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尾,又是盘点一年得失的时候了。
2024年,总感觉发生了很多事,仔细回忆起来,却没几件值得记录的。就好比每天都在记日记,下笔却只寥寥数行。
活到知天命的年纪,每天都会看到很多新鲜事,但是“太阳之下,本无新事”,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地球上的一切战争纷乱,都是出于人性的贪婪和欲望,而普通人终其一生都不过是碌碌而为、生老病死而已。
这些年来,一直着力于成长,似乎从没停下脚步,但碍于天资,总也没有多大长进。
有一个说法:人必然走向天赋和习惯导致的命运。人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而每次选择,都是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结果,喜欢躺平的人,再怎么被外力驱使,也会选择一种轻松悠闲的生活方式,喜欢奋斗的人,再怎么被捶打,也会一次次拼搏。
性格决定命运。我从不懊悔在小县城待了一辈子。一直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干什么。读书也是,漫无目的,毫无计划。
年年买书,今年买的很多,书案上增加了几摞,原来的还没有看完。
文章写的不多,公众号里更新了40篇,惭愧,一周还摊不上一篇。
今年最大的成就是细细研读了《论语》,写了十篇心得体会,有几篇居然阅读量过万。
我在文章前写到:希望我的文字能给您带来一点点启发和力量,那就是我坚持写作的意义。行有余力,则学文。这是我终身努力的方向。
由于体弱,多关注养生的书籍,几乎每年都会买一些这样的书来看,多大同小异。后来,得到的经验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是要常看的,后人写的杂七杂八的养身术,大多不超出这两本书。
那一天,看到一段话:人这一辈子,前期拼的是智力,中期拼的是耐挫力,后期拼的是体力。后来给同事说的时候,他说,后期拼的是生命力吧,最起码要活着,死了,就什么都没了。
所以,生命的过程,要综合考量。人这一辈子拿到的考卷,是智力、耐挫力、生命力三个方面的考题。每一题都要答好,哪一题答不好都关系到活着的质量。
活到老,才明白,不必为自己设限。人来这世界上走一遭,就是要来享受活着带来的快乐的,就是要找到最令自己感到快乐之事。
要享受当下,多感知大自然的美丽风景,多享受世界的精彩纷呈,能从生活的艰难困苦里,找到甘美和幸福的点滴,能从命运的变化无常里,发现坚持与活着的意义。
一路走来,不慌不忙、不焦虑、不疲乏、不折腾。多看、多思考、多总结。
不把精力和时间浪费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多关注关爱自己的心和身体。
人生最应关注的三件事:读好书、锻炼,赚钱。
为什么说要一定要读好书呢:好书就是和最智慧的人对话。读好书你的三观就不会只局限在你身边亲朋好友的认知里。
多读一读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你会感到人世间的事情是这样的温暖、轻松、有趣,读一读杨绛的《走到人生边上》,会让你明白: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读好书,有些东西是要印在脑子里的,读了,就要践行。
知行合一是读书人首要追求的,否则,读的再多,也只是个读书机器。
这算是下一年我对自己的要求吧。
附杨绛《百岁感言》: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