触的知识是公平、正义、道德、礼节、真善美。被灌输的教育是善良、感恩,重情重义的。
学生时代的世界,人际关系的确大多是单纯的同学情谊、师生情谊。
进入社会之后,现实会击碎所有的幻想,尤其是在底层,“底层的恶,超乎你的想象。”底层人的动物性都很强,适合丛林法则,攻击性强,欺软怕硬,唯利是图。
越是老实人、越是正直的人越不适合在底层生存,他们会被认为是软弱可欺。“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而越往上走,认知高的人越有胸襟、越有格局,他们知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越会协作配合,互相成就。
越是在底层,人与人之间越是相互打压,相互拆台,相互诋毁。他们不知感恩,不会因为你帮过他,待他好,就放过你。这是现实版的农夫和蛇的故事。
这就是为什么,无论在什么地方,身处何处,都要尽力往上走。
看透了人性的本质,就不应该对人性有所期待。凡事只靠自己,专注自己的强大,因为只有实力才能换来人们的敬畏和认可。
认清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就会减少80%的内耗。还要多看《增广贤文》这本书,这本书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奥秘。
所谓亲情: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在闹市无人问。
所谓友情: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金钱决定尊卑: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有钱切记无钱日,落难何曾见几人。
人际交往的真相: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背后不说人。
人心叵测:画人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小人的本质: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
成长必经之路: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挫折永天真。
求人艰难:动口不如亲为,求人不如求己。人来求我三春雨,我求他人六月霜。求人如吞三尺剑,靠人如上九重天。
人间冷暖: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人生自古有轮回,半梦半醒半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