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多读经典

文摘   2025-01-04 22:18   山东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要读经典?其实这个问题被读书人谈滥了。无论是谁,都能洋洋洒洒列举一二。

但是,我还是想一而再再而三的论证,要把自己从碎片化阅读中拖出来,把自己从网络的海量讯息中拖出来,告诫自己,每天,一定要抽出大部分时间来阅读经典,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

一、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经典是经过岁月淘洗的,代表着人类智慧的至高点。它能够穿越时空,每个人都能够和它产生共鸣。

中国文化以灿烂悠久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绵至今的古文明,有着五千年甚至更长的历史,中华民族是世界公认的最富有智慧的民族之一,中国汉字演化发展至今,也是人类文字史上最悠久最富有创造力的象形文字。

我们有幸生在华夏,有幸以汉语为母语,至今,我们能读懂数千年前流传下来的典籍,可以畅通无碍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思接千载,贯通古今,难道不应该倍感珍惜吗?

用智慧启迪心灵,成就更好的自我,一定要多读典籍《论语》《尚书》《史记》《传习录》《孙子兵法》.....

二、经典搭建起我们的“三观”。

经典是人类文明的根基,搭建起这个世界的底层架构,在越来越浮躁的今天,我们越来越难以形成体系性的知识,经典可以帮我们重塑思维架构,让我们拥有系统符号去感知理解这个世界,从而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

语言的边界就是思想的边界,我们的思想都在我们的典籍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去中华典籍里去上下求索。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者爱人”“有教无类”;孟子的核心思想是“民贵君轻”“舍生取义”;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庄子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无用之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太史公“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阳明心学“知行合一”,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三、经典塑造我们的审美和语言

经典是艺术和美的语言的集大成者。

中华艺术史里,藏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中华古诗词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瑰宝,音韵优美、意境深邃,语言丰富、感情充沛,是我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文化宝藏。古诗词装点了我们的生活,升华了我们的思想,塑造了中国式的审美,丰富了汉语言文化的内涵。

读中国艺术经典,可以提升审美,以艺术之眼发掘大自然的美,让生活更有诗意和情趣;读中华文学经典,可以增长阅历,锻炼思维,使语言更加简洁、流畅,最平常的话表达出最丰富的意象,以最简约的语言创作出最富丽的文章。

所以,多读国家宝藏名典,多读诗词名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

四、读经典永不“厌倦”。

经典常读常新,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写到“一部经典作品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

一部经典作品必然包含了某种接近“事物本质”的根源性的东西,所以世间形色各异的人、事、物,最后都可能和这个“根源”发生共振。同样的读者在不同的年纪、不同的心境、不同的阶段,在阅读经典的时候,都会有崭新的发现。

所以,多读经典,会让我们感到快乐。

木一的书房
心情美文,读书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